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姿面膜怎么样,昔阳县有这些原生态景点在哪里
梦葫芦风景独特而迷人
王长英
昔阳景点诸多,梦葫芦风景独特而迷人。
沿317省道向东,经孔氏乡王寨、方台村,前行数里,朝右拐弯,顺着蜿蜒水泥路,进入一道峡谷。但见山势险峻,植被葱茏,虽为初春,清凉袭人。峰回路转一路向上行驶,便到达梦葫芦山村。
20多年前,这里曾住着六、七户人家,属方台村管辖。因山大沟深,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在上世纪70年代便先后搬走,现只住着一户人家,年过花甲的丁涛科便是梦葫芦的主人。
下车之后,眼前景色令人耳目一新,胸襟顿开。迎面山坡,在粉云似的桃林掩映下,阶梯式错落分布的房舍、木屋依坡而建,恍若桃园仙境:石路上树木枝叶正嫩;停车场边一树在两米高处撑开九枝树枝笑迎来客。人常说,人无十全,树无九枝,可梦葫芦奇观竟如此妙趣天成。拾阶而上,花香扑鼻,沁人心脾。登上石砌平台,进入接待客厅,室内洁净明亮,正对山峦。临窗远眺,群峰耸峙,尽收眼中,心随景阔,神清气爽。热情的主人随后引我们进入一排新颖别致的木屋建筑—娱乐、读书室。内有桌椅茶具图书等陈设,阳台环绕相连;居高临下,有空中阁楼飘飘欲仙之感。出门沿石阶走向另一处主体建筑。途经金银花缠绕花架,路侧小畦内枸杞枝条茂密,北有石碾石磨相向端立,供人住宿的木屋一字排开,屋前葡萄花架与之并列。驻足凭栏,朝右望去,山崖陡立,需后仰才可看到与天相接峰峦,顿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近百米高的峰尖八角凉亭若隐若现。诸条深谷,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树种繁多,主人介绍说王八树(漆树)便在其中,百年杮树随处可见,沟里桑椹甘甜爽口,新老核桃树遍布,中药材名目繁多……
梦葫芦的房舍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这里曾是丁涛科出生的家,但在20年前就无人居住。1996年的大水使村落荡然无存。他16岁离家给人开车,后来参加工作。在计生委退休后便萌生一个念头,一是要守住这里的青山,防止有人进山伐林;二是要在此建一个供老年人休闲的家。这个梦想一经确立,便犹如松柏扎根于岩石,任凭风吹雨打不可撼动。
梦想变成现实谈何容易!这里今非昔比,乱石滚滚,连一块十几平米的平地也难找。他拉来水泥材料,出钱雇人看护,第二天一早工匠背着铺盖走了,受不了那份罪。后来他开着租来的汽车到山根,晚上睡在小轿里。自此,八年时间,除了过年,元旦、正月十五休息三天,体力精力全部用在梦葫芦工地:拉水泥、买建材,背石头、砌台基,修石桥……严寒酷暑从不停歇。清晨他第一个起来,为工匠做饭洗碗、和泥、运料当小工。刚开始,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灶台多次被大雨浇淋,睡觉被蛀虫叮咬。自己的工资全贴进去,儿子结婚买房,只得另想办法。除了投资近50多万元,还借了款。但他咬牙日复一日坚持着。妻子开始不理解,但最终还是被他的毅力折服、感动,与他一起来到了梦葫芦。
梦葫芦原名孟葫芦,丁涛科自己更名,借此寄托他的梦想,印证着自己的圆梦之行:守护青山,种植、看护这里的2000亩核桃;他修屋木材全在外地购置,从未动过山里的一根树木,也不让工匠带走一叶一枝;他请的工匠全部来自方台村,挣钱的机会首先给予乡亲。从去年开始,他在八月十五为方台村20多个80岁以上的老人分发月饼,请他们到梦葫芦吃团圆饭……
梦葫芦的风景美丽动人:群峰环抱,沟壑拥翠;空气清新,花绽香深;村舍古朴,素雅宁静,一派田园风光。在不经意间吸引了前来观光的游人,日渐成为镶嵌于昔阳龙岩大峡—北魏长城—黄安八路军医院等旅游线上的一个新景点。今年4月15日,昔阳县第二届赏花节在此正式开幕, 数百名游客前来共赏桃花盛景。雄、秀、奇、险、幽、旷的太行山自然风光与石墙、木屋、老碾、古树等景致融为一体,颐养天年休闲避暑盛地悄然展示在游人面前。
游目骋怀,赏景思人。梦葫芦主人丁涛科对故乡的情,对百姓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道圣洁亮丽的精神景观,真可谓:
梦葫芦里汇美景,
八年心血梦成真。
苍松翠柏鉴大爱,
撒向人间都是情。
昔阳李存周和澳垴山春色
王长英
清明过后,春色便来到了澳垴山公园。你看天蓝水碧,新绿如星;小草探出头来,用清纯天真的眼睛打量着四周的景色:桃红杏白,柳树吐出了嫩黄;八角亭台、汉白玉石桥错落于松柏之间;林间小径的梅花鹿、小兔等雕塑仿佛换上新装;昔阳八大景的古诗浮雕石碑在广场四周众星拱月般地布列……这一切仿佛敞开盈满花香的怀抱,笑眯眯地迎接每一位游人。
澳垴山的春色美不胜收,美就美在它为昔阳人民提供了一个健身游玩的好场所。每天清晨,这里便会出现一批如约而至的健身、做操、跳舞的中老年人。东方才吐出鱼肚白,他们就分别从城东家园、西庄新村等周边小区及厚庄村来到中心广场,随着音箱播出悦耳的旋律便开始舒展四肢、列队做操、翩翩起舞……休息时他们喜笑颜开,直抒胸臆,倾心交谈,笑语连连。大家知道,能如此神清气爽、温暖和谐、其乐融融、相聚相处,除了公园环境的美丽,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里有一位默默为大家服务的心如春风、善如磁石、爱心宽广的好人李存周。
李存周退休前是昔阳公安局治安股的教导员,现在城东家园居住。他看到每天来澳垴山锻炼的人日渐增多,做操虽有随身听播放音乐,可音响效果不是很好,于是就萌发了自己买音箱的念头,而且决定要买就要买质量好的!经过实地调查专门到阳泉买回了音箱,每天清晨背着早早地在广场等候大伙来做操。不管刮风下雪,他总是第一个到场。自从有了音箱,音量加大,节奏感凸显,音响效果陡增。大伙精神更加振奋,激动爽快,跳得酣畅淋漓;优美的旋律仿佛注入心田,激起欢乐的浪花。由于播放准时,吸引了好多人,最大的竟有八十多岁。随着队伍的扩大,除了做操有人还爱跳各种广场舞、做八段锦等。为满足他们的要求,老李便下载舞曲为他们播放。有些舞他不会跳,便守在一旁热情地更换音乐;还有些年轻人,看到老李这么热情,干脆自带U盘插到音箱上边跳边放声歌唱;老李在一旁笑盈盈地陪着,从未有一点不耐烦。有时,跳完舞往往就到了上午九点钟。
