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育红中学怎么样,让学生参与劳动的意义
视频加载中…
“劳动创造世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近年来,临渭区以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为中心,以家务劳动、农业劳动、手工业劳动和科技劳动项目为方向,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劳动教育品质,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在临渭区官底镇中心小学开展的“身体力行 劳动最光荣”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来到劳动实践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除草、翻土、刨坑、播种、浇水……他们拿出锄头、拎着水桶,细心为种子安家,俨然一个个小菜农。
临渭区官底镇中心小学学生吴煜泽:我今天参与了除草、栽葱、种南瓜,从这些劳动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任何成功和收获都需要付出努力。
这所农村小学注重依托周边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展系列项目化的劳动实践活动,采摘蘑菇就是其中的项目之一。在蘑菇大棚里,孩子们兴奋地左瞧瞧、右看看,看着他们期待的小眼神,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采摘蘑菇的注意事项。采摘中,孩子们灵活运用学习的采摘知识,小心翼翼地将蘑菇从菌包上拔出并进行装筐。
临渭区官底镇中心小学学生简子琦:我今天学到了采摘蘑菇的一项新技能,首先把一只手放在蘑菇的最底端,再把一只手放在蘑菇上面来回摆动,一个完整的蘑菇就取出来了,我还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与不易。
满筐的新鲜蘑菇被运送到食堂,做成了孩子们美味的午餐。在一个多小时的劳动实践中,学生们通过看、听、做等亲身体验,不仅懂得了大棚蘑菇的种植、日常管理知识,还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临渭区官底镇中心小学四年级三班班主任牛晓梦: 田野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它就像是一本打开的教科书,蘑菇大棚采摘活动是我们班的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也是依托我们学校的“341”劳动教育模式下对第三课堂的一次大胆探索,通过今天的蘑菇采摘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身体力行当中感受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让他们真正过上有劳动的生活。
据了解,临渭区官底镇中心小学通过探索实施了“341”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方式,开设劳动文化、家政生活、农夫体验、志愿服务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
临渭区官底镇中心小学校长孟永锋: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入田间地头,体验别样课堂,感悟美好生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乡村学校依托周边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城市学校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劳动教育,临渭区西安路小学利用教学楼顶闲置空间打造“空中农场”,那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农场不大,但很有特色。蒜苗、韭菜、油麦菜、莴笋等应有尽有,每个班的“责任田”由学生们自主进行种植管理,通过播种、浇水、施肥、除草、采摘等劳动过程,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的意志品质。
临渭区西安路小学学生陈镜元:上劳动课时,老师带领我们种植、采摘,并指导我们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我觉得劳动很快乐也很光荣。
临渭区西安路小学学生何子萱:我看着自己种的蒜苗一天天长大,感受它的生长过程,让我增长了知识,同时也懂得了珍惜粮食,勤俭节约。
临渭区西安路小学学生赵泽恩:通过参与活动,我加深了对农耕文化发展历史的了解,认识了不少农具的功能构造,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体验了劳动的过程,享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懂得了劳动的价值,连爸爸妈妈都说我比以前更懂事了。
临渭区西安路小学立足学校“幸福文化”传统,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要求,构建了“5553”幸福劳动教育模式。通过构建“5”大劳动实践体验平台,推进德智体美劳“5”育融合,制定幸福劳动“5”项评价标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开放式劳动教育实施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临渭区西安路小学综合行政中心主任张华鸽: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要见人、见物、见生活。目前,我们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形成自种植、养护、采摘、制作为一体的种植认知和体验过程。学生在这里体验劳动过程,享受劳动快乐,提升劳动素养,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在临渭区育红中学,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草编盛宴”。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娘草编展厅里,婴儿摇篮、草帽、花瓶、手提包、隔热垫等草编工艺品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临渭区育红中学学生王欣茹:当我看到这些精美的草编艺术品,我很震撼,我没想到它们是用废弃的玉米皮和麦秆编织成的,作为我们学校草编社团的一名学生,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项草编非遗艺术学习好,将来有机会也要把它传承下去。
在编制室里,巧娘草编的两名老师给学生们边讲解边示范,还手把手进行传授,大家边学习讨教边操作实践,经过挑压、斜折等编织手法,不一会儿,一根根麦秆变幻成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马。
临渭区育红中学学生杜清:小马看着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从中我就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
从2019年开始,临渭区育红中学就把草编作为学校的特色劳动实践课程,每周一节,由学校爱好草编的教师担任课程指导教师,草编课程自开设以来深受学生喜欢,很多学生已经连续上了两年,从开始编一些虫、草到现在已经可以编一些草帽和花篮。
临渭区育红中学草编课程指导教师王芳: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创作能力比较强,学生们有时还能把自己的名字编进去,他们那种坚毅的劳动品质也能够延伸到学习中。
据了解,近年来,临渭区通过抓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配备、三方协同、评估督导五项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社会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充实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将劳动教育与校内活动、校外实践、家庭教育相结合,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基地创建、管理、运行机制。2021年4月,临渭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目前,临渭区共建立10个区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110个校级劳动教育基地,培养专职劳动教育教师120多名,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00多名。打通了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围墙,实现了劳动教育全区推进、全面开花。
临渭区教育局教育股股长田刚:面对全国劳动教育示范区的称号,我们还是有压力的。目前我们形成了目标明确,框架清晰,操作性强的体系化管理模式,学生对劳动有了正确认识,并随着年龄增长并掌握1—2门劳动技能,养成了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形成了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后期,我们将利用“名校+”共同体,将城区的工业、服务业和(乡村)农业有效融合、交流,充分利用学校各自优势打造校内特色,使全区的劳动教育和而不同,最后通过劳动评价改革来引导劳动教育规范、正确发展。
编辑:郭丽
审核:苏向阳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