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人间(潇潇人间想看你的身体)
每年8月7~9日,太阳位于黄经135°时是立秋节气,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高气爽的天气将要来临,也预示着草木结果孕籽,收获季节到了。俗话说:“立秋三日,寸草结籽。”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都有差别,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气温仍酷热,因而我们也称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为“长夏”。民谚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认为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生
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习俗
在我国,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重要的岁时节日。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在民间还流传着“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8月7日或8日。在周代,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仪式(见《礼记·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载:“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称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交易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娱节目助兴。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夏季炎热,没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立秋后天气开始凉爽,想吃点好的补充营养,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啃秋
“啃秋”也称为“咬秋”。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立秋养生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但立秋仍处于中伏,天气依然炎热。在气候转变的关键时期,养生尤为重要。因此立秋后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等方面皆以养“收”为原则。
立秋穿衣注意“春捂秋冻”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季穿衣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立秋饮食宜少辛多酸
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考虑到天气还可能会依旧炎热,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立秋后起居宜早卧早起
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作用。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立秋后适量运动忌大汗
入秋后,人体顺应四时变化,阳经阳气都逐渐收敛内养,身体的柔韧性和四肢的伸展度都不如夏季,秋季容易出现秋乏等现象,所以秋季运动不宜太激烈,最好慢慢地增加运动量,避免大量消耗氧气,切忌大汗淋漓,最好的锻炼效果就是感觉轻松舒服。锻炼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立秋诗词
秋风、秋夜、秋雨、秋月……有关秋天的一切,都在这里。
《立秋后题》
唐·杜甫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唐·孙逖
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霁朝。
高如石门顶,胜拟赤城标。
天路云虹近,人寰气象遥。
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
果林馀苦李,萍水覆甘蕉。
览古嗟夷漫,凌空爱泬寥。
更闻金刹下,钟梵晚萧萧。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唐·卢纶
嵩高云日明,潘岳赋初成。
篱槿花无色,阶桐叶有声。
绛纱垂簟净,白羽拂衣轻。
鸿雁悲天远,龟鱼觉水清。
别弦添楚思,牧马动边情。
田雨农官问,林风苑吏惊。
松篁终茂盛,蓬艾自衰荣。
遥仰凭轩夕,惟应喜宋生。
《立秋后自京归家》
唐·李郢
篱落秋归见豆花,竹门当水岸横槎。
松斋一雨宜清簟,佛室孤灯对绛纱。
尽日抱愁跧似鼠,移时不动懒于蛇。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秋二绝》
南宋·范成大
其一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其二
折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
洗濯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
《立秋后》
宋·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渥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着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立秋后十日》
宋·舒邦佐
万绿枝头一叶黄,秋风恰则到林塘。
晚云更作潇潇雨,拾得人间一夜凉。
来源:《中华二十四节气诗书》、古诗文网、百度网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