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石(黄河石碑图片)

传播黄河知识,弘扬黄河文化。如果您对此类话题感兴趣,请动动您发财的小手,添加关注,共同讨论。

黄河博物馆始建于1955年, 是以黄河为专题的自然科技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馆之一,作为展现、传播黄河历史文化和文明成果的知识宝库,被海内外观众誉为“黄河巨龙的缩影”。

黄河博物馆 一图一碑一匾 见证大清王朝黄河决口改道历史

黄河博物馆老馆 原位于郑州紫荆山路4号

黄河博物馆藏品包括历史文物、自然标本、书画、音像图片四大类,共10000余件(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黄河特色的藏品系列。

本文仅从黄河博物馆馆藏的中原黄河工程图、郑工合龙碑、保障荥河匾三件清代治河文物着眼,结合一图、一碑、一匾实物图片,加以简要介绍,与大家一道领略黄河治理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黄河博物馆 一图一碑一匾 见证大清王朝黄河决口改道历史

黄河博物馆新馆 迎宾路与花园路交叉口东北方向

本文图片均由黄河博物馆原馆长王建平先生提供,特此表示感谢。

清代中原黄河工程图

黄河博物馆 一图一碑一匾 见证大清王朝黄河决口改道历史

《清.中原黄河工程图》

中原黄河工程图,清代。黄河博物馆藏。该工程图绘制时间在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后不久,图长290厘米,宽28厘米,涉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中原四省。全图展现了黄河西起华山,东至渤海1000多公里的沿河山川、要塞等概况,并标注了四省黄河两岸主要府州、县治所在,详细记载了河防大堤和埽坝工程,是一件融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一体的珍贵藏品。

保障荥河匾

黄河博物馆 一图一碑一匾 见证大清王朝黄河决口改道历史

保障荥河匾,本文作者与该匾发现保护有些历史渊源

保障荥河匾,清代。黄河博物馆藏。匾额全长288厘米,宽105厘米,厚6厘米,正面楷书“保障荥河”四个大字,匾首题记为“同治丙寅冬至月吉日”,匾末题名为“天津张瑛敬题”。该匾为研究清代郑州段黄河支流—荥河历史具有一定的实证意义。

该匾与本人还有一定渊源。2000年笔者在邙金河务局(现为惠金河务局)办公室工作,原《郑州黄河志》主编人员王法星老先生找到我,说保和寨西大王庙内有一座木质匾额,为清代文物,建议笔者加以保护。笔者遂安排人员将匾额从西大王庙取回,放在邙金河务局档案室内,后被该局捐赠给黄河博物馆。对于保障荥河匾额的来龙去脉,笔者将撰写专题文章进行论述。

郑工合龙处碑

黄河博物馆 一图一碑一匾 见证大清王朝黄河决口改道历史

郑工合龙处碑,该碑系本文作者原单位领导组织施工人员从黄河大堤内挖出

郑工合龙处碑,清代。黄河博物馆藏。该碑高192.5厘米,宽75.5厘米,厚14.5厘米。碑阳隶书”郑工合龙处”,碑阴篆书碑记铭文。该碑为清代河道总督、著名收藏家、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吴大徵亲笔撰写。郑工合龙处碑记述了清代最大的一次堵口事件,此次堵口工程共花费白银约1200万两,约占当时朝廷年收入的四分之一,史称“郑州大工”。该碑作为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东决口、堵复始末的唯一实物,是研究黄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参照,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被誉为“黄河上的三绝碑”。

该碑原被掩埋在郑州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西黄河大堤之内,(具体日期笔者记不清了,大致2002年左右),当时邙金河务局组织施工人员施工时,将该碑挖出,碑身为两截。笔者认真研究此碑来历,曾撰写一篇文章“吴大徵与郑州黄河石桥堵口”文章,在中国水利报发表。该碑被发现后原存放在河务局机关院内,后被该局捐赠给黄河博物馆。对于郑工合龙碑及其主人吴大徵的故事,笔者将撰写文章专门加以介绍。敬请关注。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