在澳垴山公园,老李每天最早到场,最迟回家,天天如此。六十多岁的老人每天这样辛苦,人们心里过意不去,便凑钱给老李,却被他拒绝。有人问他:老李,你也不收费,贴人贴音箱,天天为大伙服务,这是图啥哩?老李笑笑说,大伙都是中老年人,心情舒畅是最大的快乐,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现在赶上了好时代,活一天就要珍惜快乐每一天,大伙能在这里相聚是缘分。我退休了没事,能出这点力,也是我最大的快乐。平淡的话语道出了他善良的心底,大爱的情操。
老李的奉献精神渗透到点点滴滴的行动中。他为大伙服务从不声张,有时还要刻意隐瞒。老李因白天家事劳累早晨睡过头,为赶时间,好多回骑摩托把音箱送到广场;为了不耽误大伙做操,家里有事就让老伴把音箱送到广场,或者把音箱托给别人。一次,他的音箱被风刮倒,连U盘也摔坏。他说没事没事,修修就好了。第二天果然准时背来。人们以为是修好了音箱,其实是老李在当天又新买了一个,故意瞒着大伙。
到了夏天的晚上,中老年人愿意出来纳凉,还有人聚集在小区附近树阴下跳舞,老李就主动把音箱背来,给大伙播放音乐,常常要到夜里10点以后……
老李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向大伙传递着温暖与快乐,用爱心润泽着人们的心田。他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好人,大伙发自内心感激尊敬他。他与昔阳县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的好人一样,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共同描绘着我们这个时代风清气正、和谐快乐的美好画卷。一片爱心如一盏明灯,点亮一盏,照亮一片。正如《爱的奉献》中唱到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
是呀,澳垴山春色绚丽斑斓,恣肆汪洋;爱的春潮无边无际,滚滚向前……
太行渔乡,美丽水磨头
水磨头村(原名白水庄)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东部的东冶头镇,距县城30公里,这里山清水秀,山上泉水喷涌不息。
水磨头村 四面环山,三面临水,沟谷深深,山石矗立,是松溪河及全县泄洪的必经之地。历史上因有飞帘瀑布,故得名“白水庄”。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村民就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建起了全县唯一的水磨,承付起邻村及县城居民的米面加工。早年间村民便开塘养鱼,辟田种稻,做水相关的生意。
座落在太行群峰,松溪河畔的水磨头村因建起全县唯一的水磨,为临近村民舂米磨面而得名。“水磨头”从此替代了“白水庄”。。照但由于交通闭塞,发展缓慢,百姓生活贫困。昔阳民歌《水磨头送闺女》便是当时的真实写。
为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村民们用8年的时间凿开了一条通往外界的山洞,彻底摆脱了祖祖辈辈爬山路进出的艰辛,村民改河造地、辟田种稻,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瘠人贫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后建起全县第一家虹鳟鱼养殖场。2008年村两委通过考察,调研。招商引资进行旅游开发,打造建设水磨头渔乡景区。从此,旅游业成为水磨头村的主导产业。旅游开发为村民带来了实惠,原来外出的村民也陆续返村参与旅游,建起了30余家农家乐餐馆,收入成倍增长。每家年收入均在6万元。
逐渐富裕起来的水磨头人并没有被美景迷了眼,他们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近年来,李江波主任带领两委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指导下,大力进行环境整治,保护现有资源,加强景区管理,提升景区水平。先后修建停车场一个,改变了过去车辆停放杂乱无章的现象。植树种草千余株,是景区景色更加靓丽。粉刷墙面10000余平米,让整个村庄焕然一新;配备垃圾桶、垃圾箱和垃圾清运车定时定点收集处理垃圾,环境卫生大大改观。兴建了高标准的水冲公厕4个,方便游客使用,造地100亩,种植100亩节水莲菜;整修拓宽了进村公路,缓解了游客的交通压力,配合上级部门的水利工程,在水磨头修建五座大桥,工程正在施工期间,竣工后,水磨头村的游客接待能力和旅游设施项目将越来越完善。另外村里聘用保洁员3名,全天保洁,保持了景区的清新怡人。为加强农家乐的管理,水磨头村民谋划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对农家乐运营项目,模式进行统一管理,避免恶性竞争,以及欺客、宰客等现象出现。
水磨头村利用当地便利的水资源,开塘养鱼,依托全省第一家虹鳟鱼养殖场。美丽的自然风景,不断改善的生活环境和旅游设施,水磨头村人勤地肥、稻谷飘香、泉水叮咚、鱼跃鸟唱,变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太行鱼乡”、“美丽村庄”!
