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康智能手环怎么样,智慧养老以解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
在海宁,智能化养老场景已越来越多见,从政府到企业,从产品到服务,都非常重视智能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在今年两会中,“智慧养老”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今天的《两会问吧》,嘉宾围绕“智慧养老、幸福晚年”进行探讨和交流。
本期嘉宾
人大代表、硖石街道海宁福如海老年服务站主任 程哲峰
政协委员、海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 付新征
政协委员、海宁市民政局副局长 张新益
什么是智慧养老,相比传统养老,智慧养老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当前智慧养老在海宁开展到怎样一个程度?
张新益:智慧养老是基于传统养老的一种全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它把原来传统养老中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智能化的产品进行串联。它的最大优势就是高效、便捷、实时、低成本,是一种智能化、互联化、物联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举个例子,通过一个智能床垫,我们就可以对老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呼吸、心跳、身体活动情况等都可以即时掌握,一旦数据异常,它能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便于我们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海宁的智慧养老起步较早,2016年,“121爱回家”项目是我们第一次探索。这个项目主要针对老年痴呆群体,向痴呆老人发放手环,万一老人走失后,我们可以通过手环进行定位、跟踪,再结合线下的力量进行精准搜救。2021年我们借着数字化改革的机会,对这一项目进行了迭代,通过手环,对老人日常生活区域设置电子围栏,一旦老人出了设定的区域,手环就能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老人走失后,可以通过手环和公安监控人脸识别技术进行精准定位和搜救,真正实现走失主动预防以及走失后快速查找。
此外,海宁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也正在建设,它集大数据归集、分析、服务提供、服务监管等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全市养老服务的综合指挥中心,计划4月底就能投入使用。除了这些,我们在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养老床位等方面也在进行探索。
对老年人来说,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健康尤为重要,当前在医疗保健方面有哪些智慧手段,来助力养老工作?
付新征:卫健系统最近在海洲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周王庙卫生院试点做空巢老人管理计划,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础上,通过蓝牙血压计、蓝牙血糖仪、远程监测手环等电子设备对老人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数据将被传输到医生电脑终端及子女手机端。以海洲街道卫生院为例,三四年下来发放300多台电子设备,每个签约医生大概连着3-10余个不等的老人。
海宁中心医院也在开展居家医养结合全流程服务试点工作,并已纳入省卫健委数字化改革项目库。目前已完成驾驶舱、系统平台等大底座建设和物联设备开发,居家服务队伍也已组建。这个项目以居家老人医疗服务为主线,驾驶舱设置在海宁市中心医院,核心是两个数据库、一套全流程监管体系及一套物联支撑设备。
“两个数据库”,一个是居家老人“四色管理”数据库,一个是服务人员数据库。居家老人“四色管理”数据库中集纳了各类居家**资源,按照老人居家医护需求**划分为“红橙黄蓝”四等,比如红色是已享受长护险服务并伴有2项以上居家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的老年群体。而服务人员数据库由家庭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护理员等组成。
“一套全流程监管体系”分为:事前三项认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服务对象);事中三项监测(热成像+声纹传输、一键报警通达、驾驶舱后台实时监控);事后三项评价(用户评价、机构评价、飞检评价)。
“一套物联支撑系统”主要是指创新开发的热成像+声纹医护工作记录仪,“热像监管眼”实现了家属手机端、驾驶舱中心可同步、实时进行过程监管,破解了居家服务隐私性、安全性、可溯性的难题。
现在智能化设施在我们养老机构、社区中运用情况如何?
程哲峰:近几年,政府对养老机构投入较大,海宁养老机构的硬件条件在全省也是比较领先的。优越的硬件条件有助于养老机构更好地去管理和服务老人。同时,这几年通过对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专区的改造,也提升了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
在社区养老中,则注重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包含老旧小区的电梯改造、坡道改造、楼梯转角处桌椅的设置,以及上下楼梯坡道的一些设置,通过这些改造和设置,更加便于老旧小区老人的出行。
同时,智能设备的使用,也便于我们及时发现和处置一些社区养老或者家庭养老中的突发事件。另外,海宁对于医康养人才梯队建设也做了很大投入,让养老机构、养老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理论水平以及领导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
智慧养老解决了传统服务中人力做不好、做不到和不愿意做的诸多问题,当前在发展中还面临什么问题?有些什么好的建议?
程哲峰:在服务人员护理过程中,我们还缺乏一些能够大幅度降低服务人员劳动强度的先进手段和设施,因为有些老人身体比较重,像翻身、起床、大小便等,都不方便。这些设施设备价格较贵,一一添置是笔不小的开销。另外就是养老行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在历年招聘中都明显感觉到,医康养人才难招。我想,我们养老行业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关心和投入,才能吸引人才加入进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付新征:针对居家养老,可以依托海宁卫校、省护理学会的力量,提升上门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在费用方面,我们可以依托试点项目,探索长护险服务与家庭病床服务有机结合,从而减轻失能老人居家医护费用负担。有可能的话,主动协调医保部门,结合“互联网+医护服务”新业态的特点,建立相关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最后希望政府加大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能让各种智能化手段更好服务我们的养老工作。
当前,各级养老机构都在实施改造,社区养老也成为全省试点,下一步,我们在发展智慧养老方面会有哪些举措?
张新益:在“十四五”期间,我们会持续推进养老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行动,主要有这么几个举措:第一是发挥海宁市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养老服务和综合调度的平台作用,让全市老人“您有所需,我必有回应”;第二是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切实提升养老机构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入住老人的休养品质;第三是促进智慧养老社区的场景落地,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进潮乐居、潮乐康、潮乐安、潮乐情、潮乐食五大场景,通过数字赋能和线上线下联动,实现老人防走失、防跌倒、智慧助餐、陪同就医等八大功能;第四是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和家庭病床的两床融合,通过对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增添智能家具设备等举措,实现对家庭床位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测。
此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消除老人的数字化鸿沟,让老人能够融入数字社会,让我们的智慧养老真正发挥作用。
(来源:海宁新闻网)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