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邦燃气灶怎么样,家邦燃气灶怎么样好用吗

人物简介:廖传超,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先后创立了湖北城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鄂州市城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鄂州市石竹生态颐养院,湖北养老网,蒲团文化园,鄂州石竹月季果蔬博览园,武汉老顽童旅居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多年来,他坚持“助荆楚儿女尽孝,为生态养老添彩”理念,为老年人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石竹风光,生态宜居,颐养天堂。赏田园锦绣,歌翻柳浪;荷塘月色,力挺洪荒。石破天惊,竹苞松茂,村建社区聚吉祥。才六载,看琼楼耸立,别墅成行。
原来如此家邦。令老者青睐二故乡。赞功能齐备,修身养性;资源共享,益寿添康。公寓适娴,大学优教,医院随时送妙方。更有那,以网联续谱,候旅华章。
这首《沁园春》的作者,是鄂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现任鄂州市石竹生态颐养院老年大学校长廖世赋,词中歌颂的正是石竹颐养院良好的生态与人文环境。
说起石竹生态颐养院,不得不为一个人竖起大拇指。他就是这家颐养院的创办者、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作为农民的儿子,廖传超扛过枪,援过越老;上过学,从过政。奋斗三十余载,身份不断转变,但他回报社会、造福乡里的信念始终不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里摸爬滚打半生,练就一身真功夫。虽然年过古稀,但他骨子里不怕苦、不服输,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他看准时机,抢抓机遇,创建了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鄂州市石竹生态颐养院、鄂州市城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把原本贫瘠的石竹村打造成“美丽乡村”,成为鄂州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廖传超已是70岁高龄,却步履矫健、满面红光,看上去只有50多岁的模样,举手投足间尽显精明干练、豪爽大度的气质,只是古铜色额头上的道道皱纹,刻录着他人生的沧桑。
履历充满传奇和荣光
1948年,廖传超出生于鄂州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困苦的生活并没有压垮他,反让他挺起了改变现状的脊梁。那时他就认准,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于是,当别的孩子到处玩耍的时候,他在刻苦读书,因此在学校里一直成绩优异。若不是当兵,他的人生之路恐怕会走出别样的精彩。 “响应国家号召,热血青年应征入伍,是那个时代学生的骄傲。”1969年,廖传超毅然投笔从戎,穿上了绿军装。“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在部队里,廖传超刻苦训练,学习提升很快,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1972年5月,越南战争战火犹酣。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派遣多支支援部队赴越赴老。廖传超就在这时随部队奔赴越南战场,执行保卫筑路的任务。当地的自然条件十分艰苦,驻地敌情复杂,部队经常遭到美军轰炸机空袭,但廖传超毫不畏惧。作为尖刀班班长的他曾多次带领全班战士参战,圆满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
多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他的体格,更锤炼了他的意志,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廖传超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提出转业。离开部队后,他被分配到家乡政府担任民政助理员,在蒲团乡做民政工作,管理辖区内百名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近300户城区上山下乡的居民和投亲靠友的知识青年,还有数百户困难户。期间给50户家庭生活困难的退伍军人办理了优抚定期补助,给200多户上山下乡居民、投亲靠友的知青办理了回城安置,百余名知青进厂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为特困户盖起了新居,连年被鄂城县民政局评为优秀工作者。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鄂州石竹生态颐养院实景 1983年廖传超转任乡财政所长。1986年作为领导干部培养,选送到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造。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并与中南财经大学陈池波教授合作编辑出版了《乡镇财经管理》《农业投资学概论》等。三年后毕业,他调入鄂城区财政局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被提拔为副局长,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在鄂城区财政局副局长的位置上,廖传超运用财税杠杆,盘活了数家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开放引进了数家中外企业。在兼任湖北莲花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他主导建设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鄂州市对外窗口——莲花宾馆,接待中外游客和来鄂州的投资者。丰富多彩的人生,使廖传超的履历充满传奇和荣光。
