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种植水稻怎么样,勐腊县扶贫
春节临近,勐腊县“勐捧镇现代农业产业孵化园”内的西红柿园地内挂满了红彤彤的果,一群来自勐捧镇各村寨的建档立卡户正忙碌这摘果,包装上车后,运往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地市场。
2月10日一早,记者走进这个勐腊县小笨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勐捧镇人民政府合作成立的现代农业产业孵化园时,看到数十名村民正有序地排队按指纹打卡下地干活。
“早上八点打卡下地,下午六点打卡收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模式。”正在地里提着箩筐熟练地采摘成熟果实的一名男子告诉记者说,他叫李兴才,是来自勐腊县勐捧镇曼种村委会回结村的建档立卡户。自从2018年开始被统一集中到这里打工后,他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前,因为缺乏技术,李兴才夫妻两人耕种一年只能满足一家人的口粮,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加上还年迈多病的老人需要赡养,同时还得供养两个上学的孩子,夫妻两人还得抽时间外出打工挣钱。帮别人家种田、到建筑工地搬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数不清打过多少份工了。”提起刚摘满的西红柿带入地边的包转运箱内,李兴才返回来边采摘边介绍说,过去他总是找到一份工作干上一段时间,没活干了又去找下一份工作干,否则就没钱给老人看病和供孩子上学。
为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况,勐捧镇人民政府于2018年开始制定并实施《扶贫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镇政府与勐腊县金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小笨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由政府出资租下200亩土地,企业负责技术和市场销售,依托勐捧镇的自然气候条件,开发夏季种水稻、冬季种蔬菜的现代农业。并且以此作为扶贫产业,为全镇526户建档立卡户提供种植技术教育和稳定的工作的机会,李兴才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变稳定。
因为在外打过工,又有初中的文化水平,李兴才带着妻子不仅在基地自己找着活,还学习了不少技术。凭着这股劲头,第一年下来,夫妻俩领取到了37000多元工资,同时还分到30袋稻谷,成为整个基地收入最高的家庭。
“在这里除了每天有120元的稳定报酬外,从基地分的粮食一家人一年都吃不完,还可以卖钱。”李兴才说,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收入只有22000余元,但这些收入供两个孩子上学还略显宽裕。
“采用这样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到一个种植基地,在实现产业与就业扶贫的过程中,又通过培训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模式,也是勐捧镇响应县里面号召的‘政府主导、贫困户主体、新型经营主体主推’模式的一次探索。”勐捧镇党委书记岩坎勇介绍说,目前这个种植基地已经被列为勐腊县最大的扶贫车间,正致力于“孵化”掌握现代种植技术的农民,让一户户建档立卡户能通过技术稳定的长效帮扶巩固脱贫成果,并走上致富之路。
云南网记者 戴振华 赵雨桐 摄影报道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