走笔昔阳鹤度岭
鹤度岭——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我为它琢磨了半天。
鹤,一种高贵、带有神性的鸟。《诗经》里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赞语,意思说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嘹亮的鹤鸣震动四野,高入云霄。鹤因其美姿宏声、傲岸节操、翱翔远志而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鹤为羽族之长,地位仅次于凤,清朝文官的礼服,以“鹤补”标志一品。
那么如此清贵的一品大鸟,为什么会跟太行山间一座荒僻的山峰扯上干系呢?
马上百度,从网络资料里得知:鹤度岭在于山西昔阳与河北内邱的交界处。据《顺德府志》记载:“鹤度岭口,山峰峭峻,唯鹤能度。有月牙城,长五十丈许,高二丈五尺,城有楼,城门有勒石曰‘鹤度仙踪’”。
原来如此!好一个“唯鹤能度”。鹤、城、楼、仙……这个地方,耐人寻味,值得一往。
草甸光影
时逢深秋,正是太行山间最美的季节。汽车驶下公路,顺沟而进,一路上繁复富丽的秋香色极其写意。继而开始爬山,坡度最陡处大概有60度。直达山顶,下车四顾:山极高峻,顶部却有一个宽阔的平台,有着温柔而优美的曲线。不知名的小花,漫山遍野都是,典型的高山草甸。
但是温柔到此为止——这个平台的边缘,竟是个齐齐斩断的万丈深渊,渊底是曲曲弯弯的谷地,一直伸向天边,谷地两侧,覆满了五色植被的千万条山脉如锦缎般波翻浪涌,但是此时都在我们脚下。什么叫“一览众山小”,到这里来站一站,你就知道了。
山谷中安详的村庄,望去如一堆堆小石子在锦缎上疏密有间地摆置。那里已是河北地界。白色如绳的小路,一会如“之”字形艰难地盘曲,一会如绸带潇洒地飘扬,把这一堆堆的小石子串连起来,让人想象那无声无息的村庄里人声鼎沸,那一览无余的谷底,也远非那么平坦。
然而,那好像是另一个世界了。站在悬崖边俯视这一切,恍若隔尘!
行走半生,见识过一些名山大川,我始终认为:我的太行山最美。它在八百里行程中变化过多少姿势,呈现过多少风情,委实难以形容,然而在我脚下的这一段,它的风姿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妩媚,庄重。
鹤度岭的妩媚不是水性杨花。笔陡的山崖在绿调为主的秋色中远远近近昂然而起,以示岩石与植物不同的秉性,那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如方斗,有的如圆柱,有的如竹笋,有的成群结伙,有的傲然独立,曲尽美态。山体的颜色,顶部接近于白,渐下,呈浅灰、淡红、茶褐……总之越往下越深,有如眼下时装流行中的“渐变色”。当地老乡给它起的是通俗的生活化的名字:有曰“七彩刀”的——那扁平状的孤峰一端浑圆一端尖削,好似竖立着一把锋利的厨刀,最妙的是,它的根儿上有一绺深咖色,简直就是给这惟妙惟肖的厨刀装了一个木柄,妙不可言。还有曰“擀杖山”的——这圆柱状的孤峰就更加直白,连解释都一并不用。一边听着朋友给我讲解,一边就有点忍俊不禁。我想这“鹤度”二字,有冲天之势而又雅到了极处;而这“擀杖”、“刀”之类的名字却又跌到了尘埃里去,俗进了厨房。想来,这是出自文人和民众、官方和民间的分别命名吧!雅固然令人起敬,俗则趋向于亲切,趋向于生活感。试想:既然有厨刀、有擀杖,那身后的群峰何妨是厨师,这宽阔的山川何妨是厨房,锅碗瓢盆交响起来,炊烟蒸气升腾起来,酸甜苦辣融汇起来,这就是老百姓从古及今的生活。“民以食为天”,这些名字起得不错。
鹤度岭的庄重不是老气刻板。我特别看重那一方一方平台似的巨岩,只有它,才能呈现出太行山真正的气势。它有不怒自威、不言自高的傲气,有飓风不可撼、暴雨不可摧的风骨,有沧桑、孤独的历史感。所有的时间和季节,对于它来说都是匆匆过客。但是它在岩石断裂处的每一个小小平台上,都小心地拥护着茸草般的植物,透露出坚硬的外壳下那柔软的心。凭着怀抱的这些植物,它一直保持着可贵的湿润和新鲜,吸引着鲜活的小动物们在它怀里驻足:比如小鸟,蜜蜂,山羊。不老的岩石,是使太行山千古不灭的神话。
鹤度岭的海拔,大概有1800米。高则高矣,说只有鹤才能飞越,显然也不尽是事实。我想吸引鹤从这里过往的理由,不一定是山的高度,更像是这里刚柔兼济的风景。再联想到那优雅的白色精灵成群结队伸展巨翅、引亢高歌、正掠过花锦缎般的田野,一路向崖顶飞升,不由得呆了半天。这般景象谁看到了,谁就不枉来人世一回。
