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矿坑(3号矿坑纪录片)

号矿坑(3号矿坑纪录片)"

以关井前后两年为特殊的时间节点,以三位队长的生产生活为主要叙事主线,《三矿》给观众展现了一个百年矿井的暮年时光,同时全景式展现了煤矿工人的日常生产生活样貌,把镜头对准井下复杂的生产流程,该片以镜头纪录了几代三矿工人的共同记忆。

宋永林的K8305工作面最为遥远,需要乘坐电车两次,猴杆五次,再步行两千米。据他说,综采队的任务、工作环境最为艰险,在矿里遇见的地质构造最为复杂,因而在整个采矿队中工资最高。又因长期处于高浓度粉尘的工作环境中,他得过肺部广泛结节性纤维化的煤矽肺,而不愿在家赋闲的他,坚持回到矿井工作。

号矿坑(3号矿坑纪录片)"

到了2017年12月,三矿只剩下4、5两个工作队在开采与进行收尾工作。

2018年2月份,临近春节之际,面对新工作面机器老旧、事故频发、人手紧张等问题,三矿的生产量无法达标,几个队长颇为烦恼。2月27万吨的生产任务,落在了宋永林李海兵两位队长身上,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每月五刀煤的产量一直难以完成。在画面清冷的调色中,三矿的日常工作、生活,总是笼罩着一股即将离去的悲凉情绪。

香烟一支支地卖、春节晚会不离生产安全、全家人的饭桌永远等着晚归家的矿工……镜头下,即使临近关井,采矿的生产仍旧一如往常,险象环生。在纪实记录下,一部百年大矿的故事缓缓落下帷幕。而留影在观众心中的,是矿工黝黑的脸,澡堂池中的黑水,矿井下时发的塌陷,随着关井时间推进,无数生产、生活画面碎片,拼凑出一部属于三矿人的黑色浪漫消亡史。

号矿坑(3号矿坑纪录片)"

从重工业转型为服务业,从依靠第二产业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百年三矿,又站在新的历史风口中,转变着古老矿井的职能。在影片最后的关井时,三矿于一夜之间拆了,许多老矿工站在废墟前感叹三矿与自己的青春,而就在爆破后,三矿上世纪的开凿石刻显露出来,百年兴衰如同一个轮回,带有“尘归尘、土归土”的隐喻意味。

在关闭煤矿前的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六千名矿工的转业问题,及矿井的自身命运走向,这些纪录片中呈现的事件极具现实意义,让纪录片有了沉重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内核。如何拥抱急速变化的当下?《三矿》的纪实回答,给能源枯竭型企业提供了一份启示。

号矿坑(3号矿坑纪录片)"NhYpCtFUeO9L7rFY1mmR5w36e_p80-6BrlkKZsBbw1KyQvgvYOJUqLwDENYnYKlM13lpWIkZ1mqR3lmcCJTaog06rCMpNRw7Jig2LajkISY2onrONhEJIlJ7P5L7Oj_mK18y3SR3UpknvlEKhZxqsdUEcZbVYdWgkla-GYXYghdF5utanczUaWkPi7waKqhPhv0VvPnIBkNbvM7Xi0hMQdQs3qg3YiPLv5og1Iy4IG6MrBpAzUps7BGYbvzJ5ye0-6no6HAOeNUQ8FlXxCOk-ApfhnekOvpQRtrzH9i3ndW17btbEFDMW5ia8zHjk3flrYvrvYP-j1CYcyhsXAwPOGjnIvhkmca6k-uVvRCyCrRUOA-PmgoeLMceP960Cob_1H9-yx_7_wJdPMVAAD__-_INnA=” >

正如《三矿》导演郭东升所言:“我在阳泉生活了60年,对矿山一直是在熟悉又陌生中摇摆。对矿山的记忆只有深深的井口,每天运出来的一车车煤炭,以及迈着疲惫双腿黑黑的散发着汗酸味的矿工。矿井深处究竟是怎样的世界,一无所知。”

《三矿》,是一本中国煤矿工人的写实相册,它给阳泉留下了记忆,更把中国煤矿工人风采展现给世人。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