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氩弧焊机怎么样,l松果l

覆盖1000县城日订单300万,下沉新巨头松果是怎样炼成的?

近日,下沉市场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拼多多市值突破2000亿美金,快手即将在香港上市,市值预估在500亿美金以上。而潜心经营下沉市场共享出行的松果被KOL爆出,其业务已经覆盖国内近千个县城,日订单达300万,在县域共享出行领域成为了共享电单车行业的第一名。

共享单车行业在2016、2017年经历了当初的突飞猛进之后,便盛极而衰陷入了低潮,当初的创业公司已基本消失。相比早年共享单车靠资本催生的那些疯狂数据,今天松果300万的共享电单车日订单量算不得特别耀眼,但其含金量却要高得多。

成立仅仅三年的松果,称霸县域市场,不仅在订单上领先巨头,而且实现了规模化的盈利,俨然成为了共享出行行业中的新代表。有资深业内人士非常看好松果出行,称其为下沉市场的小巨头。

01

拼多多、快手后下沉市场又现新巨头

近年来,渠道下沉一直是互联网行业的热门词。当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时,一些企业为了寻求业务突破便将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

相比拥挤的一二线赛道,下沉市场确实有着更多的商业机会,涌现出了一批成功企业。这其中最为用户所熟知的,莫过于拼多多和快手。前者依托微信生态率先发力下沉用户群体,硬生生地从阿里和京东夹缝之间成功杀出了一条血路,改变了电商市场格局。而后者默默多年深耕四五线及以下市场,即便遭遇抖音堵截仍倔强地成长为短视频巨头,即将上市成为短视频行业第一股。

拼多多和快手的成功,在国内互联网行业掀起了渠道下沉的热潮。不但巨头们纷纷跟进发力,一些创业公司更是将下沉渠道视为重点。不过话也说回来,下沉容易成功很难,真正能在下沉渠道取得正果的企业并不多见。

共享单车行业虽然当下已经不再火热,但这个行业先后跑出摩拜、ofo、青桔和哈啰等明星企业。如今除了因为创始人因素而边缘化的ofo外,其他几个都背靠着美团、阿里、滴滴等巨头,个个实力不俗。随着共享单车热退潮,更为省力快捷的共享电单车被视为共享单车的升级版,美团、滴滴、哈啰等均有所布局。

近两年,巨头们主动收缩共享单车业务,但在共享电单车市场上却保持扩张势头。早在2018年1月,滴滴率先推出了“街兔电单车”,随后,摩拜和哈啰先后推出了共享助力车,连ofo也完成了多项电单车的专利申请。去年初,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获得10亿美元融资,外界认为应与其电单车业务相关;哈啰出行已将共享电单车业务扩大至1/3的运营城市,滴滴和美团也在积极跟进;而据36氪消息,美团和富士达、新日等制造商签下了百万级电单车订单,厉兵秣马之中。

覆盖1000县城日订单300万,下沉新巨头松果是怎样炼成的?

然而,率先实现突破的却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松果。松果能够脱颖而出,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主打下沉渠道。它非常清楚自己和对手的现状,没有在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和巨头们正面交锋,而是专心于布局县城市场。可以说,从一开始,松果便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差异化战略。松果创始人兼CEO翟光龙表示,松果选择县城市场不是为了躲避巨头,而是县域城市最匹配共享电单车模式。

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松果将其共享电单车业务拓展至国内24个省市的近1000个县城,占全国可运营共享电单车业务县城的5成以上。据透露,松果在业务所在县域用户的覆盖率仅次于微信,高频刚需正是巨头业务的必备潜质,县域市场拥有8亿人口之多,松果的未来非常令人期待。

松果作为创业公司,却后来居上成为了县域共享出行行业第一,俨然成为了渠道下沉新代表,与拼多多、快手一起合称下沉市场新三巨头也不为过。

02

共享单车已死,共享电单车当立

从高调诞生到默默消隐,共享单车大潮只维持了不到两年时间。共享单车为什么会盛极而衰,升级版的共享电单车是否会重蹈覆辙呢?

共享单车死于“唯用户论”

关于共享单车为何盛极而衰这个问题,答案可谓是见仁见智,资本的疯狂、不正当竞争、监管滞后等都是重要因素。作为共享单车的经历者,共享电单车的创始人兼CEO翟光龙有足够的行业资格来评论此事,他的角度和观点与众不同。

覆盖1000县城日订单300万,下沉新巨头松果是怎样炼成的?

翟光龙认为,在交通产业,“唯用户论”是一种兴奋剂,开始很爽,还会上瘾,但是随后就会破坏整个肌体,直至崩溃。用户怎么爽,就怎么投车,用户在哪,就投到哪。结果,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很多单车企业也都消失了。他坦言,前几年共享单车行业之所以失败,并非没有市场,而是拜互联网公司错误的流量逻辑所赐。

翟光龙强调,共享出行是公共交通,核心是效率。交通不仅仅只有用户需求,还有行业需求、政府需求。交通领域的变革是按照产业逻辑来的,不仅仅是用户,所以要尊重产业规律,抓住产业关键要素。

共享单车市场积重难返,后来者松果于是选择进入包袱较轻的共享电单车,彻底抛弃了很多人奉为圭臬的流量思维,开始按自己的产业逻辑来布局。

用产业逻辑做共享出行

翟光龙强调“用产业逻辑做共享出行”,那么松果的产业逻辑是什么样的呢?