创业叩准时机和节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曹操的这几句诗来形容廖传超,恰如其分。
廖传超离开政府部门时,已年近花甲,本应该歇歇脚、享受生活,安度晚年,可他不甘平淡,想要做一番大事。他看准了商业地产开发并着手经营建筑石材。凭借过人的能力和胆识,他的事业越做越大。
2009年,在外拼搏多年的廖传超满怀着热情、希望、憧憬,回到家乡筹划新项目。当时,恰逢国家修建武黄城际铁路,廖传超的老家石竹村被划入拆迁范围。在市、区、乡三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农民的意愿,决定建设石竹新社区。社区如何建?资金成了大难题。
在这种困境下,廖传超把多年经营建筑石材的全部积蓄拿了出来,又动员家人齐心投入,注册成立了湖北城际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与村委会签订了合作建设新社区的协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建设石竹新社区。
廖传超请来了建筑设计师,精心设计规划。新社区着重从用地的充分利用与现状的相协调以及创造舒适居住环境的宗旨出发,通过小区干道将小区划分为六个组团,并将相对居中的用地作为中心绿地及广场,布置了篮球场、幼儿园、村民活动中心、医务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轴两心六片”的格局。
村民搬进了装饰一新的小洋楼,不再占用耕地建房,宅基地变成了农田。廖传超的举措在全市首创了运用民营资本建设新社区的先河,不仅解决了铁路征地拆迁的难题,更促进了节约用地,大大提高了石竹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仅有漂亮的房屋是不够的,没有现代产业作支撑,石竹村的发展必然无法长远。”廖传超经过一番思索后,看准了城际铁路带来的商机,又注册成立了鄂州城际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他坦言:“过去石竹交通不便,农产品运不出去,资金进不来;有了城际铁路,一定会带活人流、物流、资金流。公司的兴起与兴盛都离不开城际铁路,因此我将‘城际’二字用在公司名字里。”
廖传超的想法,得到了当地领导的支持。他从村民手中流转出上千亩土地,用于社区和生态农业建设。为此,他从河南引进了几十个优秀月季品种,建立了月季果蔬博览园。原来的旱地整治为蔬菜基地,建立起68个蔬菜大棚,沟渠连接,滴灌到位,道路硬化,旱涝保收;新建了150亩林果基地、360亩鱼池基地、300亩稻虾基地、310亩蔬菜基地,种养殖规模达到1120亩;单一大棚改建成了连栋加温大棚,蔬菜生产也从单一季节性露天生产向反季节栽培转变。
采访中,鄂州市城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细香指着一片大棚说:“三四月份草莓上市时,好多人专程从武汉组团来我们这儿!自己采摘的新鲜瓜果,与从超市买回家的瓜果相比,吃起来完全是两种感觉。园中的果蔬、稻米都是有机食品,从来没打过农药,我们自己吃的也是这些。”
不仅如此,廖传超还十分注重社会效益,时刻不忘帮助乡亲们靠技术致富。他经常聘请专家给石竹社区农民讲授特种种植、养殖技术系列课。通过授课,农民掌握了动物养殖,农作物品种选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巧,懂得了精选良种,严格栽培,按科学程序操作;肥水管理要注重施有机基肥,少施或不施化肥;病虫害要进行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几年来,公司运用科学的种植方法,给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不仅使当地农民就近就业,而且帮助农民就地销售农产品,提高经济收入。
蔬菜种植大户龚从光通过专家指导,种植的蔬菜吸引了许多游客来采摘,卖出的价格是原来的3倍,年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水稻种植大户汪和兵原来亩产几百斤,通过技术培训,现在稻谷亩产达1500余斤,是原来的2倍。许多农民原来使用化学农药,现在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农业的概念已经在农民心中深深扎根。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廖传超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合影石竹村的村民廖召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每亩每年能拿到700元租金。自己在种植基地做固定工,每月有2000元的工资,再加上打零工挣的钱,比过去种地收入高了很多。
“在家门口打工就能挣不少钱,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已经回来了,在公司帮忙哩!”廖召明笑着说。
