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茯国际怎么样,而今迈步从头越雄关漫道真如铁意思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届范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攻坚,砥砺前行、苦干实干,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力量、厚植了优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范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动人乐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范县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当缓慢,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十分落后。1949年,范县粮食单产50公斤,工业仅有白酒、食用油、简单农具、木制家具等,工业年产值仅6万元。县城仅有8条土面公路、1所全民医疗机构、5名卫生技术人员,农村有15间民间中药铺、52名民间医生。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范县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的跨越。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1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0元,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积蓄力量再出发,我们聚焦三农工作重点难点,扛稳粮食生产重任,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70年来,范县人民充分利用黄河水利资源,大力实施“稻改工程”,兴修水利,引黄压碱,水稻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单产大幅度提高,彻底改变了黄河背河洼地的面貌,昔日盐碱窝变成了豫北“小江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范县聚焦三农工作重点难点,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稻米、优质花生等“六优”农产品,种植面积发展到32.5万亩。扛稳粮食生产重任,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6万吨以上。2018年农业总产值完成33.57亿元,同比增长3.6%。范县被评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范县大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发布全市首个区域公共品牌“中原美范”,黄河藕业、洁田米业等6家企业被授权使用,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聚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万亩示范方等项目,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连续21年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在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基础上,投资1300万元,实现村村通客运班车,彻底打通黄河滩区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农村改厕2.49万户,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15个,打造“四美乡村”29个,乡村环境更加美丽宜居。王楼镇被确定为“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乡镇”。范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王楼镇东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全国首批、全省首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
积蓄力量再出发,我们突出工业主导地位,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近年来,范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努力构建“一区三园”的产业格局,工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嬗变。1979年建设的炼油规模30万吨/年的范县炼油厂,蝶变为全省唯一民营地炼企业、全市第一大地方企业——丰利石化,成为范县工业企业的一枝独秀。2010年获批的范县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精细化工、玻璃制品、木材加工等多门类的工业格局,荣获2017年度全省优秀产业集聚区,位居全省第16位。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科诺新材料硅油等项目相继竣工,濮润背压机组、盛通聚源聚碳酸酯即将竣工,百优福生物质燃油、丰利石化混合苯、远东化工丙烷脱氢加快推进。盛源科技入选2018年省优秀民营企业,盛源化工被认证为质量诚信AAA企业。以丰利、盛源等为代表的化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发展持续保持全市前列。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加大对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的招商力度,为该县工业产业发展延链补链,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2018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2.5亿元,利用境外资金8720万美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4家,民营经济实体突破2.05万家,全民创业硕果累累,经济活力发展强劲。
积蓄力量再出发,我们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彰显小城镇魅力。1957年,范县县城从古城迁至樱桃园村北;1996年,县委作出建设县城新区的战略决策,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白茫茫的盐碱地上崛起了一座新城。党的十八大以来,范县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的重要指示要求,激发县乡发展活力,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大力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通过省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评审,城市规划建设区由24平方公里拓展至30平方公里。新区建成区面积达11.17平方公里,人口8万人。顾城等6个社区居委会挂牌成立,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以“五网四厂两道”为重点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十字坡大道、板桥路等改造工程完工。一大批道路、公园、学校、小区、商贸项目建成投用,饮水、供暖、用电、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濮范、德上等高速公路先后建成投用,范莘公路大桥即将开通。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省级达标验收,乡村人居环境更加宜居。成功摘取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3顶桂冠。现在的范县,路更宽了、灯更亮了、居住环境更美了、吸引力更强了、交通更方便了,城乡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积蓄力量再出发,我们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范县始终践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积极稳妥化解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切实抓好政府债务化解,逐步完善债务风险机制,严格控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有效处置各类风险问题,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坚决防范社会稳定风险,对不稳定因素和问题及时预警督办,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化解。