长城沧桑
鹤度岭有名,不仅因为风光优美,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带给人们的历史感——鹤度岭上,有明长城遗址。
鹤度岭乃内长城,为防漠北蒙古族进犯,于明时修建。眼前这段明长城,是内长城的南段。
太行山境内,同时期修筑的内长城甚多,每处关隘一般由城墙、关门、营堡、官厅、敌楼、烽火台组成。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的毛石。至清入关,满人入主中原,长城就失去了军事防御的意义。年久失修,多有倾坍。鹤度岭长城保存得还算是完整。关内至今有石碑,碑上镌刻着建造长城和关口的原由和经过,题曰《内丘县蒿都岭城记》,碑面已然漶漫不清,依稀可辨:“重修蒿都岭城记……嘉靖辛丑(1541)秋虏贼入山右为害甚酷……长可五丈许,高可二丈五尺许,更均以垛口五尺,计三丈也……城有楼,楼下有门,门有勒石曰:‘鹤度仙踪’。”碑最后署:“大明嘉靖二十一年(0542年)五月吉日”。城内地面上扔有半块石匾,阴刻楷书“鹤度”二字。
这里提到的“城”,是个城防工事里常见的瓮城。瓮城的入口已经被堵上了,还可以看出它曾经的轮廓。城门很小,军事与生活的目的毕竟不同。这里面,曾经生活过、驻守过多少当年的战卒,有没有年轻的战士,用带血的指头,在这斑驳的石墙上写下过最后的心事?时令正值深秋,山上已经觉得很冷。可以想象那滴水成冰的季节,瓮城里的温度和环境,那些遇冷愈冷的兵器和铠甲。古人边塞诗里多有思乡怀人的内容,感情色彩多有不同。一边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一定是乡梓”,一边说“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两种心情,都不难理解。忠义千秋的浩然正气里,难免夹杂着淡淡的乡愁。
历史的足迹常常就是这样:被岁月的风霜凝结成亘古化石,然后又裂变出一道一道的断层,给后人留下艰涩和猜疑。我国历史上,明朝尤其是个众说纷纭的朝代,曲折的历史脉络记载着它的三兴三衰和突然的暴亡,招引得无数史家翻云覆雨来说它的“那些事儿”,唯一明确、无有争议的一点是:无论对于内忧还是外患,国家一直有着极其强硬的态度,绝不妥协、投降,直至最后的覆亡。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大国自尊的民族,这样的血性和骨感,绝对是应该有的。
只是不知道,最早来到这里的,是谁?最后一个离开这里的,又是谁?煌煌史料尚且不能平息对于庙堂的争论,这太行山间绝壁之上的一处关隘,自然是无声无息的了。
筑城所用的石材,采自本山,但是它们每一块都经过了人类的雕凿,方方正正。人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已经赋予了它们以使命,它们曾经目睹过血与火的场面,也曾经被战士的鲜血和体温所浸润,所以它们不再等同于普通的顽石。几百年的岁月,都没能磨秃它们的棱角。我想,但凡有良知的人,对它只能是保护,绝不可能破坏。它的军事意义没有了,人文意义却仍在延续甚至在壮大。无论是大明朝还是当今世界,无论大刀长矛还是航天核武,我们民族的内忧外患仍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父老,依然需要铁血的战士来保卫!
孔瑞平
昔阳的天鹅湖
城郊郭庄水库凭添一景:百余只白天鹅结伴前来,或在湿地滩涂处栖息觅食,或在深水区追逐嬉戏。夕照如醺的时分,这些美丽的精灵便腾空而起,在乐平古老的天空中翩然飞翔,给炊烟缭绕的山村撒下一片珠玉般的欢叫。
白天鹅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全球易危物种,对空气、水质、温度等生存要素要求较高,太行山区历来少见它们的踪影。而近几年,,郭庄水库的湿地生态功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丰盛的水草、清新的水质吸引鸳鸯、野鸭等野生鸟类联袂前来,且种群不断增大,郭庄水库已渐成候鸟迁徙的驿站。终于,百多只高贵的白天鹅也在这里歇下了它们骄傲的翅羽。昔阳人以自己尊重自然、改良自然的努力,在黄土山石间嵌上了“昔阳的天鹅湖”。
蓝水白鸟,黄土地凭添多少滋润!
