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冠皮具怎么样,中国人名字的结构一直在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

汉语人名系统中,属于人的专有名称的有姓(氏)、名字、别名、乳名、绰号。过去还有谥号和美称。姓和名(字)是现代汉语社会中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名称,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

姓(氏):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和氏本有分别,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后来说姓氏,即指姓。南宋郑樵的《通志·氏族略序》(116:“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中国人名字的结构一直在随着时代变迁

汉族人究竟有多少姓,尚无精确统计。北宋时编的《百家姓》收集488个姓。明代的《皇明千家姓》收集1968个姓。《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现代汉族姓氏930多个。除单姓(赵、钱、孙、李等)、复姓(欧阳、司徒等)外,还有双姓,多见于旧时已婚妇女,一般无正式名字,双姓后加“氏”字即作为称呼,如李杨氏(夫姓李,父姓杨)、刘张氏(夫姓刘,父姓张)之类。

名字:人的基本名称,一般是一生下来时被人们赋与的,也有少数是成人时自己选择的。名字是任意起的,但有些又有限制,比如一个家族同一辈人的双字名中的前一个字按照家谱的规定是相同的,如志刚、志强、志新。

别名:基本名称(或正式名字)以外的名字,包括“字”、“号”、”乳名或小名”、“假名”。“字”是根据本名的涵义另取的别名,如班固字孟坚,岳飞字鹏举。“号”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名,后来也泛指名以外另起的字,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以后在士大夫之间起别号之风尤盛,有多达十几个的。字和号皆为美称。古代男子二十而冠。《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周礼注》:“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焉。”

假名:包括艺名、笔名、法名或其他代替真名的别名。如麒麟童是周信芳的艺名,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一行是张遂的法名,朱红灯是义和团早期首领朱占鳌的别名。

中国人名字的结构一直在随着时代变迁

乳名或小名:小时候起的非正式的名字,长大后在长辈口中有时还沿用。

绰号:也叫外号,由周围的人给起的补充名,常常是根据人物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而起的,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泥人张,烤肉宛。

属于人名范畴的,还有所谓“谥”。谥为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忠武”,岳飞谥“武穆”。 另外,过去还有以官称、以地称的,如嵇中散(嵇康),杜工部(杜甫);孟襄阳(孟浩然),韩昌黎(韩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名的结构发生不少变化。例如,旧时的谥号早已废除,避讳之说(如丘之为邱,则以避孔子讳而加阝)也不复存在;今天的中青年一般不再有字和号。现在人们的正式名称就是姓(氏)和名(字),各种证件也只要求记录姓名。

中国世袭的姓氏制度始于周朝。当时只是贵族有名有姓,而一般平民有名无姓(这一点与古代希腊、罗马相同,奴隶也是有名无姓)。复姓是后来出现的,而且多是从官职和封邑而来的,如公孙、司马、上官、司徒、欧阳等等。复姓变化较大,不少人把复姓改成了单姓,如公孙改姓孙,钟离改姓钟。自古以来,姓氏变化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所谓赐姓。唐代封建帝王赐姓最多,所以李氏遍天下。

名字最初主要是单名,隋唐以后双名渐多,此后1000多年双名一直居于优势。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