二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着力培育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五大产业,实现带贫9393户28246人,产业扶持措施覆盖率达100%,叠加度2.41;开发公益性岗位8600个,基本消除贫困家庭“零就业”;加大创业贷款支持和就业培训力度,每个贫困村至少有3名致富带头人。实施产业、就业、创业“三业”融合,实现每户贫困群众有两项以上稳定增收渠道和可靠收入来源。学校、司法、村委、家庭四方联动控辍保学,无一人因贫辍学;统筹基本医疗“五重”保障,贫困群众城乡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100%,县内21家定点医院全部实现“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2018年以来累计补偿资金11647万元,报销比例达91.8%;开展住房鉴定、改造动态清零行动,累计完成改造6050户,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贫困群众水质、水量达到安全饮水标准。扶贫助残、特殊救助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创新实施“离家不离村”集中养老模式和残疾人“邻里照护”“集中托养”等模式,得到省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发挥金融支撑作用,推动企业带贫规范化、“牧原5+”本地化、户贷户用便利化,累计发放贷款4.4亿元,金融扶贫政策覆盖率达91.6%。统筹光伏、电商、旅游、扶贫车间等有效措施,实现全部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上。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严格实施“六控”,突出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扬尘污染防治,着力实施“双替代”工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金堤河流域综合整治,确保金堤河水质稳定达标;启动土壤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各类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各类污染源得到有效防控。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启动“四水同治”,生态文明建设再发力。
积蓄力量再出发,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范县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越来越浓。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深化理论武装。先后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等方面得到明显优化。全县上下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把讲政治体现在落实一项一项任务上、做好一件一件工作上。二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锻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大力实施党徽点亮工程,让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来。加快远程教育站点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党建综合视讯平台作用,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大软弱涣散村级班子整顿力度,以村级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全面从严治党精准发力,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在全市率先建成纪检监察信息化监督系统,为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提供了数据支撑。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动全县上下铆足精气神,打好攻坚战,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同时,稳步推进群团组织改革,进一步增强群团组织吸引力影响力,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70年披荆斩棘,70年奋斗不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范县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不断谱写新时代组织工作新篇章
近年来,范县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积极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讲政治勇担当、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聚人才促发展,在砥砺奋斗中书写组织工作精彩篇章。
强化理论武装 不断夯实同心筑梦思想根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范县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着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植根灵魂。
以新思想凝神聚魂。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的常规内容赓续推进,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县委中心组带头开展专题学习20余次,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点讲党课、作辅导1800余场次,深学细照见初心,实干尽责担使命。
以新常态补钙壮骨。持续探索入心入脑的党性教育发展模式,组织市、县两级党校知名讲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轮训。2016年以来,先后举办科级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主体培训班12期,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上级调训333人次,累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4万余人次。
以新平台提升能力。融资9205万元建设县委党校新校区,增加事业编制10个,聘请“双岗双责”兼职教师33名,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开通“范县党建”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学习内容,依托濮阳党建云平台适时开展在线测试。建立“学习强国”组织架构,配齐学习管理员,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均完成下载、安装、注册,学员总数21194人。
以新机制巩固成果。建立县、乡两级视频调度会制度,坚持以考促学,带动全县干部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全面推行干部教育培训台账制度,实行干部学习培训考核和激励制度,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新路子。广泛开展脱贫攻坚大讲堂,发动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等积极参与,以讲促学、以讲促干、以讲促信心提升。
突出干事创业 持续壮大担当作为骨干力量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范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以正的导向增干劲、以实的举措激活力、以严的纪律管干部,不断营造以担当促作为、以作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树好用人导向,创业热情持续高涨。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注重基层和实践的导向,把真正的好干部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2016年以来,进行组织调整21次涉及598人次,打造了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注重从脱贫攻坚等基层工作一线考察识别干部,136名在脱贫攻坚、招商引资、环境保护等基层工作一线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推荐6名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参加全市巡回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的热情和干劲。
