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市地图(冀州地图各村庄地图)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公元前788年。《国语》记载,周宣王“乃料民于太原”,“料民”就是人口调查。秦末刘邦进入咸阳,萧何入宫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秦朝的户籍版图,从而使刘邦“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为取得楚汉争霸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说明秦时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户籍统计簿册。到了班固著《汉书》,特别详细地记录了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即公元2年的户口数字。史载“民户1223.3062,口5959.4978万。”这时,距离王莽篡位仅剩6年。那么,从王莽篡汉直到汉光武帝拨乱反正建立东汉为止,当时中国的人口数目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后来,南北朝的史学家范晔著《后汉书》明确地记录道,“民户968.8630万,口4915.022万”。需知,《后汉书》的户口统计时间是138年后,即汉顺帝时期。到了157年,东汉全国人口才刚接近西汉极盛时期,即户口1067.796万,口5648.6856万。由此可见,西汉末年17年的战乱给社会造成了怎样痛彻骨髓的创伤。当然,读罢也能明白为何诸葛亮会把拥用荆、益二州作为实现《隆中对》的基础,也能明白为何袁绍控制了冀、幽、青、并四州后就成了汉末最强大的军阀。(提示:为读图清晰,地图均为横屏)
司隶校尉部
西汉京兆尹,管辖12县。公元2年有户口19.572万,人口68.2468万。
西汉左冯翊,管辖24县。公元2年有户口23.511万,人口91.7822万。
西汉右扶风,管辖21县。公元2年有户口21.6377万,人口83.607万。
西汉弘农郡,管辖11县。公元2年有户口11.8091万,人口47.5954万。
西汉河东郡,管辖24县。公元2年有户口23.6896万,人口96.2912万。
西汉河南郡,管辖22县。公元2年有户口27.6444万,人口174.0279万。
西汉河内郡,管辖18县。公元2年有户口24.1246万,人口160.7097万。
光武帝称帝后定都洛阳。此时,他有效控制的区域为河内郡和河南郡大部。所以,此区域的人口相对京兆尹28.5574万、左冯翊14.5195万、右扶风9.3091万、弘农郡19万.9113万、河东郡57.083万较为充足,分别是110.0827万和80.1558万。
十三刺史部以及西域都护府
汉武帝元封五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上文所述的京师七郡外,又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 十三个刺史部中,其中十一部采用了《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的传说州名,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幽州、并州,并改其中的梁州为益州,雍州为凉州。另外有朔方、交趾二郡,仍沿用其名,称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称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亦称“十三州”。
冀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领有魏郡、巨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赵国、广平国、真定国、中山国、信都国、河间国,人口共计526.7462万。东汉时,原属冀州的常山和河间辖区稍增,原属幽州的渤海郡也划归冀州,人口共计530.0789万。
幽州刺史部
幽州刺史部:领有渤海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东郡、辽西郡、涿郡、乐浪郡、玄菟郡、广阳国,人口共计364.3998万。东汉时,代郡划归幽州,但其辖区仍略有缩小,主要原因是鲜卑和高句丽崛起,从东、北两方挤压了汉人的生存空间。据《后汉书》,人口统计为204.4838万。
益州刺史部
益州刺史部:领有汉中郡、武都郡、广汉郡、蜀郡、犍为郡、越巂郡、巴郡、益州郡、牂牁郡,人口共计478.4259万。东汉时武都郡划归凉州。另外,哀牢国内附,其地划为哀牢县、博南县,并且将原益州郡西部的六个县分离出来,合并成立为永昌郡。由此,东汉时期的益州辖区较之西汉时期广大,人口629.2064。无怪乎刘备的前任刘璋之父刘焉平定益州乱兵后便有不轨的想法,而诸葛亮亦称其为天府之国。
荆州刺史部
荆州刺史部:领有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桂阳郡,人口共计485.2258万。需要注意的是,西汉时期的荆州人口分布多寡和益州一样,都是北部多于南部,这说明西汉时期的江南地区仍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但到了东汉时期却显然与此不同,除了山区居多的武陵和水网密布的江夏二郡,其他五郡的人口均超过了50万,南北人口比例呈现均衡的状态。《后汉书》统计人口数目为626.6015万。
扬州刺史部
扬州刺史部:领有九江郡、庐江郡、丹阳郡、豫章郡、会稽郡、六安国,人口共计320.6250万。东汉时,六安国划归庐江郡、吴郡从会稽郡中析出,人口共计283.6528,南北分布比较均衡。
交趾刺史部
交趾刺史部:领有**郡、郁林郡、苍梧郡、交趾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人口共计129.331万。东汉时期改为交州,疆域未有太大变化,人口统计111.4444万。注:交趾郡和郁林郡《后汉书》未记载人口。
凉州刺史部
凉州刺史部:领有安定郡、天水郡、陇西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人口共计83.4537万。东汉时,原属汉中郡的武都郡和原属朔方刺史部的北地郡划归凉州,《后汉书》统计人口为25.9493万。
朔方刺史部
朔方刺史部:领有北地郡、上郡、西河郡、朔方郡、五原郡,人口分别为21.0688万、60.6658万、69.8836万、13.6628万、23.1328万。东汉时,朔方被析置,除了北地郡被划归凉州外,其他四郡均划归并州。据《后汉书》记载,140年的上述五郡人口分别为18637、28599、20838、7843、22957。
并州刺史部
并州刺史部:领有太原郡、上党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代郡,人口分别为680488、337766、173270、163144、293454、278754。东汉时,朔方刺史部被析置,上郡、西河郡、朔方郡、五原郡划归并州。另外,代郡被划归幽州。《后汉书》统计人口为68.1652万。其中,上党郡12万、太原郡20万、雁门郡24万。
豫州刺史部
豫州刺史部:领有汝南郡、颍川郡、沛郡、梁国,人口分别是259.6148万、221.0973万、203.048万、10.6752万。东汉时,豫州辖区未有太大变化,仅增加了陈国和鲁国。《后汉书》统计汝南郡、颍川郡、沛国、梁国、陈国、鲁国人口分别为210.0788万、143.6513万、25.1393万、43.1283万、154.7572万、41.1590万。
兖州刺史部
兖州刺史部:领有淮阳国、陈留郡、济阴郡、东郡,人口分别为98.1423万、150.905万、138.6278万、165.9028万。东汉时,兖州辖区有所扩大,计领有陈留郡、东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后汉书》统计人口分别为86.9433万、60.3393万、65.7554万、60.6091万、19.4156万、44.8270万、23.5897万、43.7317万。
徐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领有琅琊郡、东海郡、临淮郡、楚国、广陵国、泗水国、鲁国,人口共计524.1278万。东汉时,徐州辖区未有太大变化,《后汉书》统计人数为279.1683万。
青州刺史部
青州刺史部:领有东莱郡、北海郡、齐郡、济南郡、千乘郡、平原郡、淄川国、高密国、胶东国,人口共计342.6579万。东汉时,青州辖区与西汉相差不多,《后汉书》统计人口为322.5518万。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