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结构)

致敬江南古典园林却又不失现代理解和巧思的申园,无疑是率先开放的世博文化公园北区的最大亮点。2021年底对外开放预约以来,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尤其是元旦假期和周末,每天约8000个预约名额很快便“手慢无”。

出人意料的是,申园附近的原法国馆最近也人气高涨,原因竟与花卉有关——上海首个“螺旋型”花市在每周五至周日举行,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吃、喝、玩、乐、购。

似曾相识

上个周末,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探访原法国馆内的葡香花市时发现,集市充分利用了原法国馆内的空间结构,60多个摊位由低到高均匀分布在保留下来的螺旋形通道上。

市民游客从底楼乘坐自动扶梯到达二层的出入口,顺着螺旋形通道一路逛展,最后抵达约五层楼高的顶层平台,在这个终点,有一张秋千椅在等待,拍完照,还能把浦江美景尽收眼底。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太怀念了!世博会过了十几年,又找回了当年参观的激动心情。”家住闵行的严先生指着底楼的空间说,当年法国馆的参观顺序是先逛底层的法式园林,中央有一个镜面水池,然后坐垂直电梯到达顶层,参观完法式餐厅和屋顶花园后,再沿螺旋形通道逐个经过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体验区,最后到达二层的出口。

葡香花市承办方上海达闻信息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周矜映表示,在原法国馆里办“螺旋型”花市,是对世博会许多经典元素的致敬,让有世博情结的市民游客能够找到过去的美好。

“螺旋型”花市里近30个花摊释放出的幽雅花香,以及30多个酒类和食品摊位释放出的餐饮香气,还有摊位背后形形色色的世界著名景点和商业街特色橱窗的背景板,就是对原法国馆感官体验区的一种致敬。

当时,在法国馆的嗅觉体验区内,市民游客可以随时闻到凡尔赛宫的玫瑰花香和法国糕饼店刚出炉的奶油面包卷的味道。在世博文化公园,这种增添了花香的“烟火气”仿佛穿越了11年的时光隧道,令人浮想联翩。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2010年5月13日,游客在法国馆绿色花园参观 图片来源:新华社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是一座以“感性城市”为主题设计的建筑,通过五感、平衡、演变等概念引领参观者体验法国的感性与魅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形神兼备

不光有形似,还有神似。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的世博文化公园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传承并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包含原法国馆在内的4座世博会场馆在外形上充分尊重原有设计,几乎没有进行调整,功夫都在“内部”——原本按照临时建筑标准来建设的场馆进行了结构加固,成为永久建筑,替换老化部件时,力求“修旧如旧”。

完成“手术”后,这些重生的场馆基本确定了新的定位。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竹透露,原法国馆未来主要开展文化艺术类的展览展示活动,也会引入一些相关的商业项目,比如这次举办的葡香花市,既是集市,也是一些园艺和美酒文化的推广平台。

原意大利馆未来将以婚庆文化为主题,拟引入婚纱展、走秀、与意大利相关的展览展示活动。

原俄罗斯馆将进一步改造,将来楼下是与俄罗斯文化相关的展览展示,楼上是一座音乐剧场,对外售票。

原卢森堡馆将引入餐饮,补充北区的餐饮配套,目前已完成招商,将提供中餐和日式简餐。

“这些场馆未来的定位和用途,都能找到一些世博会上的影子,也能兼顾和引领时下一些受欢迎的文化消费需求。”陈竹表示,保留和改造场馆的目的就是让市民游客继续体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意大利馆张驰、孟雨涵 摄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俄罗斯馆(右上)、原卢森堡馆张驰、孟雨涵 摄

花样生活

除了让生活更美好,世博文化公园还渴望用高品质空间激发人对于空间的塑造、参与和分享,进而改变和丰富生活体验,主动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葡香花市上的一些设计,能看出主办方的用意。在紧邻入口处的上房园艺花摊,花卉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一种促进沟通的媒介。许多市民游客和摊主王志平聊起了“养花经”。

“市民游客在园艺上的热情与专业,有点出乎意料。”王志平指着摊位上的几盆小丽花,感慨不少阿姨叔叔看到时都会第一时间说出名字,甚至会在培土、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知识上和她“过几招”。其他一些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则会主动扫描花卉包装上的科普二维码,查看花卉的“脾气”是不是适应他的家庭环境和养花习惯。

王志平表示,花市对她而言也是一个学习机会,原本按经验判断,她们准备了大量的蝴蝶兰、凤梨、红掌等往年畅销的年宵花,但和市民游客接触下来,觉得在世博文化公园里,他们很有热情接触一些新优品种花卉或养护起来有一定挑战性的花卉,还建议主办方做一些窗阳台的花卉布置“样板房”,这让她很受启发。

“接下来会考虑增加更多园艺花卉品种,包括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花卉、球根宿根花卉、藤本花卉、灌木花卉、多肉植物等,拓展线上线下的一些花卉养护知识交流平台。”王志平说。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原法国馆开出沪上首个“螺旋型”花市,世博文化公园四大保留场馆将来这样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精神享受,愿意在园艺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物质成本。

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地家庭园艺投入的多少,已经成为一种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据调查,荷兰当地家庭每年用于园艺等方面的支出,已占到其家庭年收入的10%到15%。在**,约8500万户家庭每年要花费400亿美元用于私家庭院维护和购买园艺产品。英国人一生花费的园艺产品价值3万英镑。

“可以明显感到,园艺消费与城市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是挂钩的。”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正以窗台阳台彩化和园艺大篷车进公园进社区等社会活动为抓手,促进全社会赏花爱花的热情,激活基层的“花生活”,缔造城市的整体卓越。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陈玺撼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陈玺撼摄

来源:作者:陈玺撼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