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种植药怎么样,种植新品种有什么

开门见山,先用权威数据“实话实说”:

最新审定的玉米品种,约2/3的很快就是“消声灭迹”了——小麦品种也大概是这个比例。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现在审定渠道增多,审定的品种“井喷”,虽然出现好品种的概率增加,但出现“赖品种”的数量肯定多了很多。

按照“二八定律”划分:

20%的品种属于【不错的品种】;

20%的20%=4%,约5%左右的品种属于【上等品种】;

4%的20%=0.8%(千分之八),约1%的品种属于【顶级品种】。

以玉米品种为例:杨大海,韩俊强的观点与@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的观点,基本一致。

再以小品种为例:查阅近几年的审定公告,?能够审定的“亩产构成”大于650公斤+抗病鉴定有“一个中抗以上”的品种+审定的最低亩产不低于520公斤=5%左右,?能够审定的“亩产构成”大于700公斤+抗病鉴定有“2个中抗以上”的品种+审定的最低亩产不低于550公斤=1%不到。

所以说,新品种≠好品种。

一个小麦品种“真好”或“假好”,需要在审定之后经过4年左右的考验,因为,号品种是“大浪淘沙,沙里淘金”出来的

下图,是国家审定委员会评审专家接受报社采访的态度。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好品种是至少经过4年左右的不同的减产因素考验,能够【大浪淘沙,沙里淘金】出来的,不是某个公司或某位专家“说好就好”的。

换一句话说,品种育成=育种家“买了彩票”,品种审定和开始推广=种业公司“买了彩票”,能不能“中奖”或“中大奖”,更多的是运气了。

正如作者所尊敬的某位种业公司的老总所言:好品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河北一家“老赖公司”企图依靠大穗麦品种“捞一把”,审定之前就试验田挖1米深搞高产攻关,刚刚获得审定号就施肥几百斤、浇水5—6次,打杀菌剂7—8次建立观摩田。这样的品种一旦遇到干热风,籽粒小,千粒重低,而且抗病鉴定“一个病害也不抗”……是不是一些“贪图暴利”的种子经销商成为了“该公司的小白鼠”呢?

2023年夏天,就是这个品种“楼塌了”的时候。

抗灾品种=高产品种,抗性差的品种=容易减产品种

有些人,有些公司,涉嫌故意误导种植户(也误导了一些“科技素质有待提升”的种子代理商、种子零售商),把一些抗性差的品种“打扮成”或高产品种。

你的品种不抗病,

你的品种对温度敏感(玉米品种容易“苞叶包不住果穗”,小麦品种亩成穗低+千粒重低),

你的品种不能“节水节肥又高产”(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介绍,节水30%+节肥20%=小麦亩增产200斤以上,玉米品种亩增产400斤),稳产就不容易(容易减产),又哪里来的高产呢?!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如果你的小麦品种,审定的千粒重低于45克,只要审定的亩成穗在40万以上(最好亩成穗45万以上),也算“过得去”(一般千粒重低一克=亩成穗多一万穗为合适)。

如果你的小麦品种,审定的亩成穗38万左右,只要审定的千粒重在46克至50克,也算“很不错”。

因为,小麦的根系多少与籽粒大小(千粒重高低)正相关。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再说玉米品种:

我们看玉米审定公告,第一点就是看抗病鉴定——夏玉米品种重点关注茎腐病+南方锈病;

第二点就是看“与对照品种”的生育期差别;

第三点看倒伏率+倒折率;

第四点看穗行数+千粒重+容重(预测单穗产量)……

如果你的玉米品种,抗病鉴定是“感茎腐病”,我们直接“不考虑了”。

如果你的玉米品种,抗病鉴定是“高感南方锈病”,我们直接“跳过”不看。

如果你的玉米品种,属于美系仿制品,我们是“避开的”。

……

这仅仅是初步入选,把“初步入选”的品种分发在各地的高科技素质示范户那里,在同一块地进行多个品种对比(同样管理几十个品种或上百个品种),从中优胜劣汰选取5%的“胜出者”(综合抗性好的品种)。审定的当年,对比面积几百亩。

再根据品种的优点和缺点(每一个品种都是有缺点的,只是缺点大小或缺点多少的差异,缺点=减产风险),缺点2个不同类型的品种进行“红加粉混播”(一个红轴+一个粉轴)或“白夹红混播”(一个白轴+一个红轴)。示范面积几千亩(审定的第二年)。

根据2个玉米品种混播,3500株密度、4000株密度、4500株密度,“舍二留一”选择一个最佳密度,统计各县示范户比地邻的增产幅度(夏播只用半袋尿素),示范面积几万亩(审定的第三年)。

在审定之后的第4年,可以放心加安心地“一传十,十传百”去了,不推自广。

这既符合农业农村部提倡的“绿色品种”省水、省肥、省药而“双稳”(稳定高产+稳定增产),又让玉米品种的安全性提升一倍以上、种植风险降低一倍以上。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

