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祺长远怎么样,合众 张琪

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出来,步行不到一公里,就能到达虹桥绿谷。这是一个屋顶种满了桂花树的商务办公区,合众新能源的大本营就坐落其中。

“你很年轻啊!”见到张祺,我忍不住“奉承”了一句。

“年轻吗?不年轻了!”他笑了起来,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线,右边脸颊露出一个小酒窝。

1982年出生的张祺,是合众新能源智能座舱研究院执行院长。这位从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的合资公司斑马智行出来的年轻人,之所以并不觉得自己年轻,是因为他的参照系是阿里巴巴的工程师团队。

“在斑马时,每次去马云的西溪园区,看到那里很多工程师都只有二十几岁,就觉得自己好老。你看淘宝现任总裁蒋凡,是1985年的······”

是否年轻并不是一个重要问题,重要的是,此时的张祺身兼重任。

7月26日,一向低调的合众新能源突然高调了起来,在乌镇发布了“阿基米德计划”。阿基米德四个字,足见合众的雄心。阿基米德计划的支点是PIVOT智能系统,目前的重点项目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可以说,“阿基米德计划”有一半的支点落在了张祺和他的团队身上。

当晚,在发布概念车Eureka01时,张祺走上了台。我记得他说出这样的话:大量的交通事故都是由A柱盲区所致,所以合众在明年量产的概念Eureka01搭载了AR-View行车系统,让A柱变得“透明”,从而成功解决了A柱“盲区”问题。

跟任何一个车企的发布会一样,张祺也表述了合众的宏伟理想:要把座舱打造成一个有情感的空间,让汽车从“出行工具”变成“出行伙伴”,最终成为用户的“第三空间”。

画蓝图易,实现蓝图难。张祺和他的团队,将如何支撑起“阿基米德计划”的半个支点?

离开斑马智行后,张祺想在合众新能源做一些改变行业的事

车联网老兵

要说张祺是一名汽车老兵,他肯定嫩了点。但要说他是既懂汽车又懂互联网的老兵,恐怕没人敢否认。

2007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张祺加入了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开发信息娱乐系统,主要是为了让传统车型连上MP3、蓝牙、音视频等。在德尔福待了三年多,最让张祺自豪的是,他对一汽丰田卡罗拉的国产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时卡罗拉只在**有车型平台,所以我到**德尔福待了一段时间,把项目承接到国内,实现本土化”。

离开德尔福之后,张祺加入了TomTom,这是一家全球少数拥有数字地图资产的公司,同时也是Facebook和苹果等公司最重要的地图数据供应商。这时候,车已经开始连上互联网了,张祺的工作是研发交通信息/导航/地图一类软件。

张祺真正开始深度拥抱互联网,则是到了斑马之后。2015年初,斑马公司还没正式成立,他就加入了项目组。那时候,阿里想要赋能汽车行业,但又不能任由对汽车不了解的工程师天马行空,需要找一些既懂车,又有互联网经验,同时还不那么保守的人。而张祺恰好是这样的人。

“我很有幸能加入斑马。到这才真正大开脑洞,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打法。”张祺说,所谓互联网的打法,就是先别去想事情有多难,也别想代价有多大,要先想想怎么样才会最能满足用户需求。

阿里工程师曾做过这样的讨论:在车里抽烟的人已经不多了,但点烟器为什么万年不变一直在那里?为什么不能把它换成使用需求大的原装USB接口呢?这并不难啊!类似这种用户导向的思维,是张祺最大的收获之一。

而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他经历了斑马OTA升级的全过程。当时,全世界只有特斯拉能做到OTA升级,国内还没有自主品牌能做到。但张祺和他的团队愣是从零开始把这件事做成了,陆陆续续给50万辆荣威RX系列车型做了OTA升级,让用户享受到内容迭代的好处,让汽车真正拥有了自行更新的超能力。

“这件事让我很有成就感。不是说它让我多有钱,而是当我看到用户给出的好反馈之后,觉得很有意思。”

成就感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级的一种“瘾”。上了“瘾”的张祺,开始寻找新的平台,并于2018年3月19日加入了合众新能源。他还想做更多有意思的事。

对话

选择合众,是想做对行业有价值的事情

第一电动:合众选择你来负责智能座舱,应该说是很有眼光的。因为你在汽车最初级的信息化阶段,就已经开始从事这方面工作,后面到了斑马,又具有深度拥抱互联网的经验。我好奇的是,你为什么会选择到合众来?