白天鹅高贵、美丽、仪态万方,简直让本地居民看呆了。
图片上方成群飞起的黑色水鸟为野鸭子,本地俗称“油罐罐”。与白天鹅相比,算得上这片水域的土著居民。不过远来的贵客与本地主人倒是颇能和平共处、相与甚欢。
它们总是在黄昏时候结伴起飞。仿佛即将降临的夜幕,更容易唤起它们思乡的愁绪。据有识者云,这白天鹅是北上回乡的路上遇冷空气阻隔,才在太行山区暂时栖身的。
这片远离岸边的浅水滩涂是它们的临时营地。天鹅爱玩,常常结伴追逐嬉戏。但是它们的的警惕性很高。如见岸边有人靠近,它们就会迅速地回到这里。私心觉得,它们不是怕人,因为从无慌张的神态,而是不屑与人有近距离的接触。善良的村民十分珍惜这远来的贵客,闻讯前来的游客也对它们保持着足够的尊重。也许这里的人文,也是它们愿意停下来的主要因素吧。但愿年年有今日,将来会有更多的天鹅和野生动物欣然前来。
(本文图片由本县农民画家、摄影家张胜利先生提供)
孔瑞平
昔阳东寨游记
车到东寨,再不犹豫,换了登山专用的旅游鞋,径直爬上山去。这东寨村,在山坡上参差而建,房屋密集直达山顶。晚清时候,村里王姓一门连出过父子两个举人,所以留下了一片古村乡绅的建筑,虽历经战火、运动,保存得还比较完好。麻烦的是,我要看的老小举人的老宅都在村子最高处。所以这次造访也就将寻幽探胜、爬山锻炼合二为一了。弯弯曲曲的街巷坡度极陡,都铺了水泥。倒是利于步行,只是与古朴厚重、青砖石基的老屋显得有点不什么和谐。没风的时候,秋天的阳光也是够厉害的,爬到半山上,汗就下来了。偶的妈耶~~当初建这么讲究的房子为什么要修在山顶呢?想必他们个个手脚灵便,能象猴子样爬山。但是山上没水,要到山下水池子里挑,也就够不方便了哪!但是表慌,想想当年举人家里,应该是雇有长工下人的,挑水这样的事情又用不着他们自己亲力亲为,他们还用得着为这个伤脑筋吗~
山顶上,一片灰压压的高大砖房映入了我的眼帘,哦,终于到了。在山之顶、在村庄的最高处,这片大房子占据了有五六个街巷之多。感觉上,是这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子里一个庞大的平台了。只是,高房敞宇却大多铁将军把门,寂无人声,倒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我小心翼翼的在这些空旷的洒满了阳光的小街上漫步。这里已经接近山顶了,仿佛也离天很近很近。俯瞰河川,十里山川树木河流村庄尽收眼底,胸襟不禁为之一爽,让人胸中涌起“登高而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的豪情。站在这里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王举人要把他的庄园建在这高高的山顶。作为一个贫困山区难得一现的文化人来说,他需要这种俯瞰的感觉,需要这种仿佛随时可以飞翔的高度。
这片房子确实保存得较好。可以看出当初修建时取材和施工都非常的讲究。细节也诠释得尽善尽美。就连房子的后墙上留着的火炕的出烟口,都用砖、石镂刻成透空的雕花圆口,有莲花、石榴、桃各种形状,看了多少,竟无一相同。墙的各种转角大都磨砖对缝,砖缝里插不进一枚铜钱。所以特别坚固紧密,虽经岁月剥蚀,却没有显出多少风化的痕迹。精致的木雕、砖雕、影壁,依然发散着超时空的庄重、秀美的艺术魅力,沉默的脊瓦、石狮、高阶,仿佛透过岁月诉说着当年的威严。小举人住过的院子现在有农户居住,东西厢房除了窗户改过,有点不伦不类外,依稀还保留着当年的原貌,可惜的是,高台阶的主房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鬼子烧掉了,现在只剩台阶和后墙。而老举人的大院却紧锁着,从外面只看到层檐迭架,却不得其门而入。绕到后墙,却见有个小小院落,石窑石碾石院墙,满院青石墁地,老乡说,是当年举人家长工住的小院。只是看样子废弃已久了。是啊,这高高的山顶上,生活其实是很不方便的。现在新盖的房子都在山脚下临河一带,现在的人,谁还有心力和时间天天爬山啊!