松果将共享电单车的产业需求拆解为四个方面,依次是政府需求、用户需求、运维需求、业务需求。其中政府需求排在首位,即必须全方位满足监督管理部门管理需要,实现合规化,将政策风险降至最低。这与当年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企业不断与监管部门打擦边球的做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覆盖1000县城日订单300万,下沉新巨头松果是怎样炼成的?

接下来才是用户需求(兼顾安全与舒适度)、运维需求(便于调度和维修保养)、业务需求(防水、阻燃、防锈、防损强度高于普通电单车)。

他举例说,“多人骑行”是很多电单车的恶性交通事故原因之一,也是政府监管部门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很多品牌为了迎合用户多人出行需求给共享电单车配置大座垫,而松果优先考虑的是安全需求和政府监管需求,从第一款电单车开始就是适合单人的小座垫。

业务做重不怵巨头竞争

2020年,共享电单车成为了行业热点,美团、滴滴等巨头也纷纷发力,并往下沉市场渗透。在松果取得初步成功后,未来势必面临来自于巨头的竞争。这也是很多初创公司的幸福式烦恼,一方面是巨头对自己业务和模式的认可;另一方面意味着今后的市场环境更为残酷。

翟光龙表示,市场存在竞争非常正常,只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就不怵巨头。他观察到,不少同行还在用当年共享单车的模式做共享电单车,典型的现象就是过饱和投放,抢流量抢用户。

他认为,这样操作的共享电单车玩家大概率会重蹈共享单车覆辙,因为这样的打法毫无门槛,实力强大、资源占优的巨头可以轻松复制,抢走用户和市场。

翟光龙表示,初创企业应该把业务做重,提升核心竞争力。松果过去三年多就是这么做的,在研发、供应链、安全、城市经营、政府事务等专业领域,都进行了大量技术和模式创新,积累了扎实的核心竞争力。即便巨头实力再强、资源再雄厚,它想赶上来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松果可以从容应对。

共享电单车模式最匹配县城

翟光龙表示,松果选择扎根县城做共享电单车,是因为共享电单车是最匹配县城的出行方式。

他认为,大城市公共交通发达而且便宜,用户有太多的选择,共享电单车只是其中一个补充。而县城大多数没有公共交通,一般只有一两路公交车,老百姓要么骑自己的电动车,要么打车,打车体验很差,黑车多,收费较贵,而共享电单车2块钱起步价基本能满足县城居民的出行需求。

覆盖1000县城日订单300万,下沉新巨头松果是怎样炼成的?

事实也证明,共享电单车已经成为县城一个现象级的时尚交通工具。翟光龙分享了一件趣事,过去几年,“松果可能是县城婚车使用率最高的品牌,远超奔驰宝马奥迪。”,很多县里的年轻人结婚,非常喜欢用松果车队,不租豪华轿车了。在很多县城,骑共享电动车是一件时尚而又科技感的事情,再组上一个车队,轰动的效果比轿车还好。

在反风口的地方寻找创业机会

在翟光龙看来,当下风口越来越少的时候,创业者们更应该去寻找那些看起来有点冷门、甚至看起来有点反风口的机会,找到没有开发过的蓝海市场。

翟广龙分享了他的创业心路历程,他说,2017年底松果决定进入共享电单车领域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松果出行疯掉了,那个时候几个领先的共享单车企业已经透露出不太好的迹象,融资也发生了不小的困难,所以松果出行当时入场很多人都不理解。

“18-19 年,共享单车一直是市场上所谓盲目追逐风口的负面案例,也因此很少有人关注到我们,所以我们有一些窗口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打磨业务模式,锻炼团队,夯实基本功,这些都成为我们今天高速发展的驱动力。”

松果发力县城市场,也是反风口的选择,因为其他初创企业和巨头都盯着大中城市,县城市场反而成为空白区。这让松果争取到了非常宝贵的两三年窗口期,从而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甩开了其他对手。

03

缘何是松果笑到最后?

市场机会并不是能够隐藏起来的商业机密,松果觉察到的机会对手也能发现。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松果布局县城市场之后,出行巨头们虽然没有行动,但很快便有其他中小品牌跟进。但最终只有松果稳步成长,直至悄然逆袭为行业第一。这是为何?

精准定位——不是农村包围城市,而是深耕县城市场。

一说到渠道下沉,人们总会联想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松果的战略则与截然不同。翟光龙在演讲中表示,我们(松果)的业务集中在县城,并否定外界传闻松果的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他明确指出,我们(松果)的定位就是县城市场,不去包围一线城市。

覆盖1000县城日订单300万,下沉新巨头松果是怎样炼成的?