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气场。探索建立干部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日常档案机制,实行一班子一档、一人一档,按年度对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表现、工作业绩等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打破隐性台阶,让有为者有位。建立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保护担当者、支持干事者、宽容失误者、问责不为者、惩戒违纪者,大力营造干事创业强大气场。
抓好干部储备,源头活水更加充沛。注重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安排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近期目标、长远规划等各项工作。按照年龄梯次及类别,建立优秀年轻后备干部管理库,322名科级后备干部纳入建库范围,常态保持一支门类齐全、数质并重、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
织密监督网络,选任环境风清气正。搭建信访、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四位一体”举报平台,并安排专人全天候值守。按期组织召开干部监督联席会议,整合干部监督信息资源,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分析研究。持续落实干部离任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94名党政正职下达审计通知,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立足强基固本 全面建强赶超发展战斗堡垒
天下之治,始于里胥。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大抓基层、大抓支部,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筑牢党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
责任体系更趋完善。以最大力度抓最大政绩,扎实开展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并向各领域延伸,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评议,将党建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考察内容。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种好党建“责任田”,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履职提醒卡,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党的细胞更具活力。将消除“空白村”情况纳入乡(镇)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推行发展党员工作预警机制,建立专门台账,严格落实“双推双评三全程”党员发展机制,2016年以来,发展党员1104名,源源不断为党补充新鲜血液。
战斗堡垒更加坚强。在村级党组织中开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魅力村镇“三面红旗”争创活动,拿出101.88万元重奖45个优秀村229名村“两委”干部。开展农村“五星党支部”创建,抓好基层党建示范点、示范带建设,评选魅力村镇特色党建示范点22个,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
服务中心更具力量。开展“三线一带”特色党建创建活动,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均衡发展、齐头并进、全面过硬。实施党建扶贫“百千万”工程,对115个贫困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教育培训。实施“先锋堡垒孵化”行动,通过“产业联建、抱团共建”等方式,创新“产业链+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等模式,打造非公党建红色方阵,推动产业发展与党建工作互促共进,不断丰富“党建+”时代内涵。
驻村帮扶显成绩。
注重政治吸纳 着力集聚爱国奉献优秀人才
治国经邦,人才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立足发展需求,以聚集高学历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用好用活人才为落脚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引导他们向脱贫攻坚一线流动,在经济发展最前沿献才献智、建功建业。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坚持党管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大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理顺政府、市场、用人主体“三个关系”,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完善人才工作议事规则,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提高人才团结凝聚和服务工作水平。坚持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制度,28名县级领导结对联系58名专家人才,在各类人才中讲述爱国奋斗故事,激发干事热情。
引育并举广聚各方英才。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发展任务,对接人才需求,通过“春风行动”现场招聘、到高校定向招聘等,有针对性地引导人才资源向产业和项目集聚,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工作思路,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实用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手段,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0余人次,评选出范县工匠10名。加强人才队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指导人社、教育、卫健等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32期,培训8000余人次。
搭建平台发挥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各类专家人才在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濮阳市盛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18中国能源集团500强,濮阳市鲁蒙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濮阳市盛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真正实现人才聚、事业兴。持续推进乡土人才联络和回归,成立了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就业创业3支专家人才服务团,开展培训130余期,义诊群众2万余人次。实施科技特派员“十百千”工程,面向全县贫困村,组建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2个,下派科技特派员32名,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个,开展科技培训38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9项,解决技术问题172个,以人才振兴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信仰如磐、使命如山,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唯勤唯行,范县将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经济发展谱新篇 质量提升铸辉煌
工业转型强后劲
范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主战略,围绕做精化工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三大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全力推进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和层次明显提升。
盛源集团。
化工产业迈向高端。按照“做强油头、拉长链条、紧盯高端、运作上市、抱团发展、全面融入”的思路,积极融入濮阳市新型化工基地建设,聚集资源做大上游、延链增值做精下游,推动化工产业向绿色化、循环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迈进。重点培育了盛源集团、中炜化工、盛华德化工、可利威化工等一批龙头企业,丰利石化正式投产,加工原油300万吨,实现产值80.04亿元,跻身中国石油化工企业500强。盛源能源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即将在香港主板上市,并进入省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其绿色烷基化技术打破**技术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天泓实业二硫化碳、远东化工丙烷脱氢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大力实施绿色、智能、技术“三大改造”,中炜化工、盛源化工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丰利石化、泰普胶粘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化工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4家,并多次获得“濮阳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区”荣誉称号。
