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宝成驾校怎么样,宁阳县城
宁阳故城即今县城所在地,略呈正方形。
北齐文宣帝移置平原县治所于汉宁阳城北十七里,即今址。
北宋始筑土城1162年(金·大定二年)和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曾先后增修。1511年(明正德六年)被农民义军拆除。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为外砖内土,周四里五十步,高二丈四尺三寸,顶阔一丈,趾厚二丈,门楼四座,各高一丈三尺五寸。角楼四座,各高五尺六寸。腰楼四座,各高六尺九寸。四门登城台阶路各一条。东门称寅宾,旧名望泗;西门称宝成,旧名临洸;南门称迎薰,旧名迎恩;北门称拱极,旧名瞻岳。护城河深八尺,阔一丈二尺,蛇眼诸泉四面环绕,旧设板桥,1689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城门四桥,均以石筑。
县署居城中心,故址在后建的学宫(文庙)。1297年(元·大德元年)徙置学宫西,1300年(元·大德四年),被农民义军拆除。明万历、清康熙、乾隆年间几经增修,至1882年(清·光绪八年),堂、庙、部、院、衙署具备。建有照壁、大门、仪门、牧爱坊、大堂、二至五堂、厅事六房及花厅等。
城内分设东、西、南、北四街。东街有东南隅、东北巷;西街有西北、西南两巷;
北街有白衣堂、城隍庙两个小巷;南街路东有徐家巷。部分古建筑和几十家小商店设于四街。元大德初年,县署西迁建庙。初建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等。1335年(元·至元元年)建东西庑,1539年(明·嘉靖十八年)修泮池、增修禅室十八间,有十八罗汉塑像。殿前有钟鼓楼。殿后是伞形砖塔,高十多米。1567年(隆庆元年)建琉璃障壁,高1.5丈,宽2.1丈。1588年(万历十六年)建金声玉振坊。1559年(万历二十三年)建棂星门。城东门里路北是宝相寺(今东广场),俗称大寺。寺内大殿系宋代建筑。
东街路南是清末建的天主教堂(今县机关第一招待所),为德国人所建,系规模雄伟、金碧辉煌的中式建筑。东北隅有城隍庙,后大殿有城隍塑像,东西廊房有十帝阎君塑像,庙前有广场、戏楼,庙门东侧建有鲁班祠。日伪时期拆除塑像,改建伪警察所,后为小学(今原十六中校址)。
南街路西有圣邻书院,为1882年(清·光绪八年)所建;1903年改为高等小学堂,日伪时期为新民会址。西侧是三义庙,曾作侵华日军顾问室。西街有明南京刑部尚书吴崇礼的过街石坊,路北是吴氏祠堂,内有吴崇礼彩色塑像(今宁阳县饮食服务公司址)。又西是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系光绪年间建,有礼拜堂、谈道所、学道房等(今东风旅社址)。西北隅有关圣庙,白衣堂故城四关,东关有明嘉靖年间所建东岳庙,明翰林学士许彬墓、碑。另有三里泉、蛇眼泉。南关有义姑庙、吕祖祠。西关有火神庙、关帝庙。北关有北阁,系斗拱式建筑,阁楼内供奉神医华佗塑像。
建国前,故城垣因天长日久,不断坍塌毁坏,加之1948年宁阳解放前,固守在城内的国民党新五军随意拆砖筑垒,造成残破不堪。建国后,其它古建筑也陆续拆除新建,故城面貌全非,现只存文庙大成殿。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