鄂州市城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逐步改变了石竹村的面貌,原来破旧的小渔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现代社区;原本分散的土地变成了连片的良田。每逢夏季,月季红似火,稻香袭人衣,青荷连乡韵,果瓜爬满架,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不仅如此,廖传超还充分利用原蒲团供销社、大庙村及企业的闲散土地,整合资源,科学规划设计,打造蒲团文化园。
文化园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力争打造AAAA级景区。园内地下工程为玉佛宫,地上工程分八大部分,分别是生命纪念堂、蒲仙阁、升灵塔、瓜亭与关羽拴马桩、孝廊、民俗一条街、红色文化纪念馆和园内绿化。同时,文化园联通薛沟港、石竹港,将石竹生态七大功能区连为一体,以延长互补功能,增加辐射效应,将在振兴乡村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廖传超用勤劳和智慧,带领着石竹村的村民过上了富裕小康的生活,唱响了“乡恋三部曲”的序曲。
石竹社区是乡恋第一部,是在政府支持下,廖传超带领乡亲故友拼搏奋战六年的狂想曲。
石竹生态是乡村的第二部,是在政府推行城乡一体化的改革过程中,集思发酵、催化升华五年的梦想曲。
石竹颐养是乡恋的第三部,是在湖北城际颐养集团直接运筹指挥下群策群力,苦战三年的畅想曲。
石竹村的农业结构在发展中悄然改变,昔日的土里刨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
孝心源于责任和担当
廖传超做养老,源于一件小事。
几年前的冬天,廖传超外出办事,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位同村老人,手上提着不少东西,廖传超请老人上车送她回家。
在车上,廖传超和老人搭起了话:“老大姐,买这么多东西是孙子回来了吗?”
“孙子和儿子在武汉咧,我去城里看病,顺便买点东西。隔壁张老太腿脚不便,这是给她带的药。”
听完老人的话,廖传超豁然明白,有些子女在外地工作的老人,生了病不愿意麻烦子女,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买药。至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生活起来就更困难了。
想到此,廖传超心中隐隐作痛:老人们辛苦一辈子,却不能得到贴心的照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促使他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之路做出了新的选择——投资兴建一所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看病养老,度过幸福的晚年。
2014年8月,廖传超将石竹社区西边8套别墅作为临时试运行的养老院,设56张床位,提供休闲养老服务。
2015年,廖传超投资兴建了石竹生态颐养院,总体规划48500平方米。现已建成的颐养院坐落在石竹社区东南方,占地面积23331平方米,设有床位1098张,拥有尊养楼、健养楼、儒养楼、惠养楼四幢养老公寓,院内配备有阅览室、琴棋书画室、健身广场、门球场、医疗服务中心。
2016年11月8日,石竹生态颐养院正式开园,来自武汉、黄石、黄冈、恩施等地的1700多名老人参加了开园仪式。开园3个月,颐养院入住老人就已经超过百位,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廖传超将护理人员送去扬州学习先进护理经验。颐养院院长说:“这里是‘颐养院’,而非‘养老院’,颐养者,保养、修养也,包含着修身养性、与时俱进的意识,不是等老之将至,而是力争老有所为。”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鄂州石竹生态颐养院老人书画作品展示走进石竹生态颐养院,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儿既有可圈可点的自然景观,阡陌交错、湖泊纵横、月季花开、果蔬飘香;又有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假山长廊、曲桥流水。院内外惠风亭、长寿亭、赏心亭、悦目亭、钓鱼亭和萃景长廊,都配有精美的木刻嵌字对联;健身广场、人工草门球场内,石凳、木椅、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老人自在、悠闲的身影随处可见。
院内三栋大楼的名字也取得颇有含义:“尊养楼”表明居住的老人都是尊贵的客人,理应受到尊重;“健养楼”开设老年医院,配有专业医护人员,体现“医养结合”;“儒养楼”取名更具特色,充分体现了石竹生态颐养院文化养老的理念。“儒是以孔孟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体系,也是当今提倡的正能量,即以仁爱为中心来修身养性,使精神得到升华。”廖传超说。
用文化、生态、健康、旅居引领,廖传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养老生活高度相融,为老年人创造了美好的精神家园。
养老变作健老和享老
在儒养楼办老年大学,是廖传超实践文化养老的一个闪光点。
走进儒养楼2层大厅,几十幅书画作品深深吸引了笔者的目光。书法作品或行或草,或篆或隶,生动流畅,走笔狂放;《梅寿图》《富贵吉祥》《月月有余》等绘画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石竹老年大学校长廖世斌笑着介绍:“这些作品都出自老人之手,院里的老人大都具有所长,我们这里藏龙卧虎啊!”
