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贝拉干红怎么样,阿根廷葡萄酒介绍
因为遥远,所以神秘。
距离中国最遥远的国家是阿根廷,不管从东绕还是从西绕,阿根廷都在中国的两万公里之外。对这个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总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记忆。
阿根廷现在是世界第 5 大葡萄酒生产国,但是就饮酒量来说,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世界上第 2 能喝的城市,仅次于巴黎,没想到吧?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阿根廷这个国家的葡萄酒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阿根廷的葡萄酒发展史
人们总是感觉阿根廷的葡萄酒业很新,新到用“历史”这个词来形容都怪怪的,但其实阿根廷虽然是新世界产酒国,酿酒的历史却从几百年前就开始了,比很多新世界国家都要早。话虽这么说,阿根廷葡萄酒的崛起也确实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儿,只是纵观阿根廷葡萄酒从头到尾的历程,那也是相当刺激,跌宕起伏。
1、16 世纪:殖民者带来了最初的葡萄藤
阿根廷酿造葡萄酒的历史要追溯到 16 世纪的殖民早期,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将第一批葡萄藤带到了阿根廷,然后在阿根廷的土地上培育出了一个叫克里奥亚(Criolla)的葡萄大家族。“Criolla”这个词本意是指南美洲具有西班牙血统的人或事物,当然也可以用于葡萄。
在接下来的 300 多年中,克里奥亚都是阿根廷最主要的葡萄品种。当时克里奥亚葡萄的产量很高,相应地,酿出的葡萄酒颜色浅,味道也寡淡,品质自然不怎么高。
2、19-20 世纪:步入现代化
欧洲移民带来了现代酿酒技术
殖民者种下第一株葡萄藤之后的 300 多年,阿根廷的葡萄酒生产都是纯手工的。第一家工业化的酿酒厂成立于 19 世纪初阿根廷独立后,但是之后又受到阿根廷内战的影响,酿酒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欧洲移民到来之前,阿根廷的葡萄酒业一直停滞不前。众所周知 19 世纪下半叶葡萄根瘤蚜的爆发几乎全面摧毁了欧洲的葡萄园,再加上 20 世纪初一战爆发,为寻求政治稳定,许多欧洲人尤其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做葡萄酒的都移民到了阿根廷。这些欧洲移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推动了阿根廷葡萄酒业的发展,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的酿酒技术,还建立了维修酿酒设备的车间。
阿根廷马尔贝克之父——米歇尔·艾姆·普格
米歇尔·艾姆·普格(Michel Aime Pouget)是对阿根廷现代葡萄酒行业影响最大的人。普格是法国的一位农学家,19 世纪中叶他受聘于阿根廷政府,以葡萄栽培专家的身份帮助发展阿根廷的葡萄酒业。
普格在门多萨(Mendoza)成立了阿根廷第一个农业学校和葡萄苗圃,并引进了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黑皮诺(Pinot Noir)和马尔贝克(Malbec)等法国品种。这些品种很适应阿根廷的风土,酿出的酒比克里奥亚品种味道更集中、品质更好。
铁路带来的需求爆炸
1885 年阿根廷通了铁路,在这之前葡萄酒从门多萨运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需要用骡子拉一个月,开通铁路之后一天就到了,交通便利带来了需求的暴涨,紧跟着葡萄园的种植面积也爆炸般地增长了。
20 世纪的动荡
阿根廷的葡萄酒业在 1930 年前后的经济危机中停滞不前,但是经济危机后又重新复苏,1950 年到 1970 年之间葡萄园的种植面积增长了一倍,并在 1970 年达到了人均年消费量的顶峰——92 升!
1963 年到 2018 年阿根廷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升)变化曲线
但是紧跟着 80 年代阿根廷内乱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军事独裁、政治腐败、经济衰退、货币体系崩溃,一个国家能遭的灾阿根廷几乎都经历了。葡萄酒业也受到波及,价格狂跌,大量葡萄酒滞销,人均消费量连年下降。
3、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高品质打开**市场
直到 20 世纪末,阿根廷生产的都是廉价的低品质餐酒,因为酿酒师们都知道,他们根本没必要花那么多时间、财力、物力来生产优质葡萄酒,先不说酿不酿得出来,就算酿出来了也根本没人喝,因为高端消费者只喝进口葡萄酒,普通消费者只负担得起餐酒。
但是面对国内市场的萎靡,阿根廷葡萄酒业不得不改变策略,从 90 年代开始,酒商将重心转向葡萄酒出口,但是这也意味着阿根廷必须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应市场,最终只会灭亡。但是,应该怎么做呢?