传统产业提效增质。积极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形成竞争新优势。木业加工方面,以市木业园区为依托,招引了华派木业、奥乐门业等一批高端家居制造龙头企业入驻园区,产业集群日益壮大;支持浙豫木业、光明密度板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加快产品研发,不断提升发展层次。玻璃及金属制造业方面,围绕“专”“特”“精”做文章,加快玻璃及金属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转型,重点抓好鲁蒙玻璃药用中硼硅玻璃管及安瓿瓶、鹏达金属技改等项目建设,力促形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全产业链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着眼产业发展新趋势,抓住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注重内培外引,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有序推进风能、光能、地热能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11个分布式村级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加快推进风力发电项目,加强与国内新能源、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匹配引进关联制造业项目,积极培育集制造、利用、运营、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业态。同时,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基地1家。
平台集聚能力增强。规划建设了13平方公里的省级产业集聚区,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濮王产业园,以金属资源循环再利用为主导产业的新区产业园“一区两园”布局。同时,规划建设了以木材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市级木业产业园。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新修改造濮王产业园振兴路、木业产业园经四路等区内道路21条,铺设供排水管网69公里,建设110千伏输变电站2座、35千伏输变电站2座,绿化、美化、亮化道路32公里。濮王污水处理厂,新区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公租房,木业产业园区13万平方米厂房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集聚产业、支撑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区建成面积达6.72平方公里,入驻规模以上企业73家,先后被评为全省国土集约节约示范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产业集聚区。2015年,在濮阳市县区中率先进入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行列。
农业增效结硕果
范县按照“抓改革、强基础、育龙头、调结构、创品牌、促振兴”的思路,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种植、养殖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农业基础不断完善。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千亿斤粮食、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全县粮田达到52.5万亩,2014年被评为“全市高标准粮田建设先进县”,2018年粮食总产量36.1万吨。农业综合开发、灌区配套、土地整治等一大批农田水利项目建成投用,农田机井配套、彭楼灌区改扩建工程等稳步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二十一连冠。同时,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加快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灾害科学防治等体系。认真落实河长制,加强河道管理,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水利保障。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五大产业,持续推进“六优四化”,重点培育了牧原生猪养殖、惠盈肉鸭养殖、高码头食用菌、颜村铺佑林葡萄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百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56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家、省级以上4家。全县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33.05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150万平方米,温棚瓜菜种植面积1.3万亩,中药材等特色种植面积8560亩,小龙虾养殖、莲藕种植、稻鳅共作等水产种养面积2.5万亩,规模化养殖场314家。成功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范县大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林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把生态林业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农田林网、环城林系、郊野公园、国储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打造了G342、濮范高速公路、黄堤於背区、德商高速公路、范莘公路等重点生态廊道,全县林地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30.5%,成功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坚持兴林富民,着力发展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民生林业,累计发展苗木花卉林果2.1万亩,林下经济3.5万亩。
农村改革有效推进。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扎实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行良好,王楼镇东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得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
三产提速添活力
范县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强化政策引领,加快项目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迸发了发展活力。
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范县大力实施“商贸兴县”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创新服务方式,改善营商环境,强力推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商会大厦、好又多购物广场、天丰汽车城、豫鲁商贸物流港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投用,新城国际、正东商业综合体、大丰国际购物广场等重点项目即将竣工。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连锁店来范县落户经营,积极鼓励本地老字号门店、特色产品、特色手工业开门经营,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商贸逐步实现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嬗变,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极。全县商户达到2189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达到47家。2018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实现198亿元;住宿与餐饮业商品额实现23.4亿元。同时,鼓励县农商行、中原银行、德商村镇银行拓展业务,不断创新金融业务产品,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
