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芝堂护肤品怎么样,九芝堂护肤品怎么样好用吗
央广网兰州6月28日消息 (记者 魏怡)曾经,渭源县被确定为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甘肃省深度贫困县;如今,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当地逐步发展出“薯药”两大支柱产业。2021年,渭源县年产药材9.1万吨,相继获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渭源白条党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马铃薯原原种年生产能力突破5亿粒大关。
今年以来,甘肃省“强县域”行动全面推进。渭源县秉承“南薯北药、薯药强县”产业发展思路,抓主抓重、提质增效,锻造形成“中药材、马铃薯、种子种业”等八大产业链,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追赶发展。
“533”体系破解小而散困局
渭源县南部地区,尤其是会川镇、五竹镇、田家河乡、祁家庙镇等乡镇,属于西秦岭末端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马铃薯良种繁育区域土壤主要为黑垆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钾素,有机质含量高,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
甘肃省渭源县五竹马铃薯种薯产业园内的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大棚 (央广网发 魏怡 摄)
尽管禀赋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渭源县马铃薯产业面临着种植面积小、种植区域散、基础设施差、科技投入少、无法产业化、市场份额小的困境。
“以前重点扶持的是户,政府统一采购苗种,然后发到户,收获的时候再统一收购,经过简单加工后进行销售,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俊斌告诉记者。
破解小而散的状况,改变产业结构、增加产业投入、优化产业机制,对于渭源县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良种将给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巨大的提升。为此,渭源县马铃薯产业突破率先从良种繁育开始。从2019年开始到2021年,渭源县实施了马铃薯良种、制种大县项目,每年投资两千万元,逐步建立完善了“茎尖组织培育脱毒瓶苗——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繁育原原种——高山隔离繁育原种——大田繁育一级良种”的马铃薯种薯梯级扩繁体系,并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地区首个工作站,建成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并引进优质种质资源160个。
马铃薯原原种和种薯标本 (央广网发 魏怡 摄)
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站长李建武告诉记者:“渭源县这几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大大提高了马铃薯产业的技术支撑,再加上本身的资源禀赋,渭源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
目前,渭源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面积32万亩,原种繁育基地5万亩,一级种基地27万亩,商品薯8万亩,生产脱毒瓶苗2万5千多万株,原原种12571万粒。渭源县各种品种的系列种薯已销往新疆、内蒙古、青海、陕西、云南、贵州等10多个省区和甘肃省内各地,年销售量达到50多万吨。
马铃薯脱毒瓶苗 (央广网发 魏怡 摄)
马铃薯的“渭源芯”之后,“533” 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接下了渭源马铃薯产业规模化的接力棒。
“‘533’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具体就是实行了统一规划地块、统一开展培训、统一提供良种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销对接;构建了分户生产受益体系、绿色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业保险保证体系;落实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承包责任制及县乡干部包抓责任制。可以说,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改变了之前我们渭源县马铃薯产业小而散的发展困境。” 赵俊斌说。
今年,在打造马铃薯产业集群方面,渭源县还将以建设“全国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为目标,加强种子种苗研发,扩大种薯繁育,推进马铃薯主食化,着力延伸马铃薯系列产品精深加工技改,提升马铃薯产业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了小而散到大而优的转变。
马铃薯原原种 (央广网发 魏怡 摄)
切片到饮片 药材变药“财”
“端着金饭碗要饭”是以前做中药材的客商对渭源县的一句评价。据《渭源史话》记载,渭源县北部地区自明代万历年间便开始驯化
种植中药材,已有500多年的中药材驯化种植历史,自古就有“千年药乡”“党参故里”的说法。
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鹏告诉记者:“‘端着金饭碗要饭’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确实是当时真实的写照。从刚开始老百姓零散地种植,到后期老百姓自发地在产地进行粗加工,然后再到市场销售,产量和价格一直都上不去,整个产业的发展也确实缓慢。”
为此,渭源县依托中药材种植优势、适宜仓储优势、加工增值优势和区位市场优势,打出一套“组合拳”,破解发展瓶颈。
陈鹏向记者介绍,按照道地中药材发展格局,大力推广规范标准化种植道地中药材,形成以新寨为中心种植白条党参,会川为中心种植当归,莲峰为中心种植黄芪的“三中心”产业种植布局。同时,为保障基地种苗品质,通过与繁育科研机构合作,采用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分散种植的方式,开展集约化、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面积达2.8万亩。
甘肃省渭源县中药材连片种植区域 (央广网发 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 供图)
“2021年我们完成中药材种植约36万亩,按照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的做法,建立中药材高品质标准化核心生产基地8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党参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13%,占全省的20%左右。” 陈鹏说。
截至目前,渭源县取得《药品GMP证书》企业30家,分别占全省、全市总数的20%、43.5%,主要生产品种为渭源大宗地产中药材党参、当归、黄芪、甘草等,成为北京同仁堂、康美药业、湖南九芝堂、宛西制药、步长制药、云南白药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原料供应合作企业。
甘肃省渭源县佛慈红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央广网发 魏怡 摄)
有了规范化种植,就需要在精深化方面继续延链补链重点发力。陈鹏介绍,全县中药类加工企业73家,中药类加工合作社604家,年加工能力7万吨左右,加工产值6.96亿元。“我们继续加大中药材加工企业招商力度,工业集中区入驻中药加工企业达46家,占入园企业的72%以上,形成中药饮片5万吨、中药提取物0.2万吨的生产能力。2022年第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完成产值2.2亿元,产值增速33.52%。”
今年以来,渭源县以建设“全国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和“全国精致饮片加工基地”为目标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闭环发展的产业链条模式,在中药材加工产业方面,重点从配方颗粒产业链、中医药有效成份提取产业链、饮片加工产业链、康养保健产业链、医药化妆品产业链等方向强链补链,推动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
甘肃省渭源县中医药产业精深加工产品 (央广网发 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 供图)
“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建成以渭源工业园为主的精深加工区、以会川工业园为主的精致饮片加工区、以专业村为主的产地初加工区,做强渭源白条党参品牌,促进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园区化、工业化、品牌化转型升级。”渭源县农业局副局长李霞向记者介绍。
渭源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到“十四五”末,新培育省级马铃薯龙头企业4家,规范提升马铃薯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脱毒瓶苗、原原种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8亿株、10亿粒,马铃薯产品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建成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4万亩、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以上,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