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恒辉上班怎么样,沛县农村改造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沛县:农房改善,让百姓安居又乐业

5月16日至18日,对沛县鹿楼镇千秋集新村居民来说是格外难忘的日子。他们分到心仪的新房,圆了安居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46岁的朱军分到一套146平方米的新房,这两天正准备装修。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到新村转转。宽阔整洁的柏油路、典雅大方的小洋楼、翠绿整齐的绿化植被,还有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朱军打量自己的新房子,满眼都是欢喜。“新村环境挺好,配套设施也齐全,住上这么好的新房,真的很满意。”朱军说。 农村住房改善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沛县用规划引导民意,用规划完善功能,强化高标定位,县农房办规划设计人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讲清楚规划选址和户型设计,引导群众合理选择户型和面积,避免盲目求大,增加负担。 沛县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全更介绍,沛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提什么”的原则,对已竣工项目和在建项目进一步提档升级,高水平实现“六通九有”标准。对去年竣工的7个项目和今年实施的21个项目全部增加管道天然气入户,为群众提供优质优价的生活保障。此外,在新建城镇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原有镇区公共服务设施状况,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邻里中心、快捷酒店等项目,把每一个城镇项目都建设成为所在镇区的活力街区和人气板块。 截至2019年底,沛县4080户1.4万名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今年,沛县将实施农房改善项目21个,涉及1.2万户4.1万人,总建筑面积145.2万平方米,年内可建成杨屯镇湖畔佳苑、鹿楼镇闵堤口等9个项目,改善5100户1.7万人的住房条件。 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不仅要让广大群众住得好,还要让他们收入高、心里美。 农民搬出后,复垦的土地如何利用?沛县着力在农业资源规划上“做文章”。围绕农房改善项目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绿色稻米、养生牛蒡、优质果品等8个高效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土地产出和农产品附加值;不断优化现代农业布局,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立夏时节,安国镇苗岗设施瓜菜基地的“沛公”牌西瓜陆续上市。有20多年种瓜经验的闫运良今年种植10亩西瓜,这几天他一直和家人忙着采摘、运送、装箱、称重等,只为能“抢鲜”上市,卖个好价钱。闫运良说:“镇里投资在复耕土地上建设苗岗设施瓜菜基地,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今年西瓜上市以来,我家每天能卖出2000斤左右。” 如今,安国镇西瓜总种植面积有3万余亩,每亩能为瓜农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这是沛县坚持产业联动,让搬迁农民实现“甜蜜致富”的生动缩影。 自从搬迁安置后,在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上班的唐万里脸上总是挂满笑容,他分到龙固镇三里新村一套120平方米新房,新家离工作的企业只有3公里的距离。“新房马上就装修好,恒辉大道修通后从家开车几分钟就能到单位,每月有6000元收入,待遇一点不比城里差。”唐万里开心地说。 为让农民家门口实现就业,沛县整合“工业资源”,以资源枯竭地域集成改革为牵引,创新提升沛县经济开发区,重点突破沛北经济开发区,优化整合8个镇级产业集聚区,构建“1+1+8”产业园区布局,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对新建城镇社区,逐户逐人摸排就业状况,实现群众需求、技能培训和企业需求三方精准对接,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有稳定的就业、可靠的收入。 整齐划一的新居,再加上家门口合适的就业岗位,无疑给搬迁的农民带来一份“幸福套餐”。 沛县还围绕推动现代服务业深入农村,打通城乡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通过整合县内物流快递资源,搭建150余条共配渠道,进一步做优物流配送“沛县模式”,降低群众就业创业门槛,吸纳更多群众就业。 本报实习记者 康璐晨

本报通讯员 苗永乐 肖畅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