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佩机械怎么样,小荡漾是什么意思

《荡小之历史》第三篇

三、队伍建设和办学成果

学校创办以来,良师云集。果育学堂时期,聘请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顾建柏教授数理化,日本应庆大学毕业的华倩朔任国文、唱歌教师,南洋公学肄业的钱柏圭任体操教师,无锡名儒顾子重任国文、历史、地理教师。鸿模高等小学时期,聘请国学大师钱穆任国文教师,圣约翰大学毕业的梅以斋任学监,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唐蕴玉教英文,著名国术家华翔九(曾任全国体育运动会国术副裁判长)任体操教师,中外一百多著名音乐家之一的刘天华任唱歌教师。刘天华在巴黎国际音乐会中荣获特等奖的二胡曲《病中吟》,就是在鸿模高等小学任教时创作的。

1966年中师毕业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2%,1975年下降到31%。1978年起,学校分别组织教师参加无锡教育学院、洛社师范学校函授进修。经过几年的努力,合格教师的比例逐步上升,到1989年,中师毕业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骨干教师占58%。在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进修。目前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3.5%,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2.4%。在引导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的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一批教师顺利地实现了由教学新秀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发展。全校目前有区级教学能手12人,市级教学能手3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教师先后参加了省、市、区(县)组织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使自己获得了发展。

一个世纪以来,学校以学识渊博的师资、诲人不倦的教风学而不厌的学风,为中华民族培养了许多人才。一批学生成长为饮誉海内外的学者专家,诸如史学家钱穆,物理学家钱伟长、钱临照,气象学家吕炯,音乐家王莘,版画家陆田,医学家华惠珮,血液病专家华铮,科学博士顾毓琇,医学博士须毓筹,水文学教授华士乾,实业家华绎之,机械专家华忠,铁路工程专家华允璋、华永龄等。

四、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

1956年5月19日,由无锡县文教局确定为:“保送优秀毕业生免试升学试点小学”。

1958年9月,无锡县教育局批准“试行学生集体住校”,全校学生的膳宿、医疗、理发、洗衣、洗澡等统统由学校包管,试行半年后停止。

1959年5月,无锡县中心小学语文、算术统考,六年级语文百分之百及格,平均成绩86.7分,名列全县第一。

1960年5月,由无锡县教育局确定为“部分班级开始适当缩短学制,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教育改革试点小学”。同年9月,三年级的4个班开始进行“四适当"的教改试点,试行1年后停止。

1960年6月,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大量阅读,大写文章”的教改试验活动,学生安静伦、柯正苏等写了万字文章。这个活动曾在全县小学推广。

1963年3月起,为无锡县“缩一批试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学校”。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大练基本功。算术教学采用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低年级语文进行集中识字的试验,中高年级语文进行大量阅读,写读结合的试验。

1965年4月,学校通过举办《阶级教育展览会》对学生进行新旧社会的对比教育。

进人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学校始终立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列,先后在合格中心小学的争创、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办学水平的综合督导评估、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江苏省实验小学的评估验收、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启动等方面,都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使学校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断登上新的平台。

1978年4月,学校被无锡县教育局确定为县办重点小学。1981年6月起,学校引导学生与老校友通信进行校史教育。科学家钱伟长、钱临照,音乐家王莘,血液病专家华铮,医学家华佩惠及华永龄、钱伯毅、钱钰镛等老校友先后来校或来信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1984年6月,科学家钱伟长,音乐家王莘为校歌《今日幼苗,明日栋梁》作词谱曲。从这以后,学校以此为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校训、校史、校友、校歌、校风、学校精神,对学生进行“今日我以荡小为荣,明日荡小以我为荣”理想道德教育。

1983年9月起,为全面贯彻″三面向″(面向世界,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指示,学校开辟第二课堂,建立了21个兴趣小组。从此以后,学校空模、海模、车模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多次参加无锡市、江苏省、全国的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为学校形成勇于创造的科技特色奠定了基础。

1983–1984年,学校完成了五年制向六年制的过渡。

在争创合格中心小学的过程中,学校被评为原无锡县第一所合格中心小学。1984年3月,无锡市及所属三个县的部分中心校长会议在校召开,学校在会上作了题为《办好中心小学,发挥示范作用》的经验介绍。1986年11月,在江苏省"办好乡镇中心小学”的昆山会议上,学校也就此作了大会介绍。

1985年5月,江苏省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研究会在校举行。黄宪辉老师为研究会提供了示范课。

