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立机械手 怎么样,余姚产业要升级智能显身手

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举办地浙江宁波余姚近年来明确“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及机器人等五大主攻产业,重点打造机器人智谷小镇,举办中国机器人峰会、姚商大会等,全力培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浙江日报》8月21日于专版刊文《广泛集聚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力量,余姚由“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跃升 》,以峰会会员企业伟立机器人、舜宇集团、江丰电子等企业为例,探索余姚市如何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切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与浙江省有关中国制造的战略部署相同步,余姚咬定打造智能经济示范区目标不动摇,大力实施“产业争先”三年行动计划,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2018年,余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6.8亿元,增长10%,增速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战略新兴、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0%,新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160家。201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76.8亿元,增长8.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4%;各项指标继续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经济新常态下,余姚市是怎样从智能经济的角度,切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呢?

连日来,笔者深入余姚智能制造企业车间走访,探究其智能经济风生水起的背后逻辑。

展现智能制造“余姚速度”!“制造大市”跃升“智造强市”

智能制造 余姚经济主旋律

踏上河姆渡古老的土地,笔者就看到了余姚“智能制造”的那一抹亮色。

晨光洒落饰有巨幅“伟立机器人”LOGO的大厦。

伟立机器人是国内最早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企业之一,眼下,从2003年初创时的6个人,发展到200人团队,厂房面积由50多平方米扩大到3万平方米,年产值达到1.4亿元,成为国内机器人行业的翘楚。

该企业常务副总经理李玉方说,随着国内人口红利逐步减少,很多制造型企业逐渐意识到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伟立机器人乘势而上。目前,伟立机械手被广泛应用于塑料配件、汽车配件、日用品包装、食品包装、医疗器械、3C电子行业、电脑手机配件等领域。在汽车行业,伟立机械手凭借模内埋入、模内贴标等系统技术优势,除提供标准自动化设备以外,还提供从保险杠到中控台完整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以及涵盖食品包装和日用品包装的整套模内贴标自动化生产系统。宝马排水槽嵌件埋入及产品取出系统、舍弗勒发动机缸盖埋入检测系统等国际大牌产品的生产线上,都有伟立机械手的身影。伟立机器人已和大众、通用、福特等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及其一级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伟立机器人”抓住“机器换人”的契机,加大研发力度,拓宽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研发设计结合实际应用的技术团队。2015年,伟立试制出金属加工机器人,成功将业务范围拓展到金属加工领域,成为创收新亮点。

“伟立机器人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家优秀的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李玉方说。

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伟立机器人映照出余姚智能制造的勃勃生机。

在余姚,舜宇集团是国内领先的综合光学产品制造商,其手机镜头、车载镜头、手机摄像模组等主导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前列。

2014年,舜宇集团提出用十年时间,到2025年达到千亿级销售规模的战略目标,其中一项是“从仪器产品制造商向系统方案集成商转变”。抢抓风口,自舜宇上市以来的12年间,市值最高价达到每股174.9港元。2017年舜宇首次跨入港股千亿市值俱乐部,2018年,舜宇最高市值接近2000亿港元,成为当时宁波地区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显示出余姚智能制造强大的爆发力。

在舜宇集团展厅,其历年产值柱状图,直观地展示了智能制造的余姚速度。

“我们想把天花板撑得更高。”这家千亿级智能制造企业将立足光电行业,以光学、机械、电子三大核心技术的组合为基础,大力发展光学、仪器、光电三大事业。舜宇始终不忘“为中国光电产业的发展探索腾飞之路”的使命,牢记“做强、做大、走远,成为光电行业百年老字号”的愿景。几年来,在“继承”原有核心技术的条件下,舜宇结合智能制造的应用场景,已研发出智能数字工厂管理系统、智能工厂统一物流解决方案、机加智能柔性生产解决方案、复杂产品智能柔性装配检测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服务系统等多个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及设备稼动率监控模块、设备集控通讯模块等硬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小家电、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等领域。

展现智能制造“余姚速度”!“制造大市”跃升“智造强市”

图为航拍镜头中的经济开发区。 卢益强 摄

而在余姚经济开发区,云集了更多本土成长型智能制造企业。目前,正在重点打造的机器人智谷小镇已成功入围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小镇以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制造为核心,以机器人应用和机器人旅游为延展,围绕机器人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布局,打造全国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制引领区、机器人高端人才集聚区、机器人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展示区。

聚似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智能制造星火燎原,渐成余姚经济主旋律。

明确主攻方向 激活“智造”核能

方向,决定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速度与可能达到的高度。

浙江是资源小省,余姚经济何去何从?

洞幽烛微,审时度势,余姚立足产业基础,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确定了“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明确了机器人、光电信息、智能家电等五大主攻产业,全力攻坚突破。

一张蓝图绘到底。余姚规划引领,全力培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余姚研究制订智能经济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确立了智能制造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具体步骤。同时,制定实施五大主攻产业培育提升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壮大机器人、光电信息等产业集群,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诊断、300家以上企业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30家以上企业建设智能化工厂或数字车间。

对突出项目情有独钟。余姚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专业化的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智能光电小镇、机器人智谷小镇重大平台为依托,四处出击招引机器人等重大产业项目。目前,中意宁波生态园已有吉利新能源汽车、启迪科技城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专业化的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已集聚128个高端人才项目;智能光电小镇、机器人智谷小镇分别入选省第三、第四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机器人智谷小镇已有31家机器人企业投产。除此之外,中国机器人峰会、姚商大会,吸引了一大批智能制造项目落地。