从邻居那里偷师吧!智利早就开始做出口市场了,很多酒庄都请来国际酿酒顾问,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了智利葡萄酒的品质,打开了**市场。
阿根廷:我们也学起来啊!
二、阿根廷的气候与风土
1、欲与天公试比高
谈及阿根廷的风土,最关键的一个词就是“海拔”。正如同智利跨度如此大的纬度,阿根廷葡萄园的海拔高度也是此起彼伏,而且总体上比欧洲要高很多,大多介于 700 米到 1,400 米之间,平均海拔都超过了 900 米。
阿根廷是大陆性气候,太平洋吹来的海风为安第斯山脉(Andes)所阻,加上阿根廷的葡萄园都在南纬 23° 到 45° 之间,整体纬度偏低,导致气候偏热。葡萄园就像在沙漠中生存的绿洲,若不是有这么高的海拔,恐怕都难以存活。海拔高,所以夜晚温度低,使得葡萄酒极具风味,并且可以保持酸度。山区的空气干燥,所以几乎没有感染病虫害的风险。
安第斯山脉阻隔了太平洋的海风和水汽
但这样的风土条件也有缺陷,高海拔地区冬季寒冷,春秋两季容易发生霜冻,对低海拔地区来说,夏季可能会过于炎热,难以酿出细致的葡萄酒。
阿根廷的年降雨量很低,而且都集中在生长季,夏季很容易下冰雹,尤其是门多萨省,所以很多酒庄都安装了防冰雹网罩来保护葡萄藤,这种网顺便还可以防止过于强烈的阳光晒伤葡萄。
2、气候带来的风味
阿根廷葡萄酒的风格更多得益于气候而非土壤,强烈的日照、干燥的空气和高海拔导致的巨大日夜温差赋予了葡萄酒浓厚的风味。阿根廷葡萄园一天之内的温差甚至能达到 20 ℃,是为全球之最。
3、漫灌 VS 滴灌
灌溉问题直到现在也是阿根廷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漫灌派和滴灌派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过去阿根廷的葡萄园都采用漫灌法,葡萄园可以稳定地接受来自安第斯山脉消融雪水的灌溉。漫灌法对预防葡萄病虫害很有好处,加上土壤含砂量高,就算遭到感染,也很容易复原并长出健康的新根。所以即使阿根廷后来引入了赤霞珠、霞多丽(Chardonnay)等欧洲品种,葡萄根瘤蚜的感染率依旧超低。
不过近些年来葡萄园越来越多,山上的积雪越来越少,再加上漫灌容易导致葡萄藤疯长从而品质变低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葡萄园都改用了滴灌法。滴灌法通过控制水源,可以让葡萄更缓慢地成熟,从而孕育出更复杂的风味。
三、阿根廷有哪些葡萄品种
由于历史上各个国家的移民,阿根廷的葡萄品种非常多,类型也不局限于单品种或混酿,不过如果你在阿根廷葡萄酒的酒标上看见了品种的名字,说明这款酒所用的葡萄必须至少 85% 是该品种。
1、红葡萄品种
(1)马尔贝克
马尔贝克年轻时的颜色 (图源:Wine Folly)
马尔贝克最初的故乡是法国的卡奥尔(Cahors)地区,由米歇尔·艾姆·普格引进到阿根廷,不过现在阿根廷的马尔贝克与法国的相比不光尝起来不一样,葡萄长得也不一样了,经过一个多世纪以来阿根廷酒农的栽培筛选,马尔贝克已经完全适应了阿根廷的环境。
马尔贝克现在是阿根廷种植面积最广的品种,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酿出的葡萄酒颜色深、酒体饱满、单宁含量高,香气非常成熟,具有黑樱桃、李子等黑色水果和黑胡椒香气,有时甚至有煮熟的水果风味。
传统的阿根廷马尔贝克做法是采摘时比较追求果实成熟度,然后用新橡木桶陈酿。但是现在也有很多酒庄将采收期提前并减少使用新桶,酿出了风格更优雅的马尔贝克。
(2)伯纳达(Bonarda)
伯纳达是阿根廷种植面积第 2 大的品种,起源于 18 世纪的萨瓦地区(Savoie),当时的萨瓦还属于意大利而非法国,不过现在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法国,伯纳达都几乎绝迹了。
伯纳达生长周期长,比较晚熟,这也是为什么它在相对凉爽的欧洲地区长得不太好。而且伯纳达天生产量比较高,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达到完全成熟。历史上阿根廷那段葡萄酒消费猛增的时期,伯纳达主要用来做廉价的散装葡萄酒,现在则是经常用来与马尔贝克一起混酿,不过也出现了不少优质的单品种伯纳达葡萄酒。
