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上班的怎么样,十三行工作怎么样

网络上一直有一个很火的表情包:拉倒吧,朕的大清都亡了,说这些有什么用?表明事已至此,无可奈何之意。颇具娱乐精神与讽刺意味,让人看了有捧腹大笑之感。

他是广东十三行的领袖,冲破闭关锁国桎梏的首富,晚年却落寞谢幕

大清亡了这个梗其实出自以前香港TVB的一个穿越剧,说的是雍正皇帝穿越到现代,一看历史书,惊呼:“朕的大清亡了?不可能!”

也难怪雍正知道大清亡了会有如此反应,毕竟雍正统治期间,大清正处于康雍乾盛世,天下太平,国富民强。清朝统治者们自诩天朝上国,咱大清什么都有,自给自足就够了,来个闭关锁国政策,不和那些穷洋鬼子玩。

乾隆年间只开了广州一个通商口岸,实行商行制度,搞对外贸易垄断,史称广东十三行。直接促使十三行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从事外贸生意的机构。而在这个历史环境下,伍秉鉴抓住这一契机,盛大登场,开启他的传奇商界之旅。

他是广东十三行的领袖,冲破闭关锁国桎梏的首富,晚年却落寞谢幕

1

发家

伍秉鉴倒不是白手起家的,他们老伍家是福建那一带的茶叶大王。大家伙知道,茶叶蛋在我们内地是属于奇珍异宝级别的,可见伍家还是挺有钱的。

伍家在康熙年间搬到了广州,想感受一下传说中的广东行商究竟有多么神通鬼大。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就曾在广东十三行中的龙头老大同文行当过账房先生。

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伍是偷人的鱼不如偷人的鱼竿,在同文行积累了行业经验的老伍一秒没多待,马上辞职,自立门户,成立怡和行。成为了十三行的一员,伍家从茶商转型成为了行商,老伍迈出了伍家对外贸易的第一步。

不过十三行其实只是个称呼,并不是真的只有十三家商行,多的时候有好几十家,少的时候才四家,相互之间竞争激烈,昙花一现的也有不少。真正让怡和行发扬光大,一统十三行,闻名世界的,那还是靠我们小伍,伍秉鉴。

他是广东十三行的领袖,冲破闭关锁国桎梏的首富,晚年却落寞谢幕

2

致富

怡和行是如何致富的呢?其实岛主认为任何企业想要成功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货真价实,产品质量要过硬。怡和行正是如此,当时的外国商人来中国进口商品,最火的就是中国茶叶。这可是正中怡和行下怀,我老伍家祖上都是种茶的。

伍秉鉴的战略就是“品质为王”。一定要保证伍家茶叶的质量。这句话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伍家的茶叶,先是翻过福建武夷山的山路,然后走江西赣江的水路,到了水路的尽头,又是大山,翻过南岭之后又下水了。从浈江到曲江再到北江,从小船到大船再到广州十三行。

这伍家茶叶一路跋山涉水,经过无数关卡,转手无数人,流程非常复杂。可伍秉鉴依然对每一个细节都严加把关,全程监控茶叶的生产、采摘、加工、包装和运输等环节。力求茶叶从福建茶庄采摘下来是什么样,运到十三行就是什么样,不加任何特技。

就是靠着这样接近严苛的管理,伍家茶叶成为了中国驰名品牌。老外对中国茶叶的质量非常重视,按质量优劣竟被划分为21种品级,而伍家茶叶却是免检产品,其品质可见一斑。

伍秉鉴是非常具有全球视野与开放意识的,早就看出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非常重视与外商的合作。有一次外国商号运了一批棉花到广州,结果发现是旧货,其他行商不接,伍秉鉴却接了。

他不在乎这一时之利,而把目光放得很长远。因为这次江湖救急,伍秉鉴与许多洋商建立起彼此信赖的私人友谊,成为了外国人民的老朋友,在无契约基础的贸易交往中所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

伍秉鉴诚信经营,慷慨仗义。来找他经商的外商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他不仅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还在**玩起了**投资,修铁路,买证券忙得不亦乐乎。他有个名号叫“浩官”,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连**第一艘商船都以被命名为“浩官号”而无比自豪。这名号来源也很传奇,因为伍秉鉴小时候乳名叫阿浩。

伍秉鉴可不只是外国人民的老朋友,对自家兄弟也是杠杠的。怡和行名声好,接了很多外商的大买卖,其他商行挤破脑袋也抢不赢怡和行。正当其他行商垂头丧气之际,伍秉鉴大手一挥,说伍家财力有限,恳请各位一起来做这几单生意,赚了钱一起分。这段谎言听得各位行商热泪盈眶,谁不知道你伍家有钱,还财力有限,什么是大哥,这就是大哥的魄力啊!

