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缪斯酒吧怎么样,鲜花就像爱情一样 下一句

鲜花这一主题 像爱情一样贯穿了夏加尔终身

■马克·夏加尔《丁香花》,1968年作

鲜花这一主题 像爱情一样贯穿了夏加尔终身

■夏加尔《习作:旺斯之夜》1953年作

鲜花这一主题 像爱情一样贯穿了夏加尔终身

■马克·夏加尔与瓦伦蒂娜·布罗德在他们的婚礼上,1952年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通讯员 林融

对于马克·夏加尔而言,源自内心的创作冲动,只能是因为爱。

在欧洲和美洲的流浪和停驻,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在其98年的人生旅途中,夏加尔始终对故土和家人保持真爱,而这份爱,成就了他从未止歇的创作。

1

每天都有新鲜的花束送到工作室

记者从佳士得方面获悉,2022年2月26日,作为3月1日佳士得上海-伦敦联合系列拍卖里的预展明星拍品之一,广为中国藏家熟知和喜爱的夏加尔的画作《丁香花》,首度亮相上**滩1号佳士得上海艺术空间。

丁香的绚烂色彩,让人感受到了溢出画框的香气。画面中央的长笛演奏余音袅袅,而画面左侧的缪斯女神面含微笑,画中的农场动物温顺可亲,这一切都唤起温暖观感。一弯新月摇曳在夏加尔标志性的蔚蓝背景上,让整个画面沐浴在柔和轻快的光芒中,让人不禁联想起夏加尔对家乡维捷布斯克的美好回忆。而夏加尔当时住在生机勃勃的法国南部。这两个地方,仿佛在艺术家如梦似幻的光线中合二为一。

夏加尔对色彩与技巧的丰富运用在此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呈现,表面厚涂又加强了作品的斑斓色彩和呼之欲出之感,而其中标志性的符号正凝练了夏加尔毕生的艺术创作经验。

夏加尔经常在画中以鲜花作为浪漫爱情的象征,将这一图案融入画面,以唤起他深深投入的激情与爱意。他最喜欢直接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这些年里,每天都有新鲜的花束送到他的工作室,让他四周都洋溢着充满生机的色彩与醉人的香气。

鲜花这一主题贯穿了夏加尔一生,他反复绘制,尤其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变得格外狂热。正如詹姆斯·约翰逊·斯威尼所说:“那是1924年的土伦港,夏加尔回忆道,法国的鲜花之美第一次深深地震撼了他。他自称在俄国从未见过新鲜花束……他说,当他绘制一束花时,就好似在绘制一幅风景。对他而言,鲜花就是法国。但鉴于他的视野和绘画兴趣正在发生变化,这一发现也合情合理。鲜花,尤其是各种各样小花组成的花束,创造出缤纷多彩的颜色组合与丰富多变的纹理对比,开始越来越吸引夏加尔的注意。”(《马克·夏加尔》,纽约,1946年,56页)。

2

将爱情的胜利视为人类终极体验

夏加尔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己作为色彩大师的地位,但直到他创作生涯的后半部分,色彩才在他的作品中熠熠生辉,臻于至善,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他1949年搬到法国南部的旺斯。

正如弗朗兹·迈耶,夏加尔的传记作者兼女婿所解释:“夏加尔在南部的短暂停留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那儿的光线、植物、生活节奏都促成了一种更加放松、轻盈、感性的风格,随着岁月流逝,色彩的魔力越来越占主导地位。”(《马克·夏加尔:生活与创作》,伦敦,1964年,519页)。

色彩在夏加尔的作品中已经超越常规,成为独一无二的构图元素,组成图案,更定义图案,正如他笔下鲜艳动人、热情洋溢的花束,色彩运用无与伦比。

迈耶更进一步写道:“有时候鲜花就是光源,照亮整幅画面。”如此渴望又崇拜爱情的夏加尔,在旺斯这片沃土上,也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浪漫关系,他在1952年终于与第二任妻子瓦伦蒂娜·布罗德修成正果,迈入婚姻殿堂。

夏加尔亲昵地称呼瓦伦蒂娜为“Vava”,她的形象出现在《丁香花》画面的左下角,一位面带微笑的新娘,手捧一束更小一些却光彩锦簇、红粉相间的花束。

夏加尔长久以来一直将爱情的胜利视为人类的终极体验,并将其视为他的灵感之源:“只要我发自内心地创作,几乎一切都会成功;要是我用脑子创作,则处处碰壁。”(J.巴尔-特舒瓦编《夏加尔:回顾展》)。

夏加尔最初与他的第一任妻子兼缪斯女神贝拉·罗森菲尔德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爱情,而后者于1944年猝然与世长辞。他与Vava的爱情,为他的世界带来了全新活力、安宁、和谐与欢愉,从他成熟风格期作品中的丰富色彩,细腻情感与欢乐心情便可一见端倪。

同样也是Vava,那时鼓励夏加尔多画一些鲜花。

二人的浪漫爱情与幸福生活,无疑通过这一符号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3

故乡是他个人身份认同的核心部分

另一幅曾于2018年9月在佳士得“二十及二十一世纪艺术:上海晚间拍卖”专场成交的画作《习作:旺斯之夜》,同样是夏加尔为第二任妻子Vava所作。该画作于1953年,也就是他们结婚的第二年。

南法蔚蓝海岸明媚的阳光和温暖的爱情,让夏加尔的作品越来越鲜艳明亮,形成了他此时期作品的一大重要特点——浓郁而梦幻的色彩,《习作:旺斯之夜》就是这样一幅结合了蔚蓝、翠绿和火红的作品。

佳士得方面的介绍显示,夏加尔虽然陶醉于在法国的新生活,俄罗斯的文化背景却一直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在法国生活期间,夏加尔常常描绘巴黎和旺斯的风景——其中一些画作构成了“巴黎系列”,但这些作品始终带有象征乡愁和过往的元素和图像。比如《习作:旺斯之夜》中的雄鸡和小提琴家,便是夏加尔最常描绘的形象,代表着他的故乡维捷布斯克。

维捷布斯克一直是他个人身份认同的核心部分,村庄里的场景、人物和意象,唤起了夏加尔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从乡愁到爱情,从音乐到色彩,夏加尔的艺术作品充满深刻的个人含义,就像他自己所说:“我的作品和我的一生紧紧相关。”

马克·夏加尔

(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

20世纪西方画坛的艺术大师,他有着俄罗斯/法国身份的双重性,这种身份作为一种记忆和想象的资源,贯穿于他一生的作品。穿越文化边界的艺术经历使他的艺术主题、风格语言都与众不同,他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充满超现实的回忆、想象与象征,以虔诚和诗意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大地、天空、爱情以及自然生命的赞美。

(引自范迪安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廊坊馆“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上的讲话)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