伯纳达颜色较深,果味浓郁,除此之外它的风格就非常多变了,种植位置对葡萄酒的酸度、单宁和香气影响很大。若不控制产量,伯纳达会被酿成果味新鲜的简单易饮型葡萄酒。如果控制产量并达到足够的成熟度,伯纳达也可以酿成酒体饱满、香气集中的葡萄酒。
(3)其他红葡萄品种
红葡萄品种中除了上述二者和赤霞珠、西拉、黑皮诺等法国品种,丹魄(Tempranillo)、桑娇维塞(Sangiovese)、巴贝拉(Barbera)等葡萄也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黑皮诺现在主要集中在阿根廷最南边的巴塔哥尼亚(Patagonia)产区和个别海拔较高的葡萄园。
这些品种在阿根廷酿出的葡萄酒往往有很强劲的成熟风味,和它们在欧洲原产地的风格很不一样。
2、白葡萄品种
(1)特浓情(Torrontes)
特浓情是阿根廷最主要的白葡萄品种,土生土长的阿根廷葡萄。
实际上阿根廷的特浓情是 3 个品种的总称,当年西班牙人将第一批葡萄带到阿根廷后,亚历山大麝香葡萄(Muscat of Alexandria)和克里奥亚家族的克里奥亚奇卡(Criolla Chica)杂交生出了 3 个变种:门多萨特浓情(Torrontes Mendocino)、圣胡安特浓情(Torrontes Sanjuanino)和里奥哈特浓情(Torrontes Riojano),都是后来以产地的名字命名的。其中里奥哈特浓情栽培面积最大,品质最好。
尽管特浓情三姐妹在 18 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几十年后酒农们才发现它们跟亚历山大麝香不是同一种葡萄,但是又误以为它们是来自西班牙里奥哈(Rioja)的“Torrontes”,特浓情便阴差阳错地叫了这个名字,这一错就是一个半世纪,直到 20 世纪末才被确认是阿根廷的 3 个本土品种。
特浓情葡萄酒芳香浓郁,带有柠檬、桃子、甜瓜、金银花、玫瑰等香气,有点像它们的亲妈麝香葡萄,但比麝香多了一丝香料风味,酸度中等,酒体中轻。
特浓情在高海拔葡萄园中长得很好,因为它天生低酸,夜间的低温有助于保持酸度和芳香。为保持新鲜的花果香气,特浓情通常都是低温发酵,不过桶,在采收当年就发售了,适合年轻时饮用。
(2)其他白葡萄品种
特浓情之后种植面积第 2 大的是一个叫佩德罗-吉梅内斯(Pedro Gimenez)的本土品种,品质较低,过去主要用于本国消费的廉价葡萄酒,近些年产量也越来越低了。
此外,阿根廷种植面积较大的还有霞多丽、长相思(Sauvigon Blanc)、白诗南(Chenin Blanc)、维欧尼(Viognier)、赛美蓉(Semillon)和雷司令(Riesling)这几个品种。
其实阿根廷还有许许多多的品种,过去用于酿造国内市场消费的廉价餐酒的都是一些本土品种,现在正以飞一般的速度被人们遗忘着。阿根廷,确实早就已经同国际接轨了。
四、阿根廷有哪些产区
阿根廷葡萄酒地图
阿根廷有自己的一套 GI 系统(Geographical Indications,地理标志),整个阿根廷分成了 3 个大区,从北到南分别是北部地区(The North)、库约地区(Cuyo)和巴塔哥尼亚与大西洋地区(Patagonia & Atlantic Region),大区下面又分了总共 12 个省份。
我们来看看几个比较重要的省份:↓↓↓
1、库约地区
(1)门多萨(Mendoza)
门多萨省是阿根廷最大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全阿根廷有 75% 的葡萄园都在门多萨,拥有的酒庄数量也是全国之最。
安第斯山脉的最高峰阿空加瓜(Aconcagua)就位于门多萨,山脉的存在阻隔了太平洋的潮湿海风与水汽,塑造了门多萨日照强烈、空气干燥、降雨少的独特风土。
强烈的日照使得葡萄糖分和单宁成熟度非常好,风味物质浓郁度高;干燥的空气让葡萄病害几乎绝迹;高海拔使得昼夜温差较大,有时可达 20℃,夜间气温低,有助于葡萄保持一定的酸度,风味物质得到浓缩;而降雨少使得葡萄风味物质非常集中。
门多萨的马尔贝克之所以如此成功,还依赖于土壤。马尔贝克是对生长环境比较敏感的品种,能很真实地反映出生长地的风土。门多萨大部分土壤都是阿根廷典型的冲积土和砂土,但现在许多优秀酒庄都在寻找石灰岩土壤(Limestone)的葡萄园,石灰岩中富含的钙质能帮助马尔贝克在生长季后期保持酸度,而且葡萄藤的根系在石灰岩中挣扎,葡萄酒的香气会更加集中、浓郁,矿物风味更多,而且余味更长。
