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韵华怎么样,李耀中书法家
李耀中
江苏建湖人,民盟盟员、政协委员,字逸之,号慕兰居士、半解生,别署思敬堂主。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民盟书画院常务理事、上海华珍阁艺术馆执行馆长。
书法作品入展: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三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
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中国·贵州“百里杜鹃”全国书法展;
2008中国千名书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活动——“水立方”;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江苏省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等。
2013年3月在北京参与举办颐斋(陈振濂)同门六人书法展;
2014年1月在盐城市文化馆参与举办“宋曹故里八人书法展”;
2018年12月28日,策划组织实施首届“华珍阁杯”《金刚经》全国书法大赛并主编作品集。
在灵与魂中舞蹈出最美的韵律
——李耀中和他的书法艺术
中青年书法家李耀中,是一位教学相长而勇猛精进的实践者。这些年来,他在书法的创作及教学上均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
一张张入选、获奖证书记录了他探索的足迹。诚如有评论所述:“李耀中用线条表达内心世界,抒发情感,是那么自然,那么贴切,那一点一划,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痛快淋漓,真达胸臆。他是把情感放在第一位,把书写性放在第一位,在整体上追求一种静谧恬淡境界,给人一种超尘绝世之想,给人一种静谧淡然之思。”
纵观李耀中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有着如他性格般的洒脱。他崇尚古人,是二王的忠实粉丝和其书法精神的执着追随者。为表心迹,他字取逸之,号慕兰居士。因为“敬”与“晋”有相似之处,他取“思敬堂”为书房名。他说,“思敬”即“思晋”也。不仅如此,李耀中还对二王的法帖如《集字圣教序》《兰亭序》以及手札等苦下功夫。
李耀中的创作显露出较为明显的传统痕迹,他重视吸取古代名碑名帖的艺术精华,特别是在北碑,东晋之间有着一段较为长期的锤炼磨合。他视临写经典名帖为书法学习的关键,是书家终身的必修课。因此,他对书法传统的学习从不间断。
然而,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没有数十年的寒窗研习,博采众长,即便孤灯相伴下死工夫学习,也终将无法达到一定高度。李耀中是位语文教师,书法,虽然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令人敬佩的是,他却能在繁杂的教学之余潜心创作。
很多人把书法比做爱人,而李耀中把对书法的热爱比做情人,却出乎意料。他曾在一篇题为《书法我的情人》中这样写道:“手腕轻抬间,柔媚如仕女长袖曼舞,轻灵飘逸或战场如将军挥剑之势,大气磅礴。”“太多的孤单寂寞挥洒成喜悦,太多的浮躁兑成心如止水。不爱鸟语花香,不羡风花雪月,只愿眼波有你,风雨中伴你。”
他说,把书法定位于情人,就好像生活中情人虽然是自己所爱,但终究无法改变尴尬的现状一样,但为了处理好两者关系,李耀中学会了平衡。
基于此,生活中的李耀中,对书法的热衷并没有停留在兴趣和爱好上,而是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去传承。他深知,传承就是学习古人,不单单是临帖,把字临摹的相仿,更要学习消化,养成多思的习惯。为此,研习中,他不但思考字帖本身书法技术层面,还深入了解相关的书史、书事、书识,以及注重对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
可是,学习书法光靠刻苦是不够,既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又必须更新观念。如果说研习古代书法名家经典使李耀中提高了运笔、章法、墨法上的运用技巧,那么现实生活给了李耀中独特的取法角度:从深海鱼在海中漫游非常漂亮的姿态,李耀中认为书法线条也应该如此摇曳多姿,灵活多变。他还从双人花样滑冰中,感悟节奏流畅,开合有度,一气喝成,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用笔,以及从打篮球、驾车甚至使用筷子这些身边事的联想中,获得对书法执笔、运笔、发力、结构、章法等等的有益的启示。
曾几何时,李耀中为金庸武侠小说里武术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天人合一而感慨。他说,纵观书法史,达到无招之境的书法家鲜见,遍学百家,以求自成一家,这需要找到自己的易筋经,要擅“化”,鲤鱼跃龙门化为龙,跃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只跃不化,终不会成龙,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你看他的作品,字的笔划,刚柔相济,阴阳互调,展示出他较好的线条驾驭力和结构基本功。
李耀中主张,书写的技法也应该符合正常的自然道理和人体结构原理。正常的道理、正常的人,正常的书写、正常的技法。
可以说,李耀中的书法风格明显与他语文教师职业和他作为书法培训师的经历以及他的个性有着极大的关联。
李耀中擅长行草书,其以二王为基,以韵为神,参以金文之古朴,北碑之雄峻,形神兼备,形成朴茂自然,空灵萧散的艺术风格。读之给人一种“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感觉。同时,他的书法在用墨上,沉着稳健,又有意外之笔,可谓妙手偶得,充分体现了他追求生拙老辣的个人风格。
李耀中的小楷,取横势,宽绰、扁平,在保持钟繇小楷的特点外,又将横势逐渐变为取纵势,从而清晰地表明他对书法本源的深刻认识。
李耀中的隶书,多用圆笔,取篆势,点画圆劲,内涵蕴藉,偶有方笔,体势端庄飘逸,笔短意长,而意趣绵密,既展示出他深厚的古典书风,又焕发出时代的清晰印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李耀中已学习书法近三十年,但他一直在探索,他对自己的书法一直持一种不满意的状态,认为离自己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大段距离。同时,他也没有过早地把自己恒定在某一定势之下,而是在不断深化传统内涵的基础上,渐渐地调整自己的风格走向。
生活里的李耀中有着传统文化人的恬谈和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勇于探索精神、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他把写字当作生活中的最大乐趣,刻苦精神令人散佩。李耀中每天早上用小楷抄写《心经》一遍,晚上写行书,草书。他认为,一个书法家要终身临帖,临帖为主。创作为辅,即使现在他的书法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他还坚持临帖挥毫数小时。
虽然书法创作不是李耀中的主业,但作为书法培训教师,李耀中的书法更是在教学中得以不断提升。他还结合教学实际,自编教材,因他还结合教学实际,自编教材,因材施教。他教学生从线条的训练入手,让学生们在线条的训练中体会中国传统书法笔法的奥秘。以传授临帖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学会学习书法的方法,授之以渔。目前他的成人学生中有两人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专业展览,成为中国书协会员。学生多人在全国性的书法比赛、书法艺术节等各项活动中获特等奖、一等奖,被名牌大学书法专业入取。
可见,李耀中的艺术追求正是这样一路走来,踏实而坚定。我们衷心祝愿他继续以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书法传承人的担当与责任,与时俱进,不负韵华,朝着更为成功的明天前行!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