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前景怎么样,奢侈品修鞋店
【前言】
衣服拉链坏了、皮带需要打孔、鞋跟垫片掉了……生活中大家总会遇到一些不大、但自己又弄不好的事情,这时候,家门口的“小修小补”摊可就派上了大用场。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修小补正是一座城市的“烟火气”,便民摊点作为生活“润滑剂”,不应被忽视。日前,商务部提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日常所需的“小修小补”摊如今身在何处?从今天起,本报记者走进厦门街巷,为您探访“小修小补”摊的现状和发展,一起聚焦便民生活圈的变化。
■王师傅的修鞋铺
■手工修鞋,一针一线很扎实。
王师傅的修鞋铺就开在九州商社大厦香秀里一侧。一台抛光打磨的机器,一台补鞋机,几个小凳子,剪子、锥子、粗线、粘胶……几十个零零散散的工具,再加上配钥匙的机器,便是他的全部家当。
工作的空间很小,虽然天不热,后面的小电风扇一直转着。十几年来,王师傅就是用这些工具,修补着穿坏的鞋子,给附近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像王师傅这样的修鞋匠在厦门越来越少了。在记者采访中,愿意坚守这份工作的师傅大多很乐观。有人因修鞋结识了很多朋友,生活得很快乐;有人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对修鞋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修鞋人变少了 修鞋匠也少了
2月19日下午,刚刚吃过午饭的王师傅就开始忙碌起来。只见他在腿上铺一块布,把客人送来的鞋放在腿上,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在钩针上穿上结实的粗线,就开始给鞋底上线。穿针、钩线……王师傅熟练地做着每一个动作,花了21分钟才缝好一只鞋底。
“以前城市人行道路不平,经常有女士的高跟鞋断根。现在,道路地砖平整,走路断根现象也少了。”王师傅说,修鞋的人少了,修鞋匠也少了。“我刚做这行时,从台湾街到香秀里一路上有6个修鞋匠。到现在,开店的修鞋匠就剩两个了”。
陈春华的店铺开在金榜西三路的拐角处,店面呈狭长的梯形,并不显眼。他来厦门从摆地摊修鞋开始,至今近30个年头。
“修鞋的人越来越少了。”陈春华说,过去人们习惯穿皮鞋,鞋也容易出问题。现在穿运动鞋、休闲鞋的人多了,他曾数过,路过店门口的10个人,有8人穿运动鞋。运动鞋即便有磨损,也没什么人来修。
店租成本高 有的占到收入四成
“修鞋,年轻人大多不愿做。”陈春华今年53岁,给儿子、侄子都传过手艺,他们也曾开过修鞋铺,“可在有的人看来,修鞋不是什么体面活,他们陆陆续续转行了。”
天眼查信息显示,厦门工商登记信息里含有修鞋项目的店铺有180家,但是目前存续在业的只剩58家,其中32家在思明区。这些店铺主要集中在禾祥西路、石亭路、故宫路、定安路等地段,也有店铺开在商业街、大型商场的地下室或储藏间。
“店租成本高,也是大家很难坚守的原因之一。”陈春华说,“房租可能要占到我每月收入的40%。”其次是材料成本,要占到25%。“而且,店铺不能挪地方,一挪,生意就黄了。”他说,因为老客人找不到地方,新地方没客人。
在厦门,不租店铺,手艺人也可以在政府划定的临时“摊规点”支个修鞋摊。70多岁的安徽老人段其年已在香秀里摆摊修鞋4年,没有摊位费用。老人说,自己手脚不快,一天只有几十元收入。
这些年,我市有序推进“摊规点”建设,既有效破解“流动摊贩”难题,又解决部分困难群众生计问题,同时也方便市民群众生活。2021年,全市设各类“摊规点”提供摊位突破4000个,但是申请“小修小补”的摊位并不多。记者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解到,目前我市设置用于修鞋、补衣服、配钥匙、修自行车的“摊规点”共29处。
修理奢侈品鞋
利润高有风险
陈春华的修鞋技能一直在提升。“每双鞋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维修。有的鞋子断边了,看起来比较简单,但需要用软皮贴在里面,然后用软胶把它粘好,这样看不出来修理过。手工修鞋,一针一线比较扎实;机器比较快,修得比较整洁、美观。”他说,“鞋子的种类越来越多,修鞋技能就要更新,比如现在各类胶水的性能不一样,有的还要用灯烤,黏合效果才会更好。”
“人们的观念也在慢慢改变,鞋子不仅仅是破了才修,还需要时时保养。修鞋这个行当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他说,好几家奢侈品店把鞋子送到他这里修补。有的鞋子是新鞋,要求增高鞋底。同样是修补鞋子,老式的修鞋三两下就修好了。而现在,陈春华为这些高档鞋子提供的服务包括清洗、保养、去渍、修复、补色等多道工序。
“奢侈品店送来的鞋子,主要挣手工费,利润高些。这些算是我修鞋的基本盘吧。”陈春华说,“数量不多,其中一家店铺2月份才送来3双鞋。”
高档鞋子修鞋利润高些,但风险也更高。陈春华说,前些年,他为一名老顾客清洗一双价值上万元的板鞋时,就把鞋面上的包浆洗没了,“我当时也不太懂,洗完了整个鞋面软塌塌的。”虽然客人没要他赔偿,但他一直想把鞋子修复好。他把鞋子的照片发进全国同行群,找了十几人都不敢接这活。等了两个月,一位江西进贤的同行给鞋子重新上浆,才恢复如初。“洗一双鞋才收35元,重新上浆,我花了800元。如果真要我赔那双鞋,相当于我白干两个月”。
【记者手记】
主动升级迭代
才会重现生机
想让修鞋匠重回大众视野,至少要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修鞋匠技能的提升。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修鞋”的要求不再是过去钉个鞋掌、粘开胶的鞋底或换副鞋底,而是保养鞋子、增色增艳、换色等多样化需求。修鞋店铺的经营者要跟上消费新需求、服务新诉求,主动升级迭代,传统的小行当才会重现生机。
二是“小修小补”摊的布局要更加合理。家住中央湾区的陈女士在小区业主群里咨询哪里有修鞋店,邻居们告诉她要到穆厝找。住在海峡国际社区的楚女士说,修鞋配钥匙得跑到瑞景社区附近。对于很多社区来说,“小修小补”等基础性服务缺失是一块短板。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为“小修小补”摊位留出经营空间,让手艺人继续就业,同时也让社区居民享受家门口的服务,确实需要筹谋一番。
(文/厦门晚报记者 张海军 图/厦门晚报记者 陈立新)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