张祺:首先,从宏观上来说,国家一直在推汽车的“新四化”,我认可这个大方向。

第二,我早些年所处的平台,都不是一个整车厂,只能充当供应商,那么我们能够做颠覆性的事情的空间是有限的。哪怕是在斑马,你去给主机厂做内容服务场景创新,人家还未必会让你做。主机厂会问,这个事情为什么是以你为主,而不能以我为主呢?会有很多类似现实的问题存在。而在造车新势力的平台上,则有机会解决这些矛盾。我很自豪曾经做过OTA在线升级这种对行业有价值的事情,现在我同样希望做更多对行业有价值的事。

第三,做任何事情,人都是第一要素,而决策者是最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合众非常打动我的一个地方在于,总裁张勇是营销型的舵手,他很注重以市场为导向,让消费者来投票。这其实跟互联网的理念很像。我们造车绝不是为了炫耀技术,而是看消费者喜欢不喜欢。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这是个对的方向。

离开斑马智行后,张祺想在合众新能源做一些改变行业的事

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做产品规划,搭建互联网化的组织结构

第一电动:你来这儿差不多半年了,做了些什么事情?

张祺:第一件事情,我来这边第一个星期就开始做提案,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结合我们企业现状和行业趋势,制定了未来几年智能座舱从1.0到8.0的产品规划。

第二件事,是围绕产品规划,梳理它背后所需要的技术策。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要干的?技术领先度怎样?需要多少人?哪些是供应商要干的?要花多少钱?我把这些问题给梳理清楚了,获得了公司上下的同意。接下来,我会把策略变成一个一个具体项目,往前推。

第三件事,我建立了一支靠谱的团队。我刚来公司时,我们部门叫智能网联研究院,但因为有了清晰的产品规划,公司觉得这个事情我们是很有希望做好的,愿意把它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一个亮点去加大投入,所以我们最近升格成了智能座舱的事业部。

我们现在已经有近40人了,今年会招将近100号人。

第一电动:团队架构是怎样的?

张祺:我借鉴了在斑马的经验,组织形式偏互联网化,而不是偏主机厂的。我给你介绍一下我们的二级组织是怎么搭建的。

第一个二级组织叫产品规划定义。它不需要考虑工程的实现问题,只管用户和市场要什么,只管市场要什么,并且把用户场景切片,描述得清清楚楚。

第二个二级组织,叫交互视觉,负责把产品定义转化成图像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这个界面可以是声音的,也可以是手势的。

第三个二级组织叫系统工程,负责把用户需求变成技术需求。我刚刚讲了很多场景,讲了很多交互界面,那么它们需要写什么样的代码?用什么零部件来支撑?这是系统工程要干的事。

我们的系统工程会把场景拆成类似九宫格的版块,一三五可能是要给到供应商生态链的企业来做的,我们只要做好需求定义和供应商管控就好;二四六是可能是合众将来的技术战略要点,这需要我们自己来干;七八九可能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如跟小米、BAT一块来玩,我们不闭门造车。

第一电动:那你们的技术要点在哪里?

张祺:我们这边会有智能座舱的软件开发团队。在当前情况下,我更愿意去把创新的宝压在软件上面,这个软件既有设备端的,就是车里面的这些应用层面的软件,包括创新应用的软件;也有在云端的,TSP端,服务端的一些软件。这是我自己将要带团队做的。

明年我们的团队可能会到200人的规模,到时候我会在算法上投入更多资源。

离开斑马智行后,张祺想在合众新能源做一些改变行业的事

由于两侧 A 柱遮挡视线而影响到驾驶安全,透明A柱的出现将解决这个问题

透明A柱让行车更安全,小You机器人能够察言观色主动服务人

第一电动:具体而言,智能座舱在合众的产品上是怎样规划的?

