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公社(德庆公园有哪些)
你的家乡的村名是怎么起名的?
一定是祖先不眠不休想了三天三夜
嗯……或许
这就是一个拍脑袋
就决定了的事情…
现在看来肇庆的某些地名,
还真是直白有趣的很呢~~
显摆财富就是这么简单
村里什么最多就起这名
端州-白石
因为村里的白石雕工艺非常驰名,所以村干脆也叫白石。
端州-下瑶
相传,村民的宋代先祖从南雄珠玑巷迁来,开了一间窑坊烧制缸瓦。后来发展规模扩大之后,有南、北窑之分。这条村为下窑(即北窑),后来以“窑”之谐音“瑶” 取代,名下瑶。
鼎湖-大蕉园村
简称蕉园村,明洪武五年(1372年),端州明直里人梁宗道携妻儿到此居住,后子孙繁衍,为溯宗源,取宗道之父(梁迪)名为村名,称上迪村,后由于村民在村前屋后广种蕉树,改称“大蕉园村”。
鼎湖-杨梅
因村背靠山,昔时多种杨桃、青梅、仁面等果树,故名“杨梅”。
高要-荔枝村
明代有几户梁姓村民由原住地迁居坳边,村民觉有分枝,是好兆头,故名荔枝村。
高要-稔田
因周围山稔树普遍而得名。
四会-甜竹坑
传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因村背有一条小坑,两旁长满翠竹,竹笋爽脆清甜,故名。
四会-地豆镇
历来因为当地农民利用大部分旱坡地种植花生(俗称地豆),产量较高,每年收成后,定每旬一、四、七日为圩期上市,故得名地豆市(后改称圩)。镇因圩名。
德庆-桃村
村边多桃树得名 。
广宁-黄竹塘
因村在狭长山谷,四周山岭都种满了黄色小篱竹,故名。
广宁-花山
传说这里有一座山,四季百花竞放,称为花山。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曾在这里设兵营驻守,名花山营。
封开-杏花镇
驻地清 初形成圩集。 古时山上森林茂盛,山谷田野坑凼遍布,点缀如花,称林田花。1950年建政时,认为“林田” 字不雅,故取其一边,改称杏花圩。
封开-金装镇
在县境北部。驻地 金装圩建于民国36年(1947),因盛产黄金而得名。县黄金管理站亦设此。1958年成立金装公 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图:徐晓东
一个姓的就是好说话
那个姓氏的人最多就是老大
鼎湖-苏村
清咸丰四年(1854年)前已建村,因村中居民有苏、冯、谭多姓,以苏姓居民为最多,故名“苏村”。
高要-金利镇
金利在宋代是一座都城的名字。相传,最初定居此地有姓金和姓利两户人家,因为这样就命名为金利。
四会-邓村
邓村自南宋以来,中原人民南迁,带来造纸技术,以始祖姓为名。
怀集-李岗
含4个自然村。因 村民李姓居多,故名。
怀集-梁村镇
驻地梁 村因梁姓居民多得名。唐代已有聚落,清末形成梁村圩。镇因圩名。1960年成立梁村公社, 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封开-望高
因村民多姓高 ,且所处地势较高,故名。
封开-豆腐坑
清末村中几户陈姓人家,以加工豆腐名扬沿江一带。俗成今名。
图:竹海大观园
景美,人不知道美不美
风景优美,寓意也美
端州-景山岗
因处七星岩与崇禧塔之间,景色秀美,故名。
鼎湖-桃溪
南宋时建村,因村后烂柯山麓有桃花岩和桃山寺,春天桃花烂漫,溪水潺潺,故取名“桃溪”。
高要-思福
由思福圩、横江和长 坑组成。思福圩居其他两村之间,习惯统称思福。古越语中,思是村寨,思福即“幸福村寨 ”之意。
德庆-古蓬
南宋嘉定二年(1209)陈姓迁来定居。因为环境优美好似仙景一般,就命名“蓬莱”,后来为了纪念祖先,就俗称古蓬。
广宁-永泰
村里原来有一座很灵验的古建筑永丰寺,村民祈求“国泰民安,万物康宁”,干脆也将村名改为永泰。
广宁-石涧镇
原名石案街市,后因街市东面有一条石涧河,其上游有“涧泉飞瀑”的自然美景,故改石涧圩。镇因圩名。
图:chenkai
什么时候也有属于自己的村?
