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怎么样,山东昌邑在哪
我有位老师叫张笑天。不管你熟悉不熟悉,我都愿意再郑重地介绍一次。我不说他的业绩,只说他这个人的人品和格局。
我从渤海边的山东昌邑,到吉林长春拜访张笑天老师。我买了火车票后,就发信息告诉张老师。他回信息说,欢迎你来长春。我到火车站北站B2出口接你。天寒地冻的,老师还亲自接站,一时感动不已,急忙推辞。我的信息还没发出,信息又来了,“安排你们住清华宾馆可好?”师长的细致和善意如同春风十里,这种言传身教放大着安和的暖意。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深以为然。与品德高尚的人接近是一种幸福,久在兰丛,满身馨香。
我认识张笑天老师是在2008年冬。那时,我除了忙工作,业余时间多是做家务带孩子看肥皂剧,在电脑上玩小游戏。与同事打扑克,争先恐后,热火朝天。偶尔看一眼《读者》这类心灵鸡汤。生命中所有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的。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听人说要举办一场文学座谈会,著名作家张笑天参加,如愿意听,可以旁听一下。我想看看大作家是个什么样子,就一个人去了。座谈会在市招待所一个小会议室里,圆桌上摆满了写了名字的牌,小城有名气的文人,参加座谈并发言。虽然我已经出过一本书《泅渡》,但我是个默默无闻的旁听生,找个后排角落坐下听。这个座谈会上其他人的发言,我全都忘记,一个字也记不起了,我只记住了张笑天的一句话:“创作是件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时间久了,必有收获。–张笑天”张笑天老师与我交谈了一段时间,还把这句话写在我的笔记本上。
2010年10月,无知者无畏的我,在宣传部领导的支持下,不自量力地开始筹建昌邑市作家协会。除了自己的万丈傻气,朋友敲打的退堂鼓震天响之外,我一无所有。我与张笑天有一面之缘,他可能都记不起我的样子。好在,我留了他的电话。考虑再三,我壮起万千胆子也没敢打电话,怕被礼貌地拒绝。后来我十二分胆怯地用手机发了一条短信,问张笑天老师能不能担任昌邑市作协的名誉主席。信息很快回了,同意。一个省的文联主席兼作协主席,能出任县级市作协的名誉主席,我当时高兴傻了。接下来,我得寸进尺,请张笑天参加昌邑市作协成立大会并讲话,他又很快回复,同意。那时,我并不知道张笑天老师有多忙,时间有多么宝贵。从吉林长春到山东昌邑,他要放下许多工作和创作任务,一路辛劳赶来,然后连夜赶回去。现在,我明白了名人光鲜背后的诸多辛苦,非常感动感激。张笑天是一个光源,他把周身的光散射到他到达的地方。像我这样长期习惯了黑暗的眼睛,这种光的照耀是一种启明和导引。
事物的命运是一只巨大的轮子,转着转着,就把善意和温暖带进现实,把经典和永恒带给时间和历史。昌邑作协——在围墙之外的一棵不起眼的野树,慢慢长高,树边的光源依然高高照耀,并时时散发暖意。作协成立五年了,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写信给张笑天老师,张老师的大气和格局,尽在字里行间,几句点拨,给我战胜困难的底气和勇气。
乙未年初冬,我和作协的副主席李发宁、理事任照利,第一次到长春拜见张老师,面对面汇报昌邑作协的工作。这是一次靠近辽阔烟霞和人间本味的学习机会。我荣幸得到张老师送的两箱子书,这是他的部分著作。书,厚重纯美,墨香萦绕。我捧读多日,受益匪浅,珍惜而感恩。张笑天老师的创作量已经达到四千万字,现在他依然在创作,且佳作频频。这在中国文学史和电影史上也是凤毛麟角。中国文人中值得我敬仰的,张笑天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读张笑天的作品,是一部长篇小说《天之涯 海之角》,浩浩长卷八十万字,拿在手里厚重大气,我一口气读了半个月。文字带给我一个未知的过去和远方,我被一层层的精彩和魔力牵引着往前走,跟着书中昌邑前辈的足迹,栉风沐雨下南洋,做丝绸生意。前辈的辽阔和豪气,喜悦和悲伤,爱恨情仇尽在字里行间。这本书我是在寒冷的冬天读的,书中异域雅加达的那种暖和热,将寒冷的日子和生活的辛苦冲淡许多,留下了诸多的美好和感动。这部长篇小说是张笑天老师出国实地采访,为故乡昌邑特别创作的。那时我就想,许多人不像我这样喜欢读书,张老师这么棒的作品,拍成电视剧就妇孺皆知了,人们就能通过电视画面领略到书中的那些大美,我一直有这种期待。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不了,还会有后来人去做这件事。我很期待有一双识宝的火眼金睛,期待金子般的《风雨南洋》精彩亮相,期待昌邑的历史和人文,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不多回忆了,只说眼前。长春下雪了,零下十六度。冷,从我们走下火车就一直不动声色地紧紧跟随,先是手脸耳朵冷,后是身上冷,但见到张笑天老师后,我们心里感受到的暖,就冲淡了天道的冷。张老师和朋友站在出站口等,送我们到清华宾馆住下,陪我们吃晚饭,并给我们安排好了第二天的吃住行游,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和熨帖,亲人般的温暖,一直环绕在我们周围,让远来的我们感动着幸福着。我感觉自己不只是拜见德高望重的老师,而是看望长辈走亲戚来了。