张祺:在本质上,我们把第一代车定位为出行工具,任务就是把你从A运到B。在我们即将上市的哪吒N01上,座舱配置也是很不错的。比如语音功能,是跟科大讯飞合作的;导航,是跟高德地图合作的。我们的屏幕是10.1寸大屏,仪表盘也是液晶树脂的。我觉得在紧凑型的纯电动车里面,这样的一个配置是相当厚道的。

我想要强调的是,在我们2019年年底推出的Eureka01量产车中,搭载的将是合众智能座舱3.0系统。这时候,我们对车的定位就不仅是一个出行工具了,而是一个有情感交互能力的出行伙伴。

第一电动:给我举两个落地的例子。

张祺:第一,Eureka01量产车会搭载AR-View行车系统,让A柱实现了真正的“透明”。这有什么好处呢?

我不知道你开车在转弯的时候,会不会因为A柱阻挡视线,老是担心后面有辆电动自行车会窜出来。而一旦有了透明A柱,你的视线就变得无遮挡的,能够看到外面的实景,更好地判断有没有障碍物。这是怎么实现的?在技术上,我们会在A柱装配OLED的柔性显示屏,而外面则装上摄像头,通过软件算法,实现对外透视的视觉效果。

但是,我们在不转弯的时候,肯定并不会希望A柱也是透明的,那么这时候它会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你可以通过A柱进行实时社交视频,也可以通过A柱来控制听音乐、打电话、车辆信息设置等功能,这样你在开车过程中就可省去低头操作手机或是伸手操作中控大屏的麻烦,提高驾驶员行车的安全性。未来该系统也能搭载在B柱上,还能搭载在车门和车顶上。通过升级迭代,可以实现全舱透明。

第二,我们还会推出一个叫“小You”的智能机器人。它不仅有对外的摄像头,也有对内的摄像头,对外能看到挡风玻璃外面,对内可以能看到驾驶员,也看到后排的人,而且这个摄像头还是可以动的。当你开车有点儿疲劳了,那摄像头会通过你眼睛的神情,判断你处于疲劳状态,然后马上通过语音提醒你“开车不要打磕睡”。假如你被老板骂了,一脸不开心,小U也会识别出来,马上给你讲一个段子,或者给你播放一段你喜欢的音乐。

这其实就是通过图像识别,再利用云端的大数据,最后实现机器人为你服务的这么一个场景闭环。而且,这个闭环不是你找它来服务你,而是它来主动找你,给你提供服务,就像一个对你带有深厚感情的忠实仆人。

第一电动:后面更长远的规划呢?

张祺:再往后,就是智能座舱的4.0、5.0、6.0等等,其实无非是开辟第二属性、第三属性、第四属性…直到我们奔向行业内大家比较认可的终极方向。

从长期来看,无人驾驶实现后,汽车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空间。但这是通过一点一点慢慢才能够实现的,我们认为,在汽车的进化过程中,让汽车变成有情感的出行伙伴,这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所以,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并量产一些能够落地的项目。我们在无人驾驶方面也有很多技术准备,但目前面向消费者,我们更多的是聚焦两三年内能够给用户带来强感知的功能和属性。

总体而言,我们会做一个开放生态,保持兼容互联网新鲜事物的能力。车企过去的做法是,把车卖出去,五年八年就都那样了。但我们肯定不会这样,我们做的系统一定是能够在线升级的,在不更改硬件的情况下,给用户接入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内容。智能座舱的灵魂是云端的软件和内容,在这方面,我们合众有决心也有耐心持续投入,并打造适度超前的产品。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蒋保信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renwu/74832

本文版权归第一电动网(www.d1ev.com)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转载来源。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