正如廖世斌所言,目前居住在颐养院的400多位老人中不乏能人。他们有的擅长书法,有的精于绘画,有的会演奏乐器,有的能歌善舞,有的擅长吟诗作赋,有的精通养生之道……
颐养院在充分了解老人的精神需求后,开办了石竹老年大学,根据老人的爱好与特长,开设了文学、音乐、书法、绘画、剪纸等兴趣班。
“老人住在这里不仅享受好的物质生活,他们的需求更多是在精神生活方面。院里天天有活动安排,周一是技能课,周二唱歌,周三剪纸,周四是书法与绘画,周五是医学故事会,周六举办舞会。这些讲课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院里的老人,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义务授课。”余学安说,“老人之间共同话题很多,他们很快就能成为好朋友。”
82岁的老人杨丽娟,是“医学故事会”的组织者之一。老人是武钢疾病控制中心退休的副主任医师,她讲授的《养生与享福》《高血压病的基本医疗》等课程深受老人们的喜爱。她的老伴李无为在湖南湘潭市疾控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岗位上离休,他的《生命是美丽的》《生命是脆弱的》等课程,从疾病的来源、防止老年过劳等方面讲述了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注意事项,同样深受老人欢迎。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廖传超被授予中国企业家精神金獒奖两位老人的新家在颐养院尊养楼8楼。“家里新旧家具混搭,床、冰箱、厨房设备是院里配置的公物。这些用了几十年的柜子,是从武汉搬来的。你再看卫生间里的设施,院里想得很周到,有专门的坐浴椅子,墙上还装了扶手。”杨丽娟老人带笔者参观自己的新家,笑道,“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我老伴有点不舒服,廖董事长、公司等领导都来看他,廖董还亲自送我们去医院看病。我们把老战友、老同学都给邀了过来,共度晚年好时光!”
离开杨丽娟老人的新家,我们见到了76岁的徐荣仙老人,她是腰鼓队的组织者。笔者见到她时她刚刚打完腰鼓,正在房间里做米酒,电脑里播放的是广场舞视频。别看她年纪大了,手机、电脑用得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老人笑呵呵地告诉笔者,每周一的技能课有工作人员教老人们使用微信、QQ等软件,颐养院网络是全覆盖的,电脑、手机用起来很方便。
徐荣仙老人说,去年她因为生病不愿出门,整天待在家中闷闷不乐,身体不好也没有胃口,体重降至91斤。今年6月,她经人介绍来石竹生态颐养院试住,觉得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活动多。7月1日,她入住颐养院,很快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她吃得好、睡得香,半年体重就长到了110斤。
除了爱打腰鼓、吹葫芦丝,徐荣仙老人还认真地参加广场舞、跳操、唱歌等多项活动。她打趣道:“半年前我刚住进来时,儿子担心我住得不习惯,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昨天我问儿子,为什么半个星期都没打给我,他说每天都能在朋友圈看到我发的活动、健身的动态,知道我很健康,生活很充实。儿子还说,妈,你住在这里,我晚上睡觉都踏实了。”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月季游廊徐荣仙老人的情况很普遍。80岁的老人白淑芳是武汉铁路局的退休职工,在武汉有3套住房。“有房子又怎么样咧?住在自家,灯看我,我看灯。和孩子们一起住,他们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还是一个人坐屋里看电视。住在这儿既好玩又热闹,朋友多,天天有活动。”老人笑着说。
吸引来自康养和生态
如果说开办老年大学,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实现文化养老是石竹生态颐养院的一大特色,那么生态引领则是颐养院的另一大亮点。
在颐养院居住的老人,有一部分家在鄂州,还有许多老人来自武汉、黄石、恩施等地。这些老人为什么要离开家来这里居住?他们为什么放弃城市的便利条件,却对这个乡村社区情有独钟?
