吉林省龙井市地图(吉林省龙井市在哪)
传说: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
是真情实感也好,是自吹自擂也罢,龙井的名头在绿茶界是响亮的,狮峰山下的18棵御茶树更是西湖龙井的形象代言
御茶树是乾隆封的
爱旅游的弘历对杭州龙井青眼有加,御题龙井八景,打卡四次赋诗32首,更是敕封狮峰山下自己采摘过的18棵茶树为御茶,所产茶叶年年进贡朝廷,身在千里之外也可以时时回味杭州的春天
因为乾隆皇帝的偏爱,龙井茶从此名扬四海,猜猜拍卖会上100克御茶的最高成交价是多少?2005年,14.56万元,恐怕乾隆也出不了这么大手笔吧
上次去龙井,八景看完却没找见皇上御封的茶树,有点失落
回来仔细研究地图,原来这十八棵御树在老龙井,龙井村里,胡公庙前,离龙井八景1点几公里,走走20分钟
那就,再去一趟
从“龙井问茶”的石碑旁走过,一直往前
路边都是农家茶室和茶庄,以前老杭州人聚会,总有人会提议:要么到龙井茶室坐坐
龙井村口,查验健康码,叮嘱戴好口罩
一样的流程,可是不知怎的,到了这里突然就感觉不到疫情的剑拔弩张,也许是人少,也许是山水间树木旺盛生命力的感应
群山环抱的龙井村,从清代顺治年间建村,到现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村里常住人口800多人,拥有近800亩高山茶园
茶园里还有村民在采茶
清明前采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的叫雨前茶,老茶客多喜欢茶香味浓的雨前茶,明前茶太贵,口感走淡雅一路,喝着不过瘾
一阵茶香扑面,不由得深吸几口,这味道跟茶叶冲泡出来的不一样,不是水象的循序渐进,而是霸道的火属性的浓烈
是龙井村的村民在炒茶
一斤西湖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叶,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经过数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上等的龙井茶
采摘后的嫩芽需要摊放、晾晒半天,以减少茶叶中的青草味道,等含水量降到70%,方可炒制
鲜叶筛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上锅杀青,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炒至七八成干起锅,薄摊在阴凉处,叫作回潮
摊凉后筛去茶末碎片,再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炒至茸毛脱落,茶香透出,要求叶片扁平光滑,折之即断,叫作辉锅
龙井炒制手法:抓、抖、搭、甩、推、扣、拓、捺、压、磨,讲究“手不离茶,茶不离手”
手工炒制的成茶带有幽幽的兰花香,口感细腻绵长,是机械炒茶无法比拟的,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辉锅后再次分筛,大一点的再次入锅成型,然后归堆分装,一般一斤一包
收灰是指将分装好的成品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
刚炒制好的西湖龙井极易受潮变质,而经过收灰处理后,在室温干燥环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
沿着村道一路上坡,青绿的嫩芽铺陈在路边的竹匾里竹席上,十分养眼
满村里飘荡着浓郁的茶香,心底涌动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
村道的尽头就是老龙井,门票10元
十八棵御茶、老龙井、龙泓亭、宋广福院、宋梅、九溪源、胡公馆、辩才亭、辩才塔、、、掩映在狮峰山的青山幽谷间
入门迎面就是御茶园
公元1762年三月甲午朔日,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
到杭州龙井,胡公庙的老和尚献上香茗,皇帝品后龙心大悦,要求参观茶叶的采制过程,感动之余作诗称赞: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十分通俗易懂
这位满族皇帝热衷写汉诗,一生作诗四万有余,号称“翰林皇帝”,但是语文课本里一篇需要背诵的都没有,也许是太过通俗易懂?
翰林皇帝看罢采茶返回胡公庙,见庙前十多棵茶树嫩芽齐发,如雀舌初展,心中大乐,挽起袖子学着村姑采起茶来
兴正浓时忽有太监来报:皇太后急病,请皇上速回
乾隆一听着急,随手将刚采下的茶芽揣入袖中,日夜兼程返回京城
其实太后只是肝火上升,眼睛红肿,乾隆到时已近痊愈,太后与皇帝闲话江南,忽闻阵阵清香,原来是乾隆在狮峰山匆忙塞入袖中的那把茶叶
宫女将茶泡好奉上,太后饮后满口生津,神清气爽
连喝几天,居然肝火平了,眼肿消散,太后满心欢喜,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乐得立马传旨,敕封胡公庙前的茶树为御茶树,每年专门采制龙井茶进贡朝廷
这就是狮峰山下那十八棵龙井御茶
御茶树对面的山道就是乾隆御道,当年乾隆皇帝在此下马,步行进山
狮峰山是天目山余脉,海拔358米,势若蹲狮
御道蜿蜒上行,一块拴马石立在道旁
左边坡上苔藓蕨类丛生
右边涧中溪水潺潺
空气清新甘冽
再往里走,路旁出现一道瀑布,潭水清澈,石上“九溪源”三字为灵隐寺方丈木鱼法师所题
