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晋徽园吃饭怎么样,梁旋哪里人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旋 儿 粉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吃凉粉离不了芥末,

辣得人真冲鼻子!

——民间俗语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传统

美食

有人说,凉粉和旋儿粉是一回事。其实不然。两者看似大同小异,细细考究起来,它们的用料、口感大不相同。

旋儿粉的主要原料是绿豆粉面。绿豆粉面由绿豆磨粉加工沉淀而成。绿豆是小日月庄稼,产量低。一般平川地区多种高粱、玉茭等产量高的大秋作物。只有无霜期短的西部山区,才种绿豆等小日月庄稼。唯其播种面积小又产量低,绿豆便比较稀缺,因而价格也高。所以,用绿豆制作淀粉的成本比较高,属粮食制品中的奢侈品,只有很少地方生产。如果要品尝真正的旋儿粉,那就只有用绿豆淀粉了。当年,大麦郊镇(今属交口县)有生产制作绿豆淀粉的作坊。一般老百姓很少能夠买到地道的绿豆粉面,因之也就很少能够品尝到地道精制的旋儿粉。无奈,只好用山药旦粉面、红薯粉面、玉米粉面代替,制作凉粉。因为用一般粉面制作的凉粉韧性不够,吃的时候只能用刀切成条块而食,口感也比较松软。而只有用绿豆粉制作的凉粉有韧性,用旋刀稍稍用力压住凉粉坨,一圈一圈地旋来,筷子般粗细的凉粉条,好像是从旋刀孔里吐出来的,长长的不断线。旋好后放入凉水中浸一浸,抓一把放入碗、碟中,加入调料,吃起来圪韧圪韧的,口感特筋道。这便是旋儿粉和凉粉的区别。在市场上,售价整整差了一倍 。

可见,旋儿粉的核心,就是一个“旋”字。这一旋可不那么简单!因为绿豆粉筋道、有韧性,所以用旋刀转圈儿旋来,可以连续不断地旋成。而一般的凉粉用普通的土豆,红薯淀粉制作,用旋刀一旋即断,所以,只能用刀切。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传统

美食

旋儿粉和一般凉粉的制作工艺其实差不多,就是将淀粉用水按一定比例调好,然后倒入初开的水中,用一个自制的木铲,顺时针方向搅动,随着温度升高,浆水开始变得粘稠,搅动也越来越快,此时改为小火低温。那个年代烧的大都是炭火,大灶,温度很难控制,所以全靠经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糊焦。

凉粉浆出锅后快速倒入一个用清水涮好的干净盆内,放在阴凉处凉上大约十个小时后,才能凉透,随即扣在一个用细高粱杆儿做的箭篦子上,因为它能自然流水。旋粉时,用一个铜制的旋刀蘸水旋削,旋好后先浸入凉水中,抓一把白嫩且富有弹性的旋儿粉放入碗中,然后依次调入盐、醋、酱油、葱,调入特制的芥末糊,再用小擦子现擦点黄瓜丝儿,淋入几滴香油,喜欢辣的朋友再调点油合辣子酱。于是,一碗泛晶晶、圪韧韧、香喷喷的旋儿粉就可以品尝了。那真是清凉爽口、味道鲜美,芥末冲鼻,让人难忘。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梁镇川专栏】吕梁美食——旋儿粉

传统

美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孝义兑镇街上信用社门口的“耿家旋儿粉”摊子,最为出名。耿家主妇人精干,爱干净,手艺高,专门用桃红坡绿豆粉面精心制作的旋儿粉,质量高,味道好,闻名遐迩,很受顾客青睐。那时候,一碗旋粉卖两毛钱,每逢兑镇集会,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花两毛钱吃一碗耿家的旋儿粉解馋。瓜沟矿的工人,水峪矿的工人还有一次吃十碗的。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围一群人看热闹。只见空碗摞了老高,吃的人芥末辣得直冲脑门儿,嘶咧哈咧,有滋打味;看的人们,瞪大眼睛,咽着口水,啧啧称奇。吃个三五碗十来八碗的,满头大汗,摸着肚子,也瞪起了眼珠子。那真叫“吃饱了撑的”!时过四十多年,但凡品尝过旋儿粉的人,当年的味觉记忆,会久久潜藏在他的食瘾之中,不时唤醒食欲的因子。

久违了啊,兑镇耿家旋儿粉!

今年,作为耿家旋儿粉传承人的耿步明,已经在晋徽園重树耿家旋儿粉招牌,重新恢复耿家旋儿粉的制作技艺,让这一孝义传统美食,传承、弘扬开来。

———————

【注】

* 箭篦子:孝义西部地区的土话,是指用细高粱杆儿扎制的放吃食的拍子。东部平川人们叫“垫拍拍”。因为细高粱杆土话叫“箭箭”,所以“垫拍拍”也有叫“箭拍拍”的。

* 嘶咧哈咧:孝义方言成语,形容辣的样子。天气冷也说冻得人嘶咧哈咧。

作者

来源:“木易真金”微信公众号

作者:梁镇川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吕梁市新闻办官方微信“吕梁发布”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