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胡太后(北魏胡太后小说)

对此,史书明确有言:“后姑为尼,颇能讲道,世宗初,入讲禁中。积数岁,讽左右称后姿行,世宗闻之,乃召入掖庭为承华世妇。”

北魏胡太后(北魏胡太后小说)

入宫后的胡氏最为人注目的,便是生皇子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为皇家诞下龙种,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后宫所有女性的努力方向,一旦有了皇子,母凭子贵自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北魏实行的却是“子贵母死”制度,一旦皇子被封为太子,便要效汉武之钩弋夫人,以防外戚做大乱政而将太子的生母处死,所以,后宫的女人都怕率先生儿子,这风险实在是太大了,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如此凶险之地,谁也不愿去当这“出头鸟”。

我不知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这被后世称为“元姑娘”的婴儿竟能立为皇帝,这可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够瞒人耳目的,肯定是作了长期并周密计划,如后世所传“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一样神奇,如此来看,我又有些相信孝明帝之死可能真是被胡氏所害了。

纸毕竟包不住火,也许这偷梁换柱的的伎俩,只能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待政局安稳后,胡氏便诏告天下,立3岁的宗室子元钊为帝,由于在位极短,后人只以北魏幼主称之,大权自然还是被胡氏牢牢掌握。

但是,胡氏翻云覆雨地妄为,还是引起了手握兵权的那些骄兵悍将们的不满,特别是与孝明帝有翁婿之亲的尔朱荣,在高欢和侯景等人的不断鼓动下,勤兵拥众,打着为明帝复仇的旗号挥兵南下,攻入洛阳。

随后,尔朱荣便将包括胡氏和幼主投入黄河淹死,继而在河边将二千余官员全部斩杀,史称“河阴之变”,惨烈异常;胡太后死后,中枢无人掌控,北魏王朝四分五裂。各地军阀割据,战乱迭起,“文武解体,土崩鱼烂。”六年后,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历时近一个半世纪的北魏宣告覆灭。

然而胡太后在孝武帝即位后,还以皇后之礼安葬,谥号为灵皇后,后世遂称其为宣武灵皇后。

史家及后人对胡太后的风评是相当不好的,《魏书》作者魏收在书中写道:“灵后妇人专制,委用非人,赏罚乖舛。于是衅起四方,祸延畿甸,卒于享国不长。抑亦沦胥之始也,呜呼!”

但是,无论是在《魏书》的字里行间还是其他史书中,对她执政时的功业还是多有赞颂之辞,至少在前期,她还是位合格的政治家。

史书说她不仅天生丽质,知书识礼,而且还会武功,是一个文武兼资的大美人;并且还精通佛理;处主少妇壮之时,她弄权杀伐,行威震朝,朝纲肃整,百官膺伏,却又极喜床第之事,前后如黑白两重天,最终把自己弄去了那滔滔黄河中。

后世对她谴责最多的,是她毫无顾忌的宣淫,在这方面她是不弱于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后的,但同如武则天、冯太后这样狠辣凛冽的女人相比,她又是最重情的,最能说明这一点的,莫过于她同那位叫杨华的情感纠葛。

杨华是北魏禁军将领,史书有传,貌美且很有文才,胡太后极为喜欢,便不顾一切地交往,杨将军心虽不安,但最终还是拜于石榴裙下,后来杨华惧惹祸伤身,遂出走南朝,胡太后大为伤心,悲恸中写下著名的诗句《杨白花歌》,以诉思念之情。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这首诗凄婉情深又大胆豪放,为中国文学史上北朝诗歌的代表作,熟悉北朝文学必是知道的,她比兴手法的运用,远迥于骠悍豪迈之风,形象的表达出了失恋女子的娇慵无力的伤心之态,其百啭愁肠之情让人不忍卒听,故而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明代文学家钟惺有评曰:“妙在音容声口全然不露,只似闻闲说耳。”

广元千佛崖,大部毁于民国川陕公路的修建

于是,后世便将她也列入专政弄权,误国红颜的坏女人中去了,言其为“肆情淫乱,为天下所恶。”虽是过激之语,但反映的却也是时人的一种看法或偏见,而作为胡太后来说,落得这样的评价,实在是可惜她一生的努力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因她自幼与佛教结缘,当政之际,广建寺院,大力开凿石窟,如著名的龙门石窟;而我们广元有着造像950余龛,7000余尊的千佛崖,据考证始于505年,便正是在她在位之时开凿,我作为在长期在广元工作和生活之人,对胡太后当深鞠一躬,权作敬意。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