门多萨可以大致分为 5 个区域:北部、东部、中部、南部和尤科谷(Uco Valley)。北部和东部都主要生产廉价餐酒,以量取胜。
卢汉德库约(Lujan de Cuyo):位于门多萨中部,是阿根廷精品葡萄酒的发源地,以生产顶尖马尔贝克葡萄酒著称,也是第一个被列入阿根廷法定产区(DOC)的门多萨子产区,许多著名的酒庄都在这里。
卢汉德库约海拔处于 900 到 1,100 米,巨大的昼夜温差让葡萄缓慢生长,不仅达到最佳的成熟度,还能保持良好的酸度。此产区最大的特色是拥有众多 20 世纪初保留下来的百年老藤,这也是这里出产的马尔贝克葡萄酒品质明显优于其它产区的重要原因。
迈普(Maipu):也在门多萨中部,西边与卢汉德库约相邻,海拔稍低,土壤为少见的砾石地,以出产优质的西拉和赤霞珠葡萄酒著称。
尤科谷:这是另一个阿根廷精品酒产地,在门多萨的西南部靠近安第斯山的地方,50% 以上的葡萄酒都是马尔贝克。这里的葡萄园大部分都比较年轻,酒庄的建筑设计也很现代化。海拔 900 到 1,500 米,是门多萨海拔最高的子产区,所以也是门多萨最凉爽的地区之一。很多酒庄都会在酒标上标注精确的海拔。
尤科谷的土壤大部分是冲积土,由岩石、沙土和石灰岩组成,这种土壤使得马尔贝克具有很高的成熟度和集中度,并且能保持住酸度。
最高的葡萄园在图蓬加托(Tupungato)这个子产区,这里有阿根廷最好的霞多丽。
圣拉斐尔(San Rafael):海拔相对较低,只有 450 米到 800 米,但它位于门多萨的南部,所以也十分凉爽。最主要的葡萄是白诗南和桑娇维塞。
(2)圣胡安省(San Juan)
圣胡安与门多萨相邻,位于它的正北方,是仅次于门多萨的第 2 大葡萄酒产区,占阿根廷总种植面积的 17%。
圣胡安的气候比门多萨还干燥炎热,年均降水量才 90 毫米,因此没有太多品种能在这里长好。主要的红葡萄品种是西拉,不过也生产和其他省份风格不同的马尔贝克。白葡萄酒则主要是亚历山大麝香,这也是阿根廷最主要的麝香品种。
圣胡安省大部分葡萄园都位于各个山谷中,因为过热,大部分地区难以酿出具有品种特性的葡萄酒,所以现在追求质量的酒庄都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建立葡萄园。
(3)拉里奥哈省(La Rioja)
没错,阿根廷也有个“La Rioja”,为了跟西班牙那个“La Rioja”区分,这里一般翻译成“拉里奥哈”。
拉里奥哈省是阿根廷种植面积第 3 大的产区,以特浓情白葡萄酒闻名,大多以酿酒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生产。
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法玛提纳山谷(Famatina Valley),山谷内气候炎热而干燥,日照强烈,但是夜晚温和。拉里奥哈省出口的葡萄酒一般酒标上会标“Famatina”,这也是为了在出口时跟西班牙的里奥哈区分开。
主要的红葡萄品种有马尔贝克、赤霞珠、伯纳达和西拉。
2、北部地区
萨尔塔省(Salta)是阿根廷的葡萄园中最北边的,甚至都快到国境线了。由于纬度过低,这里的葡萄大多种植在超过 2,400 米处,最高的葡萄园甚至超过了 3,000 米。这里最好的葡萄酒是特浓情,香气非常浓郁而集中。
3、巴塔哥尼亚地区
巴塔哥尼亚葡萄园的海拔相对阿根廷其他产区比较低,只有 200 到 250 米,但因为在阿根廷南部,纬度高,受到南极气流的影响,气候干燥而凉爽。这里以长相思、霞多丽等白葡萄品种居多,黑皮诺也有很好的表现。
五、阿根廷名庄盘点
阿根廷不像旧世界国家那样有严格的酒庄或葡萄园官方分级,现在出名的酒庄靠的都是多年口碑和品质的积累,实力是实打实的。我们之前还写过葡萄酒大师蒂姆·阿特金(Tim Atkin MW)评出的 12 家阿根廷一级庄。
下面列举一些阿根廷最著名、产酒品质最好的酒庄。
1、卡氏家族酒庄(Bodega Catena Zapata)
