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江西婺源怎么读)

理坑是理学之源,进士之乡。当你走进村口,聆听小河潺潺流水,穿行于古村老街的小巷,不经意间,便可看到一座座上百年间的官宦大宅,仰望那高耸的马头墙,欣赏粉墙黛瓦的民居,遐想着高墙内昔日的辉煌。理坑让你远离喧闹的都市,感受到一丝的宁静。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理坑村

建村于北宋末年的理坑村,是一个以余姓为主的血缘村落。理坑村口的理源桥,建于明代,桥上有亭子,桥亭合一,它像一座屏风遮挡着整个村庄,出入村子必须穿亭而过。行走在村中青石板小路,不经意间,便可看到一座座上百年间的官宦大宅和错落有致的民居。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进村的青石板小路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理源桥

理坑村,属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北部,原名理源,距婺源县城东北45公里,面积为9.5公顷。理坑是理学之源,进士之乡,据《婺源县志》记载,理坑村历史上做过七品以上官宦36人,历史上村中先后中进士16人。还有一些学子取仕不成外出经商,也多成巨贾富豪。这些达官显贵,巨富豪商,或衣锦还乡,或告老隐退,大量的官第、商宅、民居、祠堂、石桥、文化建筑开始兴建。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小桥流水人家

历史渊源

理坑村建村于北宋末年,是一个以余姓为主的血缘村落。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史载,朱熹的父亲朱松由安徽桐城迁至婺源沱川篁村,于1206年迁居于此。一条小溪绕理坑村而过,小溪在当地称为“坑”,所以取名理坑。而理坑原名“理源”,顾名思义,理学渊源之地。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理坑村建村于北宋末年

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理坑在明末至清朝中叶最为鼎盛。出了尚书、大理寺正卿、司马、知府等高官及一批巨富。嘉庆时全村号称千烟,有3000多人口。高官巨富们不惜重金,大兴土木,当时全村有500多座建筑物,60多条巷道。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民居

古民居

民居大多沿街、沿河而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高低错落。理坑村现有民居134幢,以住宅为主体的古建筑至今还保留有130幢,其中明代24幢,清代106幢。此外,全村现存14—19世纪的祠堂3幢、石(拱、廊、板)桥9座。村落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和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建造精良、风格各异、粉墙黛瓦、飞檐戗角,被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村中“饮马池”、“小姐楼”、“九世同居楼”等也堪称胜迹。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民居大多沿街、沿河而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高低错落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天官上卿第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尚书第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花厅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小姐楼内景

理坑村民居(含天官上卿第、司马第、云溪别墅、友松祠、福寿堂、诒裕堂)于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除诒裕堂外,天官上卿第等5处建筑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数十处重要建筑被列为婺源县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崇德堂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敦复堂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敦复堂

天官上卿第:天官上卿第建于明万历年间,明末吏部尚书余懋衡告老还乡后修建的私宅,用以家人居住和接待贵客之处。天官形容余懋衡官职之高,在明朝不设宰相,六部尚书可谓位高权重之职,上卿则是对上位者的尊称。房子的大门是代表较高地位“八字门”, 大门朝北,门坊上刻着代表主人官职的“天官上卿”四个字。前中后三堂.正堂三间二厢。古朴的宅邸历经几百年的沧桑,依然生动。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天官上卿第

尚书第: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朝万历年间工部尚书徐懋学的宅第。该建筑位于村子的中心位置。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尚书第

司马第:为清初兵部主事余维枢居所,坐西朝东,三楼,水磨青砖门面,旁有砖柱,单檐、鸱尾,檐下灵芝砖拱四个,花坊刻“司马第”三字。三间两进,前进正厅三间两厢,半浅天井,上堂横梁三眼,雕梁以花卉及戏剧人物为主。前进后堂亦三间两厢。后进三间二厢,也是雕梁画栋。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小姐楼

小姐楼:建于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典型的徽派民居,外观古朴典雅,室内布局严谨,雕刻精美,宅院内有小花园,临园有美人靠,供小姐观花赏月之用。如今,人去楼空,多少往事随岁月而逝,昔日华美的楼阁,布满了岁月的斑驳,但依然默默地守候在这里,似乎在等待主人的归来,让后人到此睹物思情,怜香惜玉,遐想联翩……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小姐楼内景

历史人物

余懋衡,字持国,号少原,生卒年均不详,婺源沱川人。生卒年均不详,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初任永新知县、御史,后历任河南道守、大理寺右侍丞、大理寺左少卿、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尚书等职。一生为官清正。

余懋学(1539—1598年),字行之,号中宇,江西婺源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为官清廉,忠直敢谏。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村中的建筑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村中的石板小巷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村中的石板小巷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金家井

民俗风情

傩舞:婺源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这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舞仪,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古时每逢打醮、新春都跳傩舞,祈福禳灾,自娱自乐。

抬阁:抬阁是婺源地戏中由数名儿童扮演古装戏剧人物,站立在四方形的高阁子上由人抬着行走的一种险中求趣的娱乐形式。

串堂班:串堂班是一种民间音乐组织。婺源民间每有婚嫁寿诞等喜事,都会请串堂班在宴席间演奏,为求吉庆热闹。

探访江西婺源理坑村

依山傍水的古村落

徜徉于乡村的街街巷巷,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陈酿般醇厚的文气,随处可遇的一堵残墙、一眼老井、一座廊桥、一处民居,都可能蕴含着一个历史的故事,落日余晖映射着的高高马头墙,承载历史岁月的老宅深院,筑成了一道岁月的风景线,不觉然的,便就将人带回到了梦中的远古时光,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参考文献

孙克勤,孙博,2013,探访中国最美古村落。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