要知道,县城市场虽然刚需满满、竞争程度低,但普遍规模较小,需要投入较大的运营精力一城一城去做,是一桩巨头们不愿意去做的脏累重活。因此,其他中小品牌在跟随松果进入县城市场的同时,仍不忘记发力大中城市。但我们都知道资源是稀缺的,中小品牌本来就资源有限,发力大中城市难免需要占用大量自有资源,而与出行巨头同场硬刚却很难获胜。同时进入县城和大中城市,看似左右逢源,实则陷入两线作战双面受敌,反而因为资源分散而难求胜果。

如果没有确立这个精准定位,松果恐怕很难数年如一日地专注于县城市场的开拓,更难达成如今的行业地位。

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

共享电单车不仅是重链条业务,同时也是一场长跑。翟光龙表示,面对巨头的竞争,奉行长期主义,做时间的朋友,练就核心竞争力,才是创业公司生存之本。

覆盖1000县城日订单300万,下沉新巨头松果是怎样炼成的?

在2017年底松果入场时,共享单车行业非常不景气,融资困难让很多初创企业倒闭,连ofo也开始面临困境。松果当时立下目标,一定要在保持业务扩张的同时尽快实现盈亏平衡,决不能依赖融资生存。因此,在这个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松果一开始就奔着可行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而来。

经过全面市场调研后,松果将价格统一定为2元。这个定价非常巧妙,恰好与中小城市的公交票价相同,远低于当地出租车和网约车的五六元起步价。县城居民的出行往往在3-10公里之间,以一张公交票的价格骑着松果电单车,就能实现和打车相近的快速、灵活出行。加上当地往往没有其他共享单车或共享电单车的低价干扰,县城居民认为2元一次物有所值,很快就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

就这样,松果在没有烧钱的情况下,建立起健康可行的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松果已经实现规模盈利,日订单达300万。而不断做重的业务链条,也让松果底盘非常稳健,巨头仅靠资本是很难撼动具有扎实底盘根基的企业。

垂直整合——松果模式构建深度护城河

共享电单车行业复杂且业务链重,松果持续在研发、供应链、安全、城市经营、政府事务等专业领域,都进行了大量技术和模式创新,垂直整合,不断做重积累了扎实的核心竞争力。

覆盖1000县城日订单300万,下沉新巨头松果是怎样炼成的?

翟光龙解释,垂直整合和某些巨头的做法是不同的方向,一些巨头在流量逻辑的驱使下,以用户场景变换为轴,不断延申业务边界,在各个业务端却尽量减重,能外包就外包,能代理就代理。这种流量逻辑在纯互联网应用行业里面也许正确,但是放在交通产业,完全行不通。共享单车的失败已经验证了流量逻辑在交通产业的失败路径。而松果一开始,就在产业的垂直链条上下功夫,不断做重。

当其他品牌还停留在硬件生产设计外包的阶段,松果便已经从供应链2.0向3.0进化了。不但自己设计车型,还全面介入硬件生产制造,推进新物种研发和自有智能化工厂。

覆盖1000县城日订单300万,下沉新巨头松果是怎样炼成的?

与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相比,松果电单车在安全、续航等相关性能上都要更加强大。比如:首家将 H 型钢应用在共享电单车车轮毂上,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其增韧防护装甲可承受25吨重汽车碾压10次而无破损;氩弧焊接防锈蚀铁质车架可承受30万次200kg负载;续航方面更是率先达到70公里等等。

在服务方面,松果没有像其他品牌那样业务外包,而是坚持以自营为主,自营城市在9成以上。从硬件维护、换电挪车、安全建设、客服到政府关系建设等均由自有团队承担,这就有利于快速响应,提升效率。同时松果还加大科研投入,自主研发了路网系统,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县域城市路网数据。通过技术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同时也为城市交通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精确定位、长期主义和垂直整合这三点结合在一起,松果便在正确的时间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并通过不懈努力做出正确的事情。松果在三年多时间里一城一城地扩张经营,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下沉市场共享电单车老大的位子。

04

没有风口,只有市场规律

前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以至于在国内创投界盛行风口论。当时有名言称:当风口来时,就算是一头猪也能飞起来。即:他们认为,创投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捕捉市场机会,只要抓住机遇即便实力欠缺仍可以坐收红利。

然而人口红利来得快、去得更快,如今风口论变得庸俗可笑、不合时宜。很多所谓风口,初期看似光鲜靓丽,却往往经不住时间考验,最终沦落为一地鸡毛,比如说直播、O2O,还有我们熟知的共享单车等。

松果的成功证明,共享出行没有所谓的风口,只有产业规律。渠道下沉不是行业的风口,而是适合企业个例的精准定位。这个结论,其实可以推广到所有行业,即:世上没有风口,只有市场规律。

而企业要做的就是,如翟光龙所言那样:尊重产业规律,做时间的朋友,就有信心一直站在产业变革的潮头。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