一个人还能改变一条村名
鼎湖-布基
原土名白鹤洲。后堪舆大师赖布衣经过此地,察看风水,卜测未来,认定此地一定会人文兴盛。村民以为赖布衣卜测灵验,遂改村名为“布基”以纪念赖布衣,并取“奠定基础”之意。
四会-黄田镇
相传古代管辖此地的首领姓黄,这一带的田都属于该首领所有,统称为姓黄的田,得名黄田。
四会-马房村
清顺治初年(1644),平南王尚可喜南征时,在南津口(绥江出口与北江汇流处)旁边搭建盖圈马房,那时的人就俗称这里为马房。后来因这个地方适宜渔、农、牧业的生产,人们逐渐在此定居,称马房村。
德庆-九市镇
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因同乡人李九功在这里设立店铺,这个地方渐渐成为了一个集市,称为九功圩。
怀集-宿峡
明万历二十八年(1 600)有一占卦先生路过借宿,受到热情款待,于是点地卜居,故名宿峡。
封开-榕木根
卜某原为元朝尚 书,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携家眷南逃,改姓八隐居于此。八氏后裔思祖,遂栽一大榕 树于村前,称思熬树,名思熬村。建国后改名为榕木根。
图:何异能
最爱反转剧情了
最喜剧性的村就数这些
端州-出头
星湖西南畔的塞头岗上,因村边的塞头岗得名塞头,是堵塞水流的意思,后来俗称出头。现在的出头还有出人头地的意思呢,富豪村。
高要-高第
相传因赌博成风 ,村曾被称赌曳(“曳”意为“坏”)。村民后来戒赌勤耕,培养后人,出了举人、秀才,故改名高第。
高要-活道镇
那时此地处于高明与三埠的交通要道上,贸易上的货运主要是靠人力肩挑步行运送。不少人长途拨涉后,步行至此,因劳累致死,因此那时又名饿殍店。建国后改称活道圩。镇因圩名。
德庆-留村圩
最初因为地势低洼,经常一下暴雨就会水浸街,于是就叫涝村。明嘉靖三年(1524),商店逐渐增多变成圩集,称涝村圩。后又因为是粮食市场,称为盘谷市。清末,因为“涝”与“留”是谐音,改留村圩。
德庆-官圩镇
清同治年间(1862—1874)驻地形成圩场,因为与新安市相隔一条河,遥遥相望,故名观圩。清光绪二年(1876),两圩为争夺中心圩场打官司,结果观圩胜诉。于是观圩改名官圩。
怀集-乔富坪
原名轿夫坪,因当时村民多以抬轿为生,故名。后认为此名不雅,改名乔富坪。
封开-宝鸭
聚落沿贺 江延伸,因似鸭形,初名野鸭村,后认为不雅,故在村中开挖池塘一口,以“宝鸭下塘”之 义改名宝鸭。
图:上清湾教堂
外地人会傻傻分不清
一不小心就同名同姓了
鼎湖-莲塘
该村始建于明代,居民以村庄所在地低洼,四周土丘、池塘分布如莲藕长于塘中,遂取村名为“莲塘”。
高要-莲塘镇
位于镇中心有一座神符山,状如猎猎幡旗,形似吕洞宾手中的三角“神符”,更似莲藕,神秘莫测,是当地人心中的砥柱。清朝初期,先人将这个地方命名为莲塘。
德庆-回龙镇
命名:因乡驻地在回龙村旁边,故名。1959年成立回龙公社,1981年因与高要县回龙公社同名而改名新龙公社。1983年又改回龙区,1987年设乡。
高要-回龙镇
传说古时在黎槎村附近有座朝龙庙,宋隆水在庙前流过,当地群众为了不让“龙”过去,在附近的通龙庙对面山岗上建社坛,叫金星社,象征把“龙”截回来。从此就有了回龙这一名字。清末称回龙堡,后形成回龙圩。
什么?你家乡的村名都很特别
小编遗漏了?
千万别留言告诉我~~
会扣鸡腿的~~
编辑|小翠
审核|华妞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