解放的时候,举人家的后人举家迁往台湾去了,现在他们的子女,散落于**、加拿大、台湾等地,大多仍然从事文化艺术工作。这些老宅就由他们的远亲照管,只是这家人现在也迁到介休去了,所以很多宅院院门紧锁,渐渐荒芜了。
孔瑞平
探访昔阳东寨举人宅
东,是地理方位,寨,是人文名称。两个字一合,就有了太行山深处这个蓝烟浸润的小小村庄。
晚清时候,东寨村里王姓一门连出父子两代举人。若干传奇之外,还留下一片规模不小的古村乡绅建筑。你要有兴趣,就随着我前往探访。
这东寨村全村座落在一片朝阳的山梁上。从山下往上看去,恰似一面挂在山梁上的簸箕。
最高处,相当于簸箕里端最深的那个部分,是老举人宅。房屋密集,厅堂轩昂,青砖灰瓦的建筑占了足有五六条街巷,俨然村人头顶一个庞大的平台。屋脊上彩色的琉璃瓦点缀其中,越发的在穷山恶水的北方山区渲染出一番峥嵘气象。
老举人宅旁,乃是左祠堂、右官坊。老宅稍出,则是小举人宅和戏台。一村气象到此观止。再往下看,就是低矮的民宅,渐渐地顺着山势散落开来,越往下越显稀疏。
至于为什么这么分布,民间至今有个说法。稍具农家生活知识的人都知道:用簸箕扇簸谷物的时候,谷糠和草皮这些轻贱的杂物总是会随着风势出到簸箕口,然后被扇簸出去,留在簸箕里端的,自然就是珍贵的纯粮了。
地理的分布是这样的讲究,名称里的“寨”字,亦非浪得虚名。你看老宅背靠绝壁面朝陡坡,虽比不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华山之险,却也易守难攻,透着一股占尽地利的霸气。和平年头是高高在上的民居,一逢乱世,这里立马就可以当“寨”坚守。
所以你要想拜访东寨举人宅,那你就得先费一番辛苦,跟我攀上太行山的脊梁。
即使对古建筑一窍不通的外行,也能看出这片老宅取材和施工的讲究。所有建筑的转角都采用磨砖对缝的工艺,砖缝细密到插不进一枚铜钱,所以特别坚固,就是流淌的岁月,也磨不秃它方正的棱角。
太行山民间通常的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工艺,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极致。檐头、影壁、屋脊、回廊,都春天繁花般地缀满了各种手雕艺术品,或粗犷豪迈,或细腻柔情,或庄重大气,或秀丽轻盈,无不构图匀称,线条流畅,时至今日,这些古旧的艺术珍品仍然发散着超时空的艺术魅力。传统的内容和题材,也寄托着农业文明特有的种种人文理想:多子多孙、多财多福、步步高升、连年有余、福寿双全……遥想它当年红火的时节,满院满巷的匠心被绿云似的树影一掩,该是多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复杂画面!
就连后墙,举人父子也不肯马虎。你看,后墙上所有的出烟口,都用砖、石材料镂刻成透空的雕花圆口。莲、桃、石榴……人世间甜蜜的果实、美丽的花朵,疏疏落落地定格在墙面上,实在也是村巷一景。晨昏时分,淡青色的炊烟就会从这些隐秘的圆口里袅袅逸出汇入山岚。古时候的乡村文化人,专会在土得掉渣的日子里,借助生活细节酝酿精致的情怀。
小举人住过的院子现在有农户居住。东西厢房除了窗子改过,与整个建筑的风格显得不甚和谐而外,其他的部分还依稀保留着原貌。坐南朝北的主房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只遗下高高的台阶让人追想它昔日的气象。
老举人的老宅屋檐迭架、斗拱斑驳,规模更大而气势更为雄伟,它能安度九九八十一劫,完好无损地传到如今,真个堪称人文奇迹。遗憾的是,沉重的大门不知在何时已经关上了。一把锈迹斑斑的古锁,把时间锁在门外,世界也锁在门外。
试着推门,门被推开一道缝。扒着门缝往里望,门里的世界恍如古旧的梦境。
宽绰的院内,厚实的大方砖巧妙拼接,砌成菱形吊角的规整图案,砖面上已然浸染了铁红色的水锈;砖缝里却摇曳起水葱样青碧的茸茸细草,整个院子就像一块红地绿格、如梦似幻的大布。阳光,此时正像调皮的小姑娘,在这块大布上跳跃。
而高高的青石台阶则像天梯,把人的目光一直引到门缝里望不到的高处去了。这番情景看得久了,很容易让人生发这样的幻觉:两袭潇洒的青布长衫拾级而下,仆佣如影随行。青衫布履过此门、出此巷,眼前豁然开朗!十里山川顿收眼底,胸襟为之一爽。诗书满腹的父子俩,既是在太行山的一隅构筑了自己的宫殿,怎能甘心被世界遗忘?作为贫困山区难得一现的文化人,他们已够孤独、寂寞。结庐山顶,自诩为人中精英,当然就需要这俯瞰的感觉,当然就需要这万人之上的高度,以便心灵随时可以展开飞翔的翅膀。很难想象,在那些属于他们的年代里,他们是如何的居高而望,临风而栖,对月而歌,并从晨曦里渐渐展开的广大土地上,放飞他们无法收拢的野心。
哦。谁的目光,曾在最高处燃烧?
