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地图(海门市地图高清版可放大)
清初,长江主泓南滚,北岸开始涨积,通州东南江域先后涨出40余新沙,绵亘百余里。
通州东部江中的扁担、万盛、杨家等沙最早出水,通州、崇明的农户纷纷上洲垦荒。此后,新的沙洲不断出水,通、崇垦民往往发生争沙纠纷。于是,通州添设州同、崇明添设半洋司巡检,专司沙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规定:以大安、戏台等沙为界,以北归通州管,以南为崇明地。其后三十多年,又陆续涨出许多新沙,纠纷更多。江苏巡抚为平息纠纷,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划设海门直隶厅,治裙带沙,移苏州海防同知驻扎其地。
按嘉庆《海门厅志》,海门厅系割:通州之安庆、南安等十九沙、崇明之半洋、富民等十一沙及续涨之天南沙,共三十一沙所设。并且规定:崇明新涨各沙,归海门厅管辖。至清末,已有四十余沙。其中较为特殊的是吕复沙,因吕四灶民无草可烧,故经营、税收归通州吕四镇,行政、司法权归海门县。
海门厅建立之初,海门尚为岛,且三十一沙各不相联,合计面积九十一万六千多亩。至清末,面积约为二千多平方公里。建立之时,海门人口约一万多,嘉庆十四年(1809年)已有四十四万。清末,已近百万。
乾隆四十年(1775年),海门厅同知徐文灿,在海门厅西北与通州隔江较近处筑堤,堤成,海门与通州之夹江,逐渐变窄,三十一沙在数年内逐渐连为一体。不几年成为通海之界河。
海门厅治裙带沙,修建了官署、学宫、孔庙、武庙、城隍庙、师山书院等建筑。西逐渐发展成茅家镇。
辛亥革命后,海门厅改为海门县,龚世清为首任民政长。民国三年(1914年),归沪海道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海门归南通区管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占领茅家镇,县政府流亡江家镇。次年汪伪海门县公署于原海门厅捐局(民国时为典当)成立,抗战胜利后自行解散。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启东、海门全境解放。2月29日,海门县政府由海南区迁入茅家镇办公。
1949年,苏北行署南通专区对通、海、启区划进行了调整:
1、东部由原余东场东北角九锹深沿界河直往南到江边悦和港,约百里,视为海启分界线。
2、西部从通海界河旁新镇,沿通海界河往东至龙游沟口,沿龙游沟往北过二甲镇东侧,再往北往东到海。从新镇、沿通海界河往南过通海镇,再往南、略往西到老洪港止,此为通海分界线。
通过这次调整,将:
原通州东部(含余东盐场、余中盐场)地区划归了海门县。原海门县川港西南七沙五万一千多亩土地划归了南通县。
原海门县的五、六2区(解放后则划为海东、二效、海复、南阳4区)则划归启东县管辖。
1954年9月,王鲍区和三阳区的聚南乡划归启东县管辖。1955年3月,位于头甲海的通兴农场也划归启东县管辖。是时,海门面积有一千二百七十多平方公里。
1975年,海门组织民工围垦永隆沙。不久,永隆沙与上海市长征农场连成一体,成为崇明岛的一部分。
1994年,撤销海门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海门市,由南通市代管。
2020年7月17日,撤销县级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