听说张老师要带我们到长春电影博物馆参观,我就聊发少年狂,一脸馋涎欲滴的样子。很像一个馋嘴孩子,屏住声息,坐在桌前眼巴巴期待着一顿饕餮大餐。电影伴随我长大,时隔几十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这几个字,依旧在我脑海里金光闪闪。因为每当电影开始正片的时候,这几个字就跳出来不停地闪,看到这几个字,我就条件反射地竖起耳朵瞪大眼。听人说过,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我做梦都想知道那些记忆深处的电影,是怎样拍出来的。
乡村里的露天电影,县城的电影院,再到现在的电影城,陪伴我们一路走来,回想物质贫乏的日子和平凡辛苦的生活,我就为电影这个物质又精神的礼物,而感激感恩。电影是送给我们多种美好和多种生命内质的载体,电影内外宽广的人文背景和道德之光,润泽我们的心灵。电影中无数闪烁的光影、声音和画面,无数微笑和悲痛,无数深情和无情,轻轻颤动,狠狠冲撞,把一个可知可感可爱可恨的世界给了我们。我们的哭,我们的笑,我们的愁怨和坚强,都能在电影的世界里找到根基。我们享用着电影人赐予的美好,留下了镶嵌在生命历程中的精神印记。
张笑天老师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过多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末代皇后》等经典大片,都是张笑天老师参与过的作品。我们知道这种经典历史题材,没有金刚钻般的熠熠才华,没有精神硬度和艺术高度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在这些大片的展台前,认真观看图片实物及各种介绍,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小声地互相交流。我在记忆中的那些漂亮的电影海报前,兴奋地啧啧称赞,摆拍,咧嘴,留影。张老师只是笑笑,并不多说。
我留意到张笑天老师在展台前驻足沉思。对张老师而言,密布的时间皱褶里,盛满陈设在这里的自我和他人。许多的人和物,声音和信息,虽然在周围的空气中隐遁,但在思想的光影里与他对话。他看着眼前布置的场景和实物照片,品味这些多年前的生活元素,回忆起过往的岁月了吗?不用问,答案是肯定的。他是最能读懂各种馆藏和背后的故事的人,他是这个电影博物馆众多精神财富的见证者和创造者。我们这一行人里,他是最有资格说话的,而他只是沉默,一种含弘光大的沉默。最深的情感是深藏在海底的暗流,虽然沉静却极有力量。他不用言语和行为来展示和表达,就像人静静地望星空,星空和人对话,人和星空浑然天成循环为一个整体。这个磅礴的整体,我能看得出来,但我的精神能量不足,还不能够进入。
记得张笑天老师多年前讲了他亲历的事。那年他一个人坐火车出差,坐了卧铺,卧铺对面有几个人,海阔天空地谈天说地,大谈**见闻,大吹大擂。不管他们说得多么不靠谱,张老师一声不吭。这几个人压根也没把张老师放在眼里,其中有个人想引起他注意,就问他一个**的事,张老师去过**,很简单地回答了他们。他们一愣,就问,你是干什么的?张老师沉静地说,我是作协的。他们很诧异,说,做鞋还做到**了?知道得这么多。张老师笑笑没说话。人的才华和格局,豁达和从容,除了天赋外,是靠各种历练、磨炼和修为支撑起来的。我觉得,文学大家的格局走到上端,就是安和与温暖,宽广和包容。张笑天老师就是这样的人。
长影的一位领导陪同我们参观。穿过一个院子时,她指着一栋楼说,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办公楼,现在还用。张老师笑了,指着其中一个房间窗口说,这是我的办公室,我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张老师在这个看上去寻常的房间里,历经寒来暑往。在这个房间里,张老师创作完成了许多记录中国历史大事的精彩作品,他蓬勃旺盛的创作激情,喷薄而出。房间里明亮的灯盏是春上的钩月,夏夜的繁星,秋天的云和水,冬天的光和暖。他在文字里与历史对话,与当代和未来对话,述说着诸多生命形态,让作品充满了鲜活的生命质感,也让小小的房间覆盖了不凡的人文气息。文学是灵魂起舞的载体,美好与文明的启智之水,滋养洗涤我们的身心。张老师写小说,也写电影剧本,左右开弓。我认为电影比小说等艺术形式更能形象化清晰地表达人和世界。电影直观的辨识度,文学隐喻的混沌之美,是它们各自不同的优点,张老师能够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普通做成了不凡,从寒冷里生长出温暖。张老师对世界的感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格局阔达,散射的光和暖照亮当代,更是通向光明未来的一把钥匙。一些看似普通的人和物,背后的深邃是经过慢慢探究才能知晓的,他们的光焰价值,后来人能够慢慢感知得到。对一些人和物的评价,时间是试金石,诸多的伟大和不朽也是后来人赋予的。
