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四文殊菩萨生日(四月初四文殊菩萨生日五台山)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
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这两位印度高僧居住。为纪念白马负经(《四十二章经》)输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马寺。
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山是道教根据地,他二人颇受排挤,因此奏知汉明帝。汉朝廷为辨别佛教与道教的优劣高下,让僧人与道士表演、说明、验证,因此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西安焚经台)。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完好如初,故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
台内山多地广,河流纵横,选址建寺很重要。《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牟尼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佛“舍利”,此外,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气象非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相似。由于这三种原因,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
那么佛教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至今公元2017年,大约1949年的佛教历史
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起源于《华严经》等多部佛经,大意为,震旦东北方有清凉山,文殊师利菩萨率一万菩萨长住其中应化。因而,五台山被认为是见于佛典记载的圣山,其地位自然神圣无比。同时,文殊菩萨在佛教中被称为七佛之师,菩萨之母,代表智慧,司掌般若,神通辩才无碍,为释迦佛的法王子,在佛教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与确立,与历代帝王的崇建关系至大。在《清凉山志》卷五"帝王崇建"中,可以看到从东汉明帝至清代康熙等数十位皇帝崇建朝礼的记载,其中包括唐太宗、武则天、宋太宗、元世祖、明成祖等等有重要影响的封建帝王。
文殊信仰的形成与《华严经》的传译有关。依据佛教,《华严经》为佛陀最初所说的经,义理圆融,浩淼精妙,有"经王"之誉。文殊菩萨为华严会的上首弟子,与释迦牟尼佛、普贤菩萨并称华严三圣。从北魏开始,华严传入五台山,一直到今天,五台山研习尊奉华严的传统一直未变,始终是佛教华严宗(创立于7世纪,又称贤首宗)的重镇。这是文殊信仰的经典、宗派和修行实践依据。
从北魏开始,华严宗传入五台山,即使从北魏拓跋宏公元499开始,华严宗传入五台山,一直到今天公元2017年,至少有1518年的历史,那么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与确立也至少有1518年的历史。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