起风了。历史的翅膀瞬间掠过庭院,滴下一地苍凉。我缩回推门的手,门轴“吱呀”一声叹息,门又关严了。无数个沧桑古梦瞬间远去。
阳光下的庭院仍静静地站立,静如水底的枯叶。
但这绝不是一片普通的枯叶。当你也像它一样静下来,你面对它,细细地审视它,你就可以顺着它繁复的叶脉读出很多故事,读出前人的自信以及他们对社会、对后代的期望,读出曾经被老小举人的青色长衫撩起的,那股带有艺术味道的风。
孔瑞平
昔阳皋落黄庵垴
黄庵垴嶂石风景区位于昔阳县皋落镇南岩村,是晋冀分水岭,海拔1774米。风景区内气候宜人,绿草如茵,奇峰险峻,怪石嶙峋。
登上黄庵垴顶可以观日出、望云海、听松涛、浴佛光。这里的朝官抱笏、九女峰、叠嶂悬钟、宝俞峰四大奇峰巍然环拱,优美传说纷纭传送,梨树圪梁、通天缝、阎王鼻子、大王梯四大险境令人触目惊心,白龙洞、黄龙洞、雾洞、子母洞、连环套洞、义军粮仓、仙人洞、千羊洞、状元洞,形貌各异,奇幻迷人,神龟探海、猴子念佛、骆驼岩、鱼石画屏、彩屏石、镇山石狮、雄鹰踞门、熊猫拜山、拓南石、拓北石维妙维肖,光彩四溢。目前,它已成为我国北方旅游名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昔阳龙岩峡谷瀑布群美景
降水较多的夏季,龙岩大峡谷瀑布群水量骤增,景色秀美奇特,难得一见。步入景区,只见峡谷九曲回环,丹崖翠柏,极其幽静;山涧瀑布,时而如丝绸般润滑,时而似晶莹珍珠撒落人间。谷底深潭,清幽见底;两岸怪石嶙峋,古树参天;清泉流于怪石之上,青草绿树之间;潺潺水声,时而似银铃入耳,时而似惊涛拍岸……真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徜徉其间,即可忘却尘世纷扰,不禁感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天地造化之精美绝伦!
图片来自昔阳野狼户外
昔阳皋落翁山,有山有水有悬棺
茏葱峰势倚云中,皋落城荒旧堞空。
上党地分西晋险,太行山处北方雄。
曾知胜迹钟灵气,可是奇形入化工。
回首故国刚数里,放歌怀古意无穷。
这是晋中市昔阳县明代官至吏部尚书乔宇(1463-1531)所写的八景诗《皋落奇峰》。作为昔阳县八景(昔阳八景即蒙山烟雨、沾水青蓝、古寺园林、洪水池塘、石马寒云、昔阳花木、松峰积雪、皋落奇峰)之一,翁山景区依靠碧水奇峰荣得一席之地。
皋落东南的奇峰山,山势好像万石粮食堆成,故又名“万粮堆”。“皋落奇峰攒万粮”的形象比喻,说明我县人民自古以来就盼望着粮食丰收,过一个丰衣足食的日子。
皋落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景地区,东面的华庵山,山峭绵亘,若屏若蝶,仰窥其半壁,泉水一池,冬夏不竭,名曰“洗脸盆”,拖北有雾窟,阴天则云雾翁然,亦名“望春楼”。明赵敏为此题诗:“翠屏丹障绾西东,皋落峰奇此上风。”华庵山往北,便是峻岭盘空,深林敝日,有潭如翁,碧湍直泻的翁山,其山中有祠,谷中有石潭、石洞,真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明乔宇赋诗曰:“千展灵渊绝涧旁,神龙踪迹古非常。盘空岭峻连皋落,蔽日林深接太行。”乔国鼎五言诗曰:“皋落古东山,城荒堞已删。奇峰留万古,岌岌势难攀。”
行车路线:昔阳县城或者大寨高速口下车后沿赵壁方向到皋落镇东行6公里即到。
张杰
昔阳瓮山历史传说
昔阳县城 35 公里的昔阳县皋落镇境内坐落着瓮山景区,毗邻太行山中部的嶂石岩风景区,地处晋冀两省六县交界,背靠三晋面向燕赵,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瓮山自然风景区,分区内、区外两个单元。区内有牌坊门楼、出入停车场、餐饮休闲中心、树屋宿营、牲口棚、养鱼池、山林野炊、射击靶场等。区外有观景台、世外桃源、万象石、山村文化展示区、太行山民居、打麦场、放牧区等旅游项目。
点开文章的昔阳人有很多想必都去过瓮山,那么大家知道瓮山的历史由来么?下面就听小编慢慢给您道来。
瓮山名字的由来还有个传说
在好多年以前,有这么一个给地主老财扛活的老汉,姓王名字叫王老石,乡亲们因为他为人挺诚实,就顺口叫了他王老实。王老实住家在瓮山西北,扛活却在瓮山的东南,他每天走过青龙桥,顺着山的南边、湖的北边,就走向地主老财家去了。王老实打二十几岁上,就天天走这条路,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年又一年,一直走了三十多年,一直给地主老财扛了三十多年活。这一年,王老实整整六十岁了,他想:我扛了一辈子活,什么也没落下。