伍秉鉴对外人脉丰富,有英美公司等大客户,对内得到了其他行商们的支持。怡和行后来居上,一统十三行当上总商之位。当时对十三行的说法是:金山珠海,堆满银钱。西方人称伍秉鉴为“天下第一大富豪”。

据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在2001年《华尔街日报》“纵横一千年”专辑中评选出的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中,伍秉鉴就名列其中,是入选的中国人中唯一的商人。说伍秉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世界首富也不为过。

他是广东十三行的领袖,冲破闭关锁国桎梏的首富,晚年却落寞谢幕

3

为人

伍秉鉴其人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据说他一辈子只讲过一个笑话。好奇害死猫,岛主查了一晚上,没找到这个笑话是什么,有知情人士请务必要告诉我!

伍秉鉴在经商方面恪守诚信,注重严谨这方面岛主就不多说了。伍秉鉴为人还有一最大特点就是:慷慨

首先是有一**商人,找怡和行贷款7.2万两白银做生意,然后运气很差,他的商船在海里沉了,无法偿还这一笔巨款,滞留在中国。伍秉鉴知道了这事,被他的冒险精神打动,把那商人找来,说我给你变个魔术,当场把借条撕了。

当然了,这不是变魔术,是真撕了。伍秉鉴说:“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你是一个最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这个惊人的举动,让伍浩官的豪爽名声在**脍炙人口达半个世纪之久。

又有一**医生伯驾来到广州,想传播**医学,开办一个眼科医院。伯驾的开医院之路四处碰壁,直到碰到了伍秉鉴。伍秉鉴一看,这事对咱中国人一大好事啊,二话不说捐了10万两银元,给他建了个西医院。这医院到现在还有,叫博济医院。

伍秉鉴虽然慷慨仗义,但是十分讲原则,是个有底线的人。有一黎姓商人,是伍多年的老友,因为经营问题违反了国家法规,要被发配到伊犁去。他央求伍秉鉴利用在官府的关系帮他走个后门,免于责罚。

可伍秉鉴认为,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十三行的经营一向公正透明,官商勾结破坏司法公正的事我绝对不会干,拒绝黎商人。当黎商人万念俱灰地到达伊犁时,却惊讶地发现伍秉鉴早已在此为他打点好一切,建好了住宅,安排好了工作。在伍秉鉴心中规矩不能乱,友谊也不会断。

他是广东十三行的领袖,冲破闭关锁国桎梏的首富,晚年却落寞谢幕

4

处事

处事这一段岛主想说说伍秉鉴晚年的落寞,起因是因为那场历史上著名的虎门硝烟。

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获取暴利。而这些商人大多数是与伍家有关系的,他们利用了伍家诚信经营的好口碑,将大量**夹杂在货物中,利用怡和行担保的商船走私到了广州。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伍秉鉴因为跟外商关系好,被派去传话让外商交出**,结果外商大都置若罔闻,拒绝执行。伍秉鉴两头受气,多次受到林则徐训斥,连儿子都因监管不力关进大牢,伍秉鉴颜面尽失。

后来林则徐也直接越过行商,放弃谈判,出兵包围了十三行,缴获了外商们的**,在虎门海滩当众硝烟。

虎门硝烟也成为了第一次**战争的**,英军大举进犯,伍秉鉴带领行商积极募捐,修堡垒建大炮。可闭关锁国多年,腐朽的清政府早已落后于世界,清军被打得溃不成军。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广州条约》,《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其中有伍家被勒令交付了200多万的赔款,更为悲剧的是,还因为伍秉鉴是作为求和代表团的一员,被一帮热血青年斥他为卖国贼。

伍秉鉴的背影在战火中显得尤为单薄,签订南京条约后的第二年,国家内忧外患,风烛残年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心灰意冷,在褒贬不一的名声中,憾然离世,终年74岁。

随着《南京条约》的实行,五口通商,英国彻底撕开了古老帝国的通商口子,十三行的外贸特权从此不复存在,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在第二次**战争中,十三行在战火之中付之一炬,怡和行的辉煌也戛然而止。

岛主觉得,伍秉鉴又有什么错呢?落后就要挨打,闭关锁国的政策与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跟不上世界的潮流。伍秉鉴只是一个渴望和平的老人而已,他只是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十三行,一个畸形的封建政策下的垄断机构;行商,一群内受压迫外受入侵的苦命之人,或许这一切从开始就是个错误吧。

热闹非凡的十三行会馆人声鼎沸,数不尽的金银钱财在这里进进出出,行商们高谈阔论大聊生意经,他们放肆地笑着,开心地舞蹈着,仿佛这里就是人间天堂。曾经的荣耀只留在历史的零碎记载中,只留在老一辈的只言片语中。

如今,十三行街是广州街头一条寂寥而拥挤的小巷。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