长影的领导陪同张笑天老师和我们将各种与电影有关的地方走了一遍,我们还参观了历史上著名的“十六放”,这是国家领导人审查电影的放映室,难得能见到这里的一切,平时很少对外开放的。
我们一行人簇拥着张笑天老师从长影出来,雪依旧簌簌下落。人、物、风景都是清平世界的外在,美和善的力量默然滚过,浮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脸上。放眼望去,这个冬天真美。寒彻抑或璀璨,如同电影一幕一幕追逐、铺展。那时那刻,我心中重重叠叠的光明,从远至近,长长短短,一线一线不停地闪着暖。
写于2015年12月8日
再记:
我把这篇文章,连同一篇《雪国笔记》,用电子邮件发给张笑天主席。张主席用手机给我发来短信。“凤霄你好!在隆冬季节,看了你发来的两篇文章,如沐春风,暖意融融。你的文字很美,优雅间蕴藏真挚,还有童真,特别是写我的那篇,感动之余,颇觉赧颜,我远没有你笔下描述的那般完美,我本来就是个普通人。不要相信那些惯以导师名流自居的人,他们往往是欺世盗名者。人,本分一些才真实,能做到这一点就知足了。谢谢你这样近距离地给我画像,虽然光环有好几圈!哈哈,祝新岁文祺!”读到张主席的短信,我仿佛看到一脸笑意的他,温和,宽厚,真诚,对小辈的鼓励教导和期待,尽在文字之中。
2015年12月3日,我与张笑天老师握手告别,相约2016年4月,在山东昌邑第四届著名作家二月兰笔会相聚,他欣然应允。2016年元旦,我给张笑天老师发去贺年短信,张老师发来短信:“凤霄伉俪新岁康乐!”春节前,我寄去山东老家的特产昌邑大饽饽,不见回音。我心里疑惑。往年,我寄去家乡的特产,张老师都会回电话或信息。春节,我给张主席发去贺年短信拜年:“祝张主席:新年吉祥!万事通达!附上口占的两首诗贺年!”
七律·猴年一咏
花潮汇福聚春丘,大圣归来阅万洲。
红引梅妃拈笑意,绿催竹赋竞风流。
心升皓月清能鉴,云步金阳艳亦留。
马上封侯生巨翼,连赢时道跃寰球。
七律·猴年再咏
春来福至夜星连,远眺心花放幕烟。
冬有雪兮梅有道,梅来君悦道不迁。
云霞松鹤翩跹影,香径山岚锦瑟天。
四季群芳开宝鉴,好收珠玉乐惊仙。
我发去贺年的短信诗词,依旧不见回音。往年,文采富丽的张笑天老师都会与我和诗的。我心里开始不安,我知道他嗓子不好,说话吃力,不愿意打电话搅扰他。心中猜测并安慰自己,张老师一家可能到外地旅游了,回来就会给我信息的。可万万没有想到,待我接到张老师的消息,便是他仙逝而去。
2016年2月23日下午,我看到张笑天老师儿子张夷非告知老师去世的信息。瞬间,我心痛。沉痛万分,我旁若无人地大哭起来,大泪滂沱。泪不是流,是喷的。泪眼朦胧里,我拨通了张笑天老师的电话,我很不相信,这不是真的!但一个清晰的声音告诉我,张笑天老师离世了。放下电话,我大声哭,不管别人异样的目光。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总有些猝不及防的变故,让人扼腕喟叹,有时候,一别就是永诀。张笑天老师的音容笑貌仍在,我和老师却生死相隔,我再也看不到听不到,再也握不住那一双温暖的手……
2月24日晚,在济南办事的我,坐高铁直奔北京,时任昌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李志为,25日凌晨2点到达北京。我连夜为张笑天主席写了挽联:“四千万字雄才椽笔为文为艺名可垂世,七十七年高德巨星利国利民容犹笑天”。
25日早上6点,我与李志为部长见面。8点,一同赶赴北京八宝山梅厅,代表张笑天主席的家乡昌邑,参加张笑天的告别仪式,并敬献花圈,花圈上悬挂了我写的挽联。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实,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吉林省原省长洪虎等社会各界500余人,参加了张笑天先生告别仪式,送别这位可敬的著名作家、著名艺术家。
2016年春节,我给张笑天老师的夫人杨净寄去昌邑的大饽饽,知道杨老师身体还好。时过几年,每当回忆起张笑天老师,我还会想起寒冷冬天里他那双温暖的手,还会泪如涌泉……
附昌邑作协网站上发的新闻:
昌邑市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张笑天逝世
2016年2月23日,中国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张笑天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7岁。当晚10点,长影集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长影老领导张笑天今天下午因病在京逝世,哀悼!写下佩剑将军的您,无需佩剑,以笔代剑,成就影史佳话!