面对我们的疑问,周廷诚老人给出了答案——他们看中的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幽静美丽的环境。
“颐养院与农村相接,农民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历历在目。日有鸟语花香,夜听鸡鸣犬吠。院内空气新鲜,环境优美,东有长廊亭阁,西有竹篱环绕,南边鱼跃荷池。”周廷诚老人笑着介绍。
月季果蔬博览园是生态石竹的缩影。每逢收获季节,周廷诚与老伴约上几位好友,去博览园摘茄子、辣椒、冬瓜、南瓜回来食用。夏天,他们就去博览园纳凉、赏月季、吃西瓜,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此外,颐养院还设有民族风情园和农耕体验园,满足老人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
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能实现“有病治病、无病疗养”,为每一位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石竹生态颐养院的健养楼坐落在东南角,楼内设有老年医院,配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医护人员日常为院里的老人量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医生在巡诊中发现有发烧、便秘、腹泻等症状的老人,会主动为老人购药,让老人及时得到治疗,迅速康复。
有的老人思想不稳定,情绪急躁,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通过细心循序疏导,并及时与家属交换意见,排除心理障碍,使老人的身心恢复稳定。
在日常巡诊中,医生及时发现了几位患有直肠癌晚期、肺炎、糖尿病、老年痴呆、脑外伤、脑梗塞等危重疾病的老人,及时安排他们转院治疗。颐养院老年医院自组建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鄂州石竹生态颐养院组织老人游玩不仅如此,石竹生态颐养院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与鄂钢医院、鄂州市一院、武汉同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医方派员在颐养院内开展急诊、门诊和康复等医疗保健工作,为老人减痛苦、保安康。在石竹生态颐养院,老人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小病找老年医院,大病打120!”
对于在颐养院面临去世的老人,廖传超要求护理员极力做好临终关怀,让老人带着尊严体面地离开。“不管老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既然是从我们这里走的,就一定要让老人走得平静、坦然。”
71岁的刘志刚老人因患运动神经元病,全身无法活动,日常起居都靠护理员照顾。老人坐在轮椅上,面容洁净,衣着整齐,笑着说:“我住进来时正好是夏天,睡完午觉身上出了汗,护理员就马上给我换掉溻湿的衣服,说不能让身上有汗味。他们非常贴心,天气暖和了,就推我去楼下散心呢。”
刘志刚老人告诉笔者,像自己这样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一共有9位,大家来的时候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时间一长就把这里当成了家。廖董、余院长还有护理人员将每一位老人都视作自己的家人,每个人都很和善,生活在这里是有尊严地养老。
刘志刚老人举了个例子,住在他隔壁的老人患有脑梗、老年痴呆,有时清醒有时糊涂,护理员经常被他骂。有一次廖传超来看望大家,正赶上老人发脾气。“那位老人把廖董骂了半个小时,廖董就在边上站着像哄小孩一样哄他,还安慰护理员叫他们别难过,说辛苦大家了。廖董对老人和员工都是贴着心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曾经在网络上红极一时。外出旅行欣赏美景不仅是年轻人的向往,也是老年人的心愿。为了让养老事业向高水平、多功能、多元化方向发展,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廖传超于2016年11月成立了武汉老顽童旅居养老产业服务公司,带领老人体验旅居养老的乐趣。夏季组织老人去庐山、威海、利川、五指山等避暑胜地,冬季去北海、海南等地避寒,春秋季节则组织老人前往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如苏州、杭州等观光,把“候鸟”式旅居养老落到了实处。
目前,石竹生态颐养院全年长期入住400余人,体验入住1500余人次,月季果蔬园接待参观旅游35000余人次,已成为湖北省融休闲、旅游、养老、医护于一体的“养老院样板”。
