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庆阅兵(2017国庆阅兵了吗)

作者:袁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政训练系副主任,副教授),侯宪菁(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我国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3次非国庆阅兵(分别是1981年华北军事演习阅兵,9.3阅兵和朱日和阅兵),共17次。每次阅兵的时代背景有差异,也因此各有侧重,显示出不同的“背景”点。细数历次大阅兵的不同背景意义,更能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即将举行的新时代大阅兵的伟大历史意义。

细数共和国17次大阅兵的背景意义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建国之初,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方列强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虎视眈眈,几欲灭之而后快;国民党反动派依旧贼心不死,虽然退居台湾,但却誓言要反攻大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1949年到1959年我国共举行了11次国庆阅兵,体现了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满腔豪情。在开国大典阅兵中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受阅,尽管使用的是“凑”出来的“万国牌”装备,但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浴血奋战,打下红色江山的万丈豪情。

细数共和国17次大阅兵的背景意义

1950此次阅兵是在朝鲜战争严峻形势下举行的。

1950年国庆阅兵中,一支支英雄部队整装待发,阅兵后19天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1951年国庆阅兵中出现了“骡马拉大炮”的场景,这种骡马与汽车同场的画面象征着人民解放军在由骡马化向摩托化、机械化转变。

在1952年国庆阅兵中,第一次出现了由全国10多个民族的民兵组成的民兵方队,他们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便服,装备着新式的武器,象征着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全民性,更体现出人民战争是我们保家卫国克敌制胜的法宝。

1953年国庆阅兵中,“最可爱的人”凯旋归来,显示和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和世界声望。

1954年国庆阅兵中,第一次出现了伞兵方队,受阅部队军种齐全,武器装备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1955年国庆阅兵是我国实行军衔制后的首秀,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正规化方面有了新发展。

1956年国庆阅兵是新中国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雨中受阅,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受阅部队精神饱满,充分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虽然身处比较困难的周边环境之中,但却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战胜困难的坚定决心。

细数共和国17次大阅兵的背景意义

我国自行生产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飞过天安门上空。

1957年国庆阅兵中,人们惊喜地看到中国自行生产的伊尔-28型喷气式轰炸机、歼5型歼击机第一次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

1958年国庆阅兵首次出现首都民兵师和女民兵队伍,“全民皆兵”的阅兵场面充分体现了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不畏强权,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意志和决心。

细数共和国17次大阅兵的背景意义

1959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逢十大阅”,受阅的6种型号火炮,有5种是中国制造。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制造的59式主战坦克第一次接受检阅。受阅武器装备的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表明中国国防工业由仿制进入了自行设计制造的崭新阶段。

细数共和国17次大阅兵的背景意义

1984年国庆阅兵,战略导弹方队经过天安门广场。胥志成摄

改革之初,中国刚刚从十年“文革”的动荡中走出来,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特别是十年动乱期间,我军军事训练几乎被取消,全训部队还不足30%,官兵的军事素质跌到谷底。恢复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维护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大局成为摆在人民军队面前的使命与担当。这一时期,我国举行过两次大阅兵,分别是1981年华北演习阅兵和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这两次大阅兵稳定了军心士气,展现了军队的良好形象,体现的是人民军队服从大局听党指挥,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坚定信心,对恢复和提高军队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81年9月14日,华北大演习在塞外重镇张家口拉开帷幕。这在当时是解放军历史上投入兵力、兵器最多的一次演习。实兵演习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分列式。在雄壮的军乐声中,身着军装,神采奕奕的邓小平同志登上敞篷的“红旗”阅兵车缓缓行驶,检阅了参加演习的陆海空三军组成的53个地面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1981年华北演习以及大阅兵检验了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成果,摸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和实战水平,标志着我军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84年国庆阅兵,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阅兵。此次阅兵是1959年国庆10周年以来的第一次国庆庆典活动,同时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庆阅兵式。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首都民兵10370人组成42个地面方队、4个空中梯队接受了检阅。35周年国庆阅兵的盛况,反映了80年代初的中国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万象更新的新面貌,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细数共和国17次大阅兵的背景意义

图片说明:199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50周年阅兵被称为“世纪大阅兵”。新时期刚组建和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队和预备役部队第一次编队受阅。

世纪之交,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革,伴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企图建立单级世界意图明显,“新干涉”主义和霸权主义肆意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进程更加曲折。在这一时期,我国先后举办了1999年“世纪大阅兵”和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展现的是中国人民任凭风浪起,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意志。

1999年国庆大阅兵承载着展示新中国建设成就、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鼓舞民族奋斗精神的重大使命,是庆祝共和国50华诞的盛大阅兵式,也被人们称为“世纪大阅兵”。此次阅兵,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汇入了受阅大军中;以空军航空兵为主,与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联合组成空中梯队,三军航空兵首次在受阅中比翼齐飞;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的导弹同时参加受阅,四大军兵种导弹同时亮相;受阅的42种装备,90%以上都是新装备,绝大部分都是自行设计和生产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的主战武器。

2009年的国庆60周年阅兵,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举行的盛大阅兵。此次阅兵是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中方(梯)队最多的一次,受阅部队涵盖了中国武装力量体系的各个方面,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8000多人组成的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共56个方(梯)队接受检阅,参阅要素齐全体现了中国武装力量体系的完整性。

特别值得中国人民自豪的是,此次阅兵受阅装备都是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近90%装备都是首次参阅,展示的武器装备科技含量高,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成果。世纪之交的两次大阅兵,让亿万中国人民看到人民解放军严整强大的阵容和磅礴威武的气势,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爱国热情,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信心和决心。

迈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与此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拥有着光明的前景,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展现人民军队支撑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力量的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信的执著信念,我国分别举办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建军90周年阅兵,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2015年9月3日,我国首次举行规模浩大的抗战胜利日阅兵。这次阅兵气势恢宏,亮点频出。受阅方队接近作战体系编组方队;84%武器装备首次亮相;女子仪仗队员首次参阅;千人合唱团场面震撼,2400人合唱团一起奏唱《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等近30首抗战时期的经典歌曲和富有时代特征的乐曲;抗战老兵方队首次参阅,平均年龄90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凝聚力,使中国人民在不忘国耻、缅怀先烈的同时,进一步提振了民族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强大力量。

细数共和国17次大阅兵的背景意义

建军90周年大阅兵

2017年7月30日,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阅兵中12000名受阅官兵、600多台受阅车辆装备和100多架战机组成34个地面方队和空中梯队,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依次通过检阅台,展现了我军强大的现代化作战能力。而且,此次阅兵受阅装备近一半为首次亮相,集中体现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就。这两次大阅兵,拉开了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序幕,吹响了凝聚了13亿多人民向心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号角。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