1987年9月,在校办厂、学校小农场、学校饲养场和校外6个定点挂钩单位建立了4个劳动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活动中,学校靠着校办厂提供的资金,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首批顺利完成中心小学及辅导区所有村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在原无锡县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活动中,学校抓住机遇,全面投入,以优异成绩名列全县总分第一。

在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跨入了原锡山市首批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学校的行列。以后又相完成了南巷小学、荡西小学、湖桥小学、六步桥小学、郭家桥小学、钱家湾小学的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

在争创江苏省实验小学的活动中,学校更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拆迁民房,扩建运动场地,增添教育设备设施,加大教师队力度,坚持“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策略。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98年,经过评估验收,胜利实现了争创江苏省实验小学的目标。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在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到位,城域网的加入,校园网的建立,学校办公系统的使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等方面都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学校于1999年9月起在五年级学生中开设了英语课。2001年9月起,在三年级学生中开设了英语课。同期,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成为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学校。

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1956年,沈凤梧老师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师的称号。1960年,学校被评为无锡市先进集体。1978年,学校被评为苏州地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5年3月,黄宪辉老师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同年9月,她还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学校自1985年以来,一直是无锡市文明单位。自2001年以来,一直是江苏省文明单位。学校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少年军校、江苏省国防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双有”主题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五、军校共建

1980年3月,学校与八三四三一部队政治部开展军校共建“两个文明”的活动。1983年1月,又与八三四二一部队结成共建对子。建立共建领导小组、制订巜共建公约》,开展共建活动。

1980年3月,在第一个全国文明礼貌月里,部队派出战士辅导学生搞队列操练,开展送温暖、做好事活动。1981年7月部队战士带领少先队员去部队参观操炮表演,开展军事演习活动。

从1983 年起,军校双方建立了共建领导小组。从那以后共建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都要签订共建公约并在节日互访、双方重大活动互派人员参加、邀请辅导员来校活动、毕业班学生军营一日活动、开办少年军校、双方领导交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体会等方面作出具体的安排。

1984年夏天,部队奉命赴滇执行对越自卫反击战任务。当年“八·一”,学校拍发电报,并邮去少先队员的慰问信452封。同年10月,学校举行“支前拥军大会”,把大会的录音带捎往前沿阵地,政治部组织指战员在阵地收听录音。部队也将反映战斗情况的“战神报”寄给学校。电报、信件穿梭不断,鸿雁频飞,使相隔千里之遥的心贴得更紧了。1985年夏,部队凯旋,该师领导与部队战地文工团一行90多人回访的第一站就是我校。1986年至1989年四年中,该部英雄报告团多次来校作报告。英雄们用鲜血写就的光辉诗篇,用智勇创造的动人业绩,震撼着师生们的心。

为了培养孩子们不畏艰难、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精神,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牢固的国防观念,学习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1991年春,学校与部队创办了无锡县第一所少年军校。从此以后,学校把每年四月中的最后一周定为国防教育周。

少年军校办在学校,学校制订了《少年军校章程》,建立了领导班子。每年少年军校开学前,部队都派教官到学校来,教官与辅导员共同商定训练计划。在少年军校,军容军纪严格地要求着每一位小军人,走路要迈军人的步伐,列队要有军人的英姿,军服、军帽要象军人一样穿戴,饮食起居也要如军人一样整齐有序。

2000年共建活动进入了第20个年头,少年军校也迎来了第十期小学员。这年五月,学校和部队一起隆重举行了“军徽在红领巾心中闪光"大队主题活动。学校请来了部队首长,请来了当年的政治部领导,如今转业在无锡的老首长,请了当年部队第一任校外导员,当年学校的中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每年暑期,学校都要与部队联合举办军地夏令营。 如"从小学习解放军″、"我也当个小炮兵″、"我爱祖国山河美"。1991年,2001年学校先后两次与部队联合举办了"爱党寻根、革命求索、长征接力″系列夏令营。孩子们从部队营地出发,扛着部队首长授予的营旗赴上海"一大"会址,上南湖游船,象征性地展开取回南湖一杯水,带回南湖一片叶,捧回南湖一杯土活动。部队师史室、连队战士营房、威武的大炮旁边、部队干休所、江阴古炮队前,长江边的远望号上,都留下了少先队员们的身影。

二十多年军校共建的历程,既是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二十多年,又是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双丰收的二十多年来,学校将珍惜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使其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未完待续。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