钱呢?儿女呢?一个也没有;我打这山前,走了三十多年了,我给这山上留个遗念吧!王老实想准了:在他生日这天,在山坡上种一棵松树。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天,到了王老实的生日了,王老实高高兴兴地跟老婆子说:“咱们没儿、没女、没钱的穷人,给山坡上种上一棵万古长青的松树,也就算给乡亲们留下一点遗念,哈哈哈,也就算我王老实过了六十整生日了!”老婆子一撇嘴,哼了一声,说:“你这个穷欢乐,也有点小意思。”
王老实扛起了铁锨,挟起来早就预备好了的小松树,大踏着脚步,走过了青龙桥,走到他常常歇脚的东南山坡下,他放下了小松树,净等挖坑种树了。王老实找了一块没有石头的山坡,拿起铁锨来,往下就挖,挖了一层土,又挖了一层土,挖下去也就有一尺多深吧,忽然□的一声,王老实想:坏了,挖到石头上了,这怎么种树呢?他又挖了几铁锨,他又仔细地瞧了瞧,原来是一小块石板,石板盖着一个瓷瓮,他打开石板一瞧,就发了愣了。王老实为什么发愣呢?原来,瓮里装的全是金银珠宝,他一样一样拿出来,摆了满满一地。
王老实发愁了,他想:我要这么多金银珠宝,有什么用呢?还兴许为它惹了祸呢!王老实打定了主意:不要这一瓮金银珠宝!他一件一件的把这些金银珠宝,照旧给装进了瓮里,盖上石板,照旧给埋上了土,他在这埋瓮的东边,种上了那棵小松树,他笑着对松树说:“松儿,你快快长吧,长大了,好给乡亲们歇凉。”说完,王老实扛着铁锨回家了。王老实到家,就把怎么刨出一瓮金银珠宝,怎么又给照旧埋上的事,告诉了老婆子,老婆子说:“你埋的对,咱们要这些东西没用,咱们穷人,有了它准能招来大祸,你埋的对。”夫妻俩一笑,王老实就算过了六十岁生日了。
王老实还是天天到地主老财家扛活,他走过瓮山前面,就给小松树浇点水,小松树长得碧绿碧绿的,王老实心里挺高兴,日子一多,他就把那一瓮金银珠宝的事忘了。有一天,中午歇晌的时候,地主老财戴着一顶凉帽,走到场院里,查看查看扛活的长工、短工们,偷懒没偷懒,老财瞧扛活的正坐在树底下扯闲话呢,他心里痛快:只要你们不睡觉,回头就误不了下地。老财搭讪着也走过来,跟扛活的闲扯。有一个短工瞧见老财的凉帽上有一颗珍珠,说:“掌柜的,你帽子上这颗珠子不小呀。”老财一撇嘴,说:“象这么大的珍珠,你们扛活的哪见过!七分为珠,八分为宝嘛。”大伙儿都说没见过,独单王老实噗哧一声笑了,说:“我见过。我瞧见的比这还大还多呢!”大伙儿问王老实在哪儿见过,王老实就把怎么种松树,怎么刨出一瓮金银珠宝,怎么又给照旧埋上的事,说了一遍。大伙儿有说王老实太傻的,有说王老实没福气的。老财在旁边眼珠转了好几转,咳嗽了一声,一绷脸说:“你们不要乱说!那是我们家埋的,‘镇山之宝’,现在,既然出现了,就不能再在那里埋着了,走,你们跟我刨去。”扛活的长工短工,明明知道老财说的是鬼话,可是不能不跟他去,老财嘛,老财有钱就有势力嘛!由王老实带路,扛活拿着铁锨、镢头、绳子、杠子,老财督队,就奔了瓮山了。到了瓮山,王老实指明了埋瓷瓮的地方,老财说:“你们一则要轻轻地挖,不要伤了我家的‘宝瓮’;二则挖出来放在平地上,我要亲手打开我家的‘镇山之宝’。”
扛活的哪敢说什么,刨吧,刨了一尺多深,真瞧见一块小石板,老财乐了。再刨四外,真刨出一个三尺多高的大瓷瓮,抬到平地上再瞧:小口、大脖儿、小底儿、鬼脸青颜色的瓷瓮,真是好看,老财更乐了。老财跟大伙儿说:“你们瞧,这就是我家祖上埋的‘镇山之宝’。等我亲手打开,你们开开眼。”老财装做恭恭敬敬的样子,上前打开了石板,往里一瞧,黑忽忽的什么也没瞧见,他伸手往里一摸,软忽忽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刚撤出手来,就瞧打瓮口里嗖嗖蹿出几条大蛇来,把老财缠了个结实,瓮里又飞出好多蝎子、蜈蚣来,咬的咬,螫的螫,老财连声也没吭出来,就被咬死了。老财死了以后,怎么办呢?那还不是抬回去,“小老财”发丧“老老财”吗?老老财贪财贪死了,怪的上谁来?蛇、蝎子、蜈蚣呢?飞的飞、跑的跑了。
王老实再走过瓮山前面的时候,小松树还是那么碧绿碧绿的,大瓷瓮还放在平地上,王老实叹了一口气,说:“留着你这空瓮,做‘镇山之宝’吧。”王老实把空瓮仍旧给埋在原来的坑里,就回家去了。打这儿起,这座山就叫了瓮山。
神奇的照片,在瓮山开光的那天。有台上村民张安怀用手机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中一瓮的形象,倒扣在山间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