介绍中写道,这是九溪十八涧的发源地,因为由九个山坞的细流汇成山溪,所以叫“九溪”,细流共有十数条,统称“十八涧”
九溪十八涧就这点水势么?奇怪
九溪源右上方孤伶伶一间房舍,木棂窗里透出橘黄的灯光,深山、书生、夜读、美丽狐女,,,
聊斋看多了,是胡公庙
胡公名胡则,浙江永康人,北宋名臣,为官四十七载,清正廉明,直言极谏,因奏免衢州、婺州的身丁钱(人头税),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死后葬于狮峰山麓
南宋建都杭州,孝宗皇帝追封曾为杭州知府的胡则为“显应侯”,赐建“显应庙”,从此胡则被百姓奉为有求必应的胡公大帝
认真地拜了拜,不知道要求胡公点什么,现在最烦人的是疫情,可是这事儿估计他也管不了
围着小庙转转,忽然听见水声大作,循声过去,竟是九溪源爆发了
视频加载中…
看不清这水是怎么来的,涓涓细流突然变成了一挂湍急的水幕
白生生地落入潭中,绿莹莹地四散而去
这才像个源头的样子么
穿过两边层层叠叠的茶树,再往上走,茂林中有一个亭子隐约可见
是辩才亭
北宋年间,上天竺住持辩才法师退居老龙井,结庵而居,在狮峰山麓开山种茶
茶圣陆羽曾说:茶树栽植,岩为上,砾为中,土为下
狮峰山一带恰好是强风化的石英砂岩,极适宜茶树生长,加之充足的水、阳光和云雾,辩才在这里种出了色翠、香郁、味醇、形美的极品好茶
《钱塘县志》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辩才法师被后人称作西湖龙井茶的开山鼻祖
900多年前,山中此地文人学士往来络绎,秦观、苏辙、赵抃、、、仰慕辩才高德,纷纷进山与法师品茗论禅,尤其是时任杭州市长的苏轼,更是辩才法师的方外至交
相传苏轼第二个儿子苏迨的怪病就是辩才法师治好的,苏市长有诗记录:……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 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
崖上碑记青苔斑驳,看不太清,落款辛卯,距今也就十多年,斑驳如此想来应是山中日月长
崖下一汪积水,清澈如无物,一片红叶浮在水面上,倒像是飘在空中
还可以继续前行去十里锒铛,因惦记着有个龙头的龙井泉,原路折返下山
快到十八棵御茶树时忽见轻雾缭绕,莫非要遇见仙人?
视频加载中…
仔细探究,发现是御道侧面安装了喷雾的出口,定时起雾,不知何用,倒是好看
曾经辩才居住过的龙井寺已无存,只留下一座镌有“宋广福院”石额的山门
龙井寺(宋广福院)始建于吴越国钱弘俶乾佑二年(949年),钱王在老龙井旁建报国看经院,北宋熙宁年间(1072年)改名寿圣院,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又更名广福院
元末毁于兵火,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重修,三十年(1602年)又因山洪暴发,再次被毁
康熙年间,高僧一泓重修广福院纳斋,后因战乱、变迁和文革,寺毁
遗址上现在是龙井茶室,一座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
园中一株千年宋梅,相传为辩才法师亲植,每到冬日,金黄色的腊梅花傲雪绽放,满园梅香沁人,花开三月不绝
一块三龙戏珠的石刻是2001年出土的宋代文物,据考证,为胡公庙初建时安放在大殿里的原物,距今已有八百多年
整个园林依山就势而建,看这间屋子,大喇喇地骑跨在山石上
这边一间彩绘、精巧的听雨轩,猜是什么去处?
是洗手间,洗手之水会不会用的龙井泉?
龙井泉就在旁边,儿时记忆中那个有龙头在不停吐水的龙井泉
崖壁上摹刻“老龙井"三字为苏东坡所书
上次去的龙井八景中的龙井是明龙井
龙井村里这个有龙头的龙井是宋龙井
古书记载:每岁旱,祈雨辄应,以为泉与东海通,有龙居焉,故老相传,乃名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龙井搬迁时,在泉井中发现一枚"投龙简",上面刻着东吴赤乌年间向"水府龙神"祈雨的告文,说明三国时期这龙井泉就名声在外了
龙井属于岩溶裂隙泉,泉水清冽,终年不涸,相传东晋时小仙翁葛洪曾在此练丹
水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因为泉水流速不同和比重差别,会形成“龙须”现象:搅动池中水,会出现一条明显高出水面的水线,,,上次在明龙井搅和半天,没成功,这次就不动手了
泉边有石阶可上行,崖上龙字是乾隆御笔,哪哪都有他,很怀疑这位喜好旅游题字的皇帝会不会是谁家的领队导游穿越过去的
站在半山的平台上,亭阁错落,园林尽览
木栏回廊,宫灯花窗,古风幽静
一棵110岁的七叶树遮天蔽日,深深浅浅的嫩绿让人有种想投身其中的冲动
七叶树下,取龙井泉泡一杯龙井茶,听一个西湖民间故事,倒是一件美事
这个故事也是关于那十八棵茶树的,叫作《茶祖宗》
故事讲完了,也该走了
想着什么时候约三两知己来村子里住几天,春天来闻一闻茶香,冬天来看一看宋梅,心会静
补一条龙井茶小知识:以前西湖龙井根据产地不同,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 “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其中公认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辩才诗云:轩眉狮子峰,洗眼苍龙湫
这个茶香醉人的春天啊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