2个不同抗性优势的品种(分别属于不同的种业公司、不同的育种人、不同的类型),只要审定公告与对照品种的生育期都相近(再辅助田间的对比观察),就可以【抗性互补+授粉互补+根系互补】,夏播只用半袋尿素,比地邻增效1/5很轻松。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我们@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研究和实践玉米混播已经9年,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合作的种业公司有几十家, 当前主要是4个品种“红加粉混播”,夏播只用半袋尿素,密度4000株,棒槌0.8斤左右,亩产值2000元左右。

特别是2022年的严重高温热害情况下,很多品种“惨不忍睹”,但是安徽阜阳、河南漯河、山东菏泽、河北衡水和邯郸,却基本不受高温影响,个别密度偏大的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相对于他们的地邻却“强太多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授粉互补率”占29%—47%(见下图)。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通俗地讲:不存在高产品种=不存在低产品种,因为“低产品种”也过不了审定啊?!品种之间就是“抗减产品种”与“不抗减产品种”的差异

种业圈人人皆知的一句话:抗性就是产量。

没有良好的抗性,就没有产量。是不是?

请大家思考一分钟:比对照品种低产的(减产的),能通过审定吗?

审定的品种,都比同一个对照品种增产几个百分点=审定的品种“产量基本差不多”。

无所谓什么“高产品种”和“低产品种”之分,存在的仅仅是品种的“抗减产”或“不抗减产”(抗性好与抗性差)的区别。

真相之一:出现产量低的品种,证明是“不抗减产品种”(抗性差造成的)。

如果玉米可以“活秆成熟”(青枝绿叶,棒子金黄),就可以“白捡”20%的产量(见下图一)。

如果玉米进行科学“红加粉混播”,最高可以增产50%以上(地邻越减产,你家越增产,见下图二)。因为,玉米因为各种灾害可能出现绝产(据赵久然老师的科技讲座发言)。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真相之二:所有超越当地产量水平的“帽大一尺”的品种,都离不开“多施肥”(甚至是“赔着钱施肥”)——因为,每一斤产量都是氮磷钾吸收量的结果。

下图,非小麦好年景的2021年,普通农户仅仅“施肥改革”(不增加投入),一亩增产200斤以上。这和品种有关系吗?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真相之三:不管2023年什么年景,同等条件下,是地邻不如你家,还是你不如地邻家,这是唯一重要的问题。

品种的良好抗性+配套的技术=每一年都让别人的庄稼不如你。

假定2023年的小麦再如2022年的好年景,你家小麦亩产1600斤,可你的地邻是亩产1700斤;或者你家小麦亩产1200斤,地邻家小麦亩产1400斤,你是不是有愧于你全家呢?

假定2023年的小麦出现病害严重,你家小麦亩产只有1100斤,但是地邻家小麦亩产只有800斤或900斤,这,就是你全家的胜利。

当然,以上仅仅是科技素质稍微好一些种植户就可以做到的。而经过@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培养的高科技素质示范户,“庄稼全村第一”或“庄稼全乡第一”或“庄稼全县第一”是他(她)们的方向。

因为,好品种+好技术=让他(她)们名利双收,越老越值钱(年纪越大获得回报就越多且越轻松)。

这一切,都建立在【安全种植,种植安全】的基础上,离开“安全性”吹嘘高产是“扯淡”!

附图,是第二届国际小麦大会的主题,“小麦品种的韧性”——品种的抗减产能力才是正道。

种植户一定注意:新品种≠好品种,抗灾品种=高产品种

附录音:小麦专家王法宏提醒:大穗麦,不容高产!——@北方农村网科技顾问团补充一点,大穗麦唯一的出路是“籽粒大”(审定公告的千粒重在46克或55克),因为100%的大穗麦都是“田间稀”,如果千粒重再低,又从哪里来的产量呢?!当然,抗病鉴定至少有“一个中抗以上”+不晚熟(避免干热风的危害)等优点再多一点,就更少一些减产风险。

如果你不慎种植了抗病差的小麦品种,可以“多打几遍药”补救(虽然费工又费钱),但是你选择了晚熟小麦品种,你又怎么补救呢?乞求不要狂风暴雨、不要下冰雹,再专门有一台联合收割机“等在那里”为你服务?

所以说,对待新品种一定要先少面积地多观察几年,心急火燎地搞新品种,又何必呢?

如果种植户种植第一年没减产,但第二年减产了,种植户还是损失了啊。

如果种子代理商、种子零售商搞某个新品种2—3年没事,但是“第4年出事了”,你的声誉受损加销量“腰斩”或“腿斩”或“归零”,甚至让你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不但“白干了”,而且你家的收入今后怎么办啊?

这些问题,都需要大家冷静、理性、客观、科学地对待。

#农业真科技##小麦真科技##玉米真科技##玉米混播更加安全高产#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