着力培育智能企业“领跑者”,在“培育”上下功夫。余姚深入实施“350”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和智能制造“双十佳”企业培育计划,优选三批131家企业纳入“350”企业培育库,推动舜宇、大丰、伟立、江丰等智能装备企业发展壮大。

从“智能制造”的角度,余姚同步把脉问医现有产业。

余姚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应用,力促现有产业智能升级。按照“先诊断、再改造”的原则,启动实施“两个全覆盖”工程,目前全市已实施智能化改造诊断企业263家。同时狠抓重点专项,全面实施智能制造“千百十个”工程,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去年以来已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重点专项400多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余姚狠抓试点示范,鼓励家电等传统产业领域的骨干企业从设备改造向生产线升级、系统集成跃升,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化改造2.0、3.0版试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车间)10个、其中7个已投产见效。

余姚经信局副局长陆军华深有感触:余姚智能制造的“化学反应”持续发酵,深层次推动余姚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传统产业的企业家们从犹豫不决,到广泛调研,再到欣然投身智能产业,正在改变余姚传统企业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智能制造正在带动余姚经济整体向前走。

下一步,余姚将紧盯智能经济示范建设这一战略目标,以中国智能制造领跑者的姿态,加快谋划建设余姚大道智能科创走廊,组织开展五大细分行业培育提升行动,持续抓好智能制造“千百十个”工程和“350”企业梯度培育,加快推动余姚由“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跃升。

人才托起“余姚制造”新高度

城市间的发展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智能制造,更是以人才为本。这是余姚人的共识。

近年来,余姚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生态最优省建设要求,广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力量不断壮大。目前,余姚市高层次人才突破6000人,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分别达到66位、30位。

突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余姚人跑在前列。余姚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把招才引智作为“一号工程”,通过实施“一镇一千人、百企百千人”工程,加大考核权重、年度专项述职等举措,层层传递压实工作责任。在北京、上海、深圳驻点招才,连续举办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年会、中国机器人峰会、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和全球智能制造创业创新大赛等,广泛集聚各方英才,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催生一个产业的裂变效应。

激发人才勇立时代潮头的奋斗精神,余姚人不遗余力。

余姚人保持最大耐心,与高层次人才在追梦圆梦路上并肩作战,当好他们的亲密战友。余姚举全市之力打造了专业的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中意宁波生态园、机器人小镇、中科院协同创新体等一大批平台,为人才施展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组建了“蔚蓝智谷”、河姆渡机器人、“才·富”合作、人才发展投资等基金,打通了资本和智力的连接管道;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有效激发了人才的创新勇气、创造锐气和创业志气。其中,专业的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五年来引入中科院、浙大等优质资源,集聚了128个高端人才项目,成为全国千人创业领域的一张“金名片”。

展现智能制造“余姚速度”!“制造大市”跃升“智造强市”

图为宁波江丰电子董事长姚力军

余姚市有一块特殊的“人才磁铁”——国家高层次专家、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曾在世界500强公司担任高管的姚力军回到余姚创办江丰电子,专业从事半导体溅射靶材的研发和产业化,2017年6月成为余姚首家登陆A股创业板的高层次人才企业。作为余姚市“引才大使”,多年来姚力军已帮助引进27位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又相继引来了100多位高层次人才、37个科研团队,实现了“以才引才”的良性循环,形成了高层次人才抱团落户县城的“余姚现象”。

投入广聚各方英才的最大真情,余姚人诚意满满。县级市余姚秉持“政策有限、服务无限”的理念,不拼政策比诚意,不拼资金比服务,用真情实意打动人才。凡是有意来姚的重要人才,主要领导主动对接;凡是前来考察的重要人才,主要领导全程陪同;凡是在姚工作的重要人才,都由市领导结对服务。实施“店小二”“妈妈式”服务,设立面向高层次人才的综合服务中心,成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联盟,创新推行助创专员机制,实现了重点人才项目“零次跑”。深化实施人才生活服务“3H”工程,在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更好地满足人才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余姚善于算大账、算长远账,敢于给特殊政策,舍得花真金白银。2012年在省内率先推出了“3个500万”政策,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有项目无资金的突出问题,5年来已对40多个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1.9亿元的支持。今年,又启动实施“1135”工程,用十亿政策资金、百亿产业基金,帮扶智能经济领域人才主攻机器人等五大产业。近期,正着手制订出台余姚人才新政,把“3个500万”提档升级为“4个500万”,进一步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强化了帮扶的精度。

数字是硬道理。上半年,城市“抢人大战”大背景下,余姚人才净流入率不降反升,同比提高30%。

人才,是余姚赢得智能制造的一张王牌。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下一步,余姚将继续以“智造”为基,积极打造产业圈、人才圈、资本圈,形成圈圈相扣、圈圈壮大的态势,将各种优质资源集成化、系统化,推动余姚智能产业向新的高度跃升,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多的浙江样板。

专家点评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黄纯点评:集聚引领高质量发展人才,激活微观主体推动企业创新,是余姚实现“智造强市”的关键。余姚“智造”不仅脱胎于本土传统企业,还蜕变于新培育的“小微”企业:一方面,政府始终拥有强化产业升级的战略定位和“布局”,既重视龙头企业培育(扶持“舜宇”等行业引领性企业),又关注创新能力培育(扶持“伟立”等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创新性地采用“以人引产”,先引人后招商的发展思维引进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同时辅以产业平台的打造,产业外智引入和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促进了产业内企业的“组织认同感”提升,“以人引企”集聚了大量“创新创业”型集群企业,成功激活了与集群产业相关的一系列微观主体创新活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