为了整合全国旅游资源,更好地满足老人旅游旅居的需求,廖传超创建了湖北养老网和吴都旅游网,建立了养老网络服务平台。他认为,北京、上海等地的养老院一床难求,许多小城市的养老院入住率却很低。如果能将全国养老资源整合起来,既能满足老人旅居的需求,又能缓解大城市养老院床位压力,实现资源共享,可以促进养老行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至善化为追求和向往
“让老人吃饱、吃好是最重要的事,在吃饭问题上,我们不能挣老人一分钱!”这句话,廖传超逢会必讲。
石竹生态颐养院建有两个食堂,厨房配备了全新的炉灶具、冰箱等,总价值达二十余万元,食堂各种设施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食堂人员进行了全面体检,办理了合格证,所有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为了保障老人的饮食安全,所有餐具使用后及时消毒、灭菌。所有食品每餐留样,以备检查。鱼、肉、蛋、蔬菜、水果自产供给率达90%以上,食堂农产品都出自生态园科学种植、养殖的有机食品。
廖传超认为,养老工作就是为老人服务,老人们历经艰辛,勤劳简朴是他们的本色。因此,在试运营阶段,他就明确提出要核算成本,公布菜价,绝不让老人多花一分冤枉钱。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鄂州日报上刊登的石竹城际颐养集团专版不仅如此,在满足食物有营养、易咀嚼、易消化的基础上,食堂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改善,逐步满足了各地老人、各年龄段老人的生活习惯,使颐养院老人乐在食中。
鲁智英老人最爱吃食堂的武昌鱼,每逢食堂做武昌鱼,老人总要点上一份。她讲道,这鱼是生态园的莲池里养的,肉质细腻,容易消化。平时自己在房间做饭吃,跟在家一样,不想做饭了就和隔壁的老人一起去食堂吃,方便得很。工作人员热心周到,随叫随到。
为了做好服务老人的工作,颐养院还建立了楼长制度,每层楼都有一位老人负责收集大家的意见,在每周的会议上提出。很多问题廖传超在会议上就会给出答复,余下的交代相关负责人尽快解决。
护理部门的负责人周浩笑着对我们说:“廖董对我们特别严厉,对老人却特别贴心。他经常为老人过生日,给老人买礼物。每天和老人一起吃饭,跟老人一起跳舞,老人们有什么问题都愿意跟他讲。院里一二百多位老人,他都认得。”
对于老人,廖传超从不吝惜付出,不论是物质上还是感情上。他每天都会在颐养院走动一圈,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虽然累但很充实。有的老两口闹矛盾,他去帮着调解。有的老人子女在外地,缺什么东西他就帮着买,从来不计较什么。
“做养老其实是亏损的,一直靠其它项目的经营来弥补,但是我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是初心,也是为我国养老事业尽的一分力。”廖传超说。
对待乡亲们,廖传超有着很深的情怀,总是想着给大家谋福利。租了大家闲置的土地用于种植有机蔬菜,就请村民来颐养院或生态园工作,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收入还比过去高了不少。有了好项目,就和乡亲们一起干,采取股份制,让他们成为管理者。
“我是石竹村的儿子,永远都是。”这是廖传超朴素的价值观,也因此,他收获了亲戚、同乡和朋友的尊重与信赖。无论在自己家乡鄂州,还是在武汉、黄石,凡是有公益活动找上门来,他总是慷慨解囊。给家乡做点修桥铺路的好事;给这样那样的协会投点资金;儿童节到了,给农村小学的孩子们买些衣服文具……
“多做些好事,总是好的。”廖传超笑着说。
廖传超有好几家公司,也有不少资产,但他还是喜欢吃大锅饭。夏天戴着草帽摘菜,秋天和村民一起捉鱼。他的儿子、儿媳,也是上班的上班,务农的务农,都有自己的事做。
“留给他们一笔钱,迟早有花完的一天,不如把艰苦朴素、敬老孝亲的美德留给他们,钱就让他们凭本事去挣吧!”廖传超笑得坦然。
乡恋三部曲,石竹重晚晴——访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董事长廖传超
廖传超与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王治国合影的确,孝亲敬老、造福桑梓是传统美德,是企业回馈社会的价值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想,世间追求优秀和卓越之人,都在同时走着两条路。一条路向上,一条路向善;一条路存于现实,一条路通往内心;一条路的目标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一条路的终点是自身道德的圆满与人格的升华。
两条路其实还是一条路。它们既相互守望,又融为一体;时而坎坷难行,时而周道如砥。
斜阳中,廖传超脚踏泥泞,步履坚定,心中正酝酿着筹划第三期养老工程。项目建成后,可加快本地三方工程建设,逐步使当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小镇,对湖北老年人福利行业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他的路会继续走下去,他的精神也会传承下去……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