鲁蒙玻璃生产车间。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4处、乡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2处、村级服务站点300余个,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积极推广“电商+合作社+贫困户”“媒体+电商+订单农业”等发展模式,发挥范县大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优势,加强与电商企业、网络直播平台合作,向全国推介范县农特产品,成功打造了范县洁田有机大米、庆丰农业灵芝米、御茯天灌大米等“范县大米”特色品牌。大力扶持本地一公里、供销兴农、村村惠等电商平台做大做强,京东、阿里巴巴等36家电商企业入驻电商大厦,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到4.59亿元,网络零售额达2.56亿元,上行快递单量142.5万件,下行快递单量629.5万件。
旅游业效益不断凸显。大力实施景区(点)综合提升工程,依托热播剧《糊涂县令郑板桥》及“最美荷花季”乡村游活动,邀请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丰收中国》栏目走进范县,全面叫响“板桥文化”“莲荷文化”,毛楼生态旅游区和中原荷花园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成为濮阳市及周边地区首屈一指的旅游佳地。依托黄河大堤自然风光,打造“五彩黄河”旅游观光带,望水湾度假村、桃源生态农庄等集观光、餐饮、住宿、采摘为一体的景区(点)初具规模。依托冀鲁豫革命纪念馆和颜村铺革命旧址等红色旅游文化,擦亮了边区“小延安”名片。王楼镇水美乡村·柳溪小镇、陈庄镇荷花小镇等特色小镇发展迅速,一批特色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正在范县生根发芽。
夯实三农 基础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县上下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调研,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开创范县三农工作新局面。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着力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投资2700余万元,在杨集乡、辛庄镇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投资2700余万元,在辛庄镇、杨集乡、陈庄镇、龙王庄镇建设现代稻米农业产业园,总面积15万亩,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合理种植模式,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产增质。
泥鳅养殖 。
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围绕温棚瓜菜、食用菌、水产养殖、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五大产业,定规划、谋发展,使其成为全县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150万平方米,县食用菌基地达到40个,总投料量6.7万吨,总产量达到2万吨,总产值达到1.4亿元;全县设施农业面积1.25万亩,百亩以上的园区56个,产值达8762万元;依托牧原集团带动全县种养殖结构调整。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培育“范县大米”“范县莲藕”“范县小龙虾”“范县食用菌”四大品牌,扩大知名度;围绕废旧坑塘治理,着力打造S208线、S307线、X013线水产养殖带,全县小龙虾水产养殖面积突破2万亩;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农业深加工企业,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促进群众增收。
积极推动产业融合。积极培育田园综合体,加快调优种养业、调精加工业、调活服务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良性互动互促。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让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让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 建设美丽家园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碧水工程,加强金堤河治理工作,确保金堤河断面达标;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黑臭水体整治,着力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以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等工作为切入点,投资3600万元,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厂9座,解决4.5万人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投资2246万元,持续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把城乡垃圾集中收集、封闭式运输、无害化处理,真正实现“城市+农村”一体化、长效化、制度化保洁。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改厕”行动,投资1.15亿元,力争到2020年底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达标11万户,截至目前,已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4.2万户。投资3800万元,规划设计10个特色小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累计打造示范村300个,濮城镇、王楼镇将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杨集食用菌种植 。
以生活富裕为目标 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一是着力抓好产业扶贫。坚持把产业扶持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大小融合、长短结合、三产融合”的工作思路,以实施工业带贫、传统产业带贫为抓手,直接或间接带动10518户36513人稳定增收。目前,范县正在实施金融扶贫贷款扶持带贫工业企业专项行动,年内将为有带贫能力的企业提供贷款1.28亿元以上,预计实现3584户贫困户稳定增收。畜牧养殖以牧原集团生猪养殖、惠盈肉鸭养殖为龙头带动7179户25126人稳定增收,传统农业以温棚瓜菜、双孢菇、莲鳅共作、水产养殖为抓手,带动3216户11256人稳定增收。经过3年的扶持发展,全县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增加了2000万元,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934万元。截至目前,全县151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发展规模在50万以上的有11个村。大力推广“牧原5+”等金融扶贫模式,累计为5139户贫困户办理扶贫贷款3.2亿元,进一步畅通了群众增收渠道。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50元,增幅9.2%,位居全市第一。
二是着力抓好农业经营方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等,鼓励农民依法流转承包经营权,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建设扶贫车间94个,实施光伏发电项目117个,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对全县主导农产品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化入户率达到100%。基地内大力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高效低度农药安全使用新技术,着力推进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稳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企业达到16家、认证农产品达到18个、认证面积达到10.8万亩,培育了“范县大米”“范县莲藕”“范县食用菌”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努力扩大范县特色农产品地域知名度。(季玮 朱先磊 董智振 王岩 石明阳 李红忠 赵华 文/图)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