2月25日上午,昌邑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志为与作协主席姚凤霄代表家乡,赶赴北京八宝山梅厅,参加了张笑天主席的告别仪式,并敬献花圈撰写挽联: 四千万字雄才椽笔为文为艺名可垂世,七十七年高德巨星利国利民容犹笑天。
张笑天主席逝世后,吉林省委、省政府发来唁电,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蒋超良敬献花圈,并委派省政协副主席刘丽娟、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专程参加告别仪式,向张笑天主席的亲属表示慰问。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实,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吉林省原省长洪虎等张笑天生前好友和社会各界500余人前来参加告别仪式,送别这位可钦可敬的著名作家、艺术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延边州委书记庄严,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雪健,原主席、著名导演李前宽夫妇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吉林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老干部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长春市委,延边州委、州政府等部门、单位分别以唁电、敬献花圈等形式表示深切哀悼。
张笑天,祖籍山东昌邑张家车道村。中国著名作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副主席、吉林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张笑天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七部:《雁鸣湖衅》、《严峻的历程》、《归来吧,罗兰》、《爱的葬礼》、《中正剑之梦》、《永宁碑》、《死岛情仇》。中篇小说40多部。创作集有《张笑天短篇小说选》、《张笑天中篇小说选》、《家务情官》、《她微笑着走向牢门》、《追花人》、《黑十字架》、《春眠不觉晓》等。发表20余部电影文学剧本,有12部拍摄成影片,其中《佩剑将军》,《家务清官》、《她从雾中来》、《末代皇后》受到好评。
张笑天是享誉全国的著名作家、影视艺术家。一生创作小说、影视文学剧本数百部。陆续出版了《张笑天文集》数十卷,4000余万字。电影剧本《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佩剑将军》《末代皇后》《七七事变》及小说《雁鸣湖畔》《前市委书记的白昼和夜晚》《抗日战争》等许多代表作品家喻户晓。
2010年10月昌邑作协成立,张笑天专程从长春赶到昌邑参加作协成立大会,发表讲话,担任昌邑市作协名誉主席。作协内刊潍河文艺创刊,张笑天题写刊名,给予大力支持。张笑天多次回昌邑参加文化活动及调研昌邑丝绸的历史,创作出版以昌邑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天之涯 海之角》。
2015年12月,昌邑市作家协会主席姚凤霄、副主席李发宁、昌邑市作协理事任照利一行三人赴吉林长春拜望张笑天先生,汇报了昌邑作协五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却没想到这次拜望成了与张老的永别。文星陨落,沉痛哀悼,张笑天主席千古!
2020年10月15日,作协成立十周年,回望艰辛而充满理想的历程,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一地的文化发展和繁荣,要有多少坚强的臂膊托举,有多少无私奉献,有多少辛勤和才华支撑。昌邑市作家协会从成立时的58名会员,到如今的110名会员。十年里,1人加入中国作协,四人加入山东省作协,2人加入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几十人加入潍坊作协,几十人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们的创作成绩斐然,获得全国省市的各种奖项,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山花》等文学期刊,出版几十本文学作品。作协的各项工作有声有色,著名作家走进昌邑二月兰笔会举办六届,在全国很有影响,名声在外,成为昌邑市的一个文化名片,对宣传昌邑做出较大贡献。作协的文学照亮生活大讲堂,会员的文学沙龙,一直坚持不懈,培养了一大批水平较高的作家。
回望十年历程,泪眼中有欣喜。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昌邑市作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努力下,越来越充满勃勃生机!
姚凤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等。首届齐鲁文化之星,山东省昌邑市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泅渡》散文集《幸福启航》《潍河长歌》《凯风自南》《一叶慈悲》。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山花》《飞天》《西部》等。曾获人民文学社美丽中国全国征文奖、冰心散文奖,山东省散文排行榜等全国、省几十种奖项。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