卡氏家族酒庄位于门多萨产区,是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的《世界顶级葡萄酒及酒庄全书》(Wolrd’S Greatest Wine Estate)一书中唯一收录的南美洲酒庄,其庄主尼古拉斯·卡帝那·萨帕塔(Nicolas Catena Zapata)被《醇鉴》(Decanter)杂志评为 2009 年“年度人物(Man of The Year)”。
酒庄最具代表性的酒款是卡氏家族尼古拉斯干红(Nicolas Catena Zapata),这款酒被评价为首款能够媲美世界顶级葡萄酒的阿根廷美酒,在 2000 年**和欧洲举行的盲品比赛上打败过拉图(Chateau Latour)、侯伯王(Chateau Haut-Brion)、西施佳雅(Sassicaia)和作品一号(Opus One)等名酒,同时也是第一款获得罗伯特?帕克 98+ 分的阿根廷葡萄酒。
2、蚁丘酒庄(Altos Las Hormigas)
蚁丘酒庄也位于门多萨,1996 年游历到阿根廷的意大利著名酿酒师阿尔伯特·安东尼尼(Alberto Antonini)跟志同道合的酿酒师阿提利奥·帕格利(Attilio Pagli)和安东尼奥·莫斯卡奇(Antonio Morescalchi)一起建立了蚁丘酒庄。
安东尼尼是南美葡萄酒行业的领路人,他刚来到阿根廷时,赤霞珠和梅洛是阿根廷的明星品种,安东尼尼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将目光投向了马尔贝克(Malbec)。后来蚁丘酒庄做得非常成功,在**等市场也炙手可热,成为了其他阿根廷酒庄的标杆,并且引领着减少使用橡木桶、拒绝过熟、展现产地而非品种的种种酿酒潮流。
蚁丘酒庄的旗舰酒款是阿尔塔米拉单一园马尔贝克干红(Malbec Appellation Paraje Altamira),曾获罗伯特·帕克 95 分和葡萄酒大师蒂姆?阿特金(Tim Atkin MW)96 分。
3、安第斯台阶酒庄(Terrazas de los Andes)
安第斯台阶酒庄是LVMH 集团(Louis Vuitton Moet Hennessy)在阿根廷的子公司,也位于门多萨。酒庄创立于 1999 年,如今已被各大媒体公认为是阿根廷最好的酒庄之一。
安第斯台阶酒庄最大的特点就是凸显葡萄品种个性,使用单一葡萄来酿造葡萄酒。这样的酿酒哲学很快就获得了成功。葡萄园中的每个葡萄品种,如马尔贝克、赤霞珠和霞多丽等,分别栽种于最佳海拔高度,以获得最理想的成熟条件。
4、佳乐美酒庄(Bodega Colome)
佳乐美酒庄位于萨尔塔地区,1831 年由当时萨尔塔的西班牙总督尼古拉斯(Nicolas)创建,如今由赫斯家族(Hess Family)所有。
佳乐美酒庄的葡萄园所处海拔高达 2,200 至 3,111 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葡萄园,并且拥有着超过 160 年的老藤。
酒庄的主要品种是马尔贝克和特浓情,用它们酿造的马尔贝克干红(Bodega Colome Estate Malbec)和特浓情干白(Bodega Colome Estate Torrontes)获得了许多国际大奖。老藤、生物动力法种植加上高海拔的地理优势,让酒庄风格独树一帜并充分展现当地风土。
【阿根廷:未来的路在何方?】
阿根廷从 90 年代开始走国际化路线,那时已经有几个飞行酿酒师为阿根廷酒庄提供咨询,最有名的比如保罗·霍布斯(Paul Hobbs)和米歇尔·罗兰(Michel Rolland)。自 2000 年以来,随着阿根廷葡萄酒名气越来越大,葡萄酒旅游业也发展起来,如今门多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葡萄酒旅游胜地之一。2018 年门多萨的酒庄总共接待了 110 万游客,其中 36% 都是外国人,商业化做得非常成功。
要打造一个品牌,必须有“故事”可讲,阿根廷的葡萄酒业在这方面无疑做得很好,他们的故事一个是“高海拔”,另一个是“马尔贝克”。阿根廷葡萄酒的崛起是酒庄、酿酒师和酒商在过去 20 年间不断突破自我的结果,目前展现在**消费者眼中的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尽可以期待着看到未来阿根廷这股风暴更加迅猛地席卷全球。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