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智梦园酒店怎么样,南京硅巷

5月8日,南京城市硅巷现场会暨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开园仪式举行,同时,全市首个老校区整体转型升级的创新载体——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宣布正式开园。而就在不久前,2020年城市硅巷绩效评价情况揭晓,南京市白下高新区、玄武区和鼓楼区拿到了真金白银的奖励资金。这是南京市首次对硅巷进行绩效评价并发放奖励资金。

南京老城创新的火,如今已越烧越旺。

三年前,2018年12月,南京首次将“硅巷”建设引入到高新园区建设中。2019年1月,《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文件中提出打造城市硅巷,发展硅巷经济,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载体活力。此后,连续3年被写入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南京硅巷经济正从“增量”到“提质”。

老城创新的故事于此按下快进键,风驰电掣的情节即将到来。字里行间,都是时代的风雷声。

玄武、秦淮、鼓楼等中心城区因势而为,应声而动,探索建设城市硅巷,推动创新载体与高校院所、城市空间的有效融合。

南京硅巷烧旺老城创新火

创新种子”在硅巷成长为“参天大树”

经历从“电子一条街”到“创业大街”再到“城市硅巷”的“蝶变”,珠江路一直被视为玄武硅巷建设的排头兵。

1985年开始,省计算机研究所的技术人员率先下海来到珠江路创业,带动珠江路电子企业从无到有、不断集聚。1992年,珠江路正式建街,并飞速成长为华东地区最大的IT商贸中心,鼎盛时期珠江路云集了电子卖场16个、电子企业超过1400家、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这里被昵称为“民间硅谷”,因住行方便,遂成创业者乐园,“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一时被叫开了。

四周商场林立,高校云集,车水马龙呼啸来去,发动机轰鸣卷着商家产品发售的叫卖声,仿佛一年四季都是夏天。

从更高维度回望,那时是巨浪的起始。从2015年的创业大街,2016年的众创集聚区,2017年的众创社区,2018年的“城市硅巷”,“珠江路的成长史,堪称一部南京谋创新、抓创新的奋斗史、发展史。”站在这条2.2公里的路上,玄武区委书记闵一峰感叹,“初夏之日,万物并秀,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在玄武,从珠江路到中山东路,从70平米的“蜗居”到占地近3万平米的途牛大厦,从初创企业到敲钟**服务全球,南京本土企业途牛成了硅巷企业“孵化在硅巷、产业化在高新区”发展历程中的一张“典型面孔”。

经过几年的拼杀,那个70平米小屋中不到10个人的创业小团队,已发展成了一个具有规模的民营公司。伴随着发展速度的大跨越,员工人数也随之水涨船高。为了控制成本,他们还无法一下子“包”下一个大场地,因而只能不停地“打游击”。

2012年,徐庄高新区管委会为途牛提供了现在位于玄武区玄武大道699-32号的办公地点。而在此之前以前,基本上每年6月南京最炎热的时候,整个公司就要进行一次“更换更大的”办公室的“搬家大迁徙”。

从硅巷出发,途牛找到伸展梦想的新方式。

“当时我们看到的建造风格特别像一个酒店,我们觉得与我们‘旅游’这个行业还很搭配,很适合我们,而且园区还给我们场地租金上的优惠,让我们在创业初期可以少交一点租金,后期再多交一点租金,缓解了我们的成本压力,也解决了办公场地的问题。”途牛旅游网创始人 CEO于敦德说。而楼前通起的地铁,也让途牛免去了安排班车接送的烦恼,节省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硅巷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途牛网敲响纳斯达克的钟声,成为美股市场上第一家专注于在线休闲旅游的中国公司的两年后,来自东南大学信息科学技与工程学院的周全,带领团队创建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人眼视觉暂留原理,以及超高密度LED灯带和配合无线供电技术,研发从50cm到100cm或更大直径尺寸的展示设备。企业的第一个落脚点,就选在了玄武区珠江路。2019年,公司全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

南京硅巷烧旺老城创新火

俯瞰玄武,INNO未来城通过产权化零为整,由政府引入社会资本统一规划改造,导入资源;同仁西街7号依托市属载体资源,由区政府积极承租,高标准打造创新服务高地;南理工科技园将卫岗奶业原有土地厂房交由国资平台管理,联动南京理工大学,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新模式层出不穷,主城内大批闲置资源被“唤醒”。目前,玄武还有包括锦创数字产业园、华东医药健康产业园在内的4个硅巷载体正在加速推进,预计年内将新增12.9万平方米高品质创新空间。

“硅巷就像一个小园圃,广种可能性,并源源不断将创新‘种子’输送到最合适的‘土壤’,形成‘梯度培育、链式复合’的创新闭环。”闵一峰说。

数年间,玄武区累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过10亿元。目前,玄武硅巷已落户新型研发机构2个,集聚科技企业547家,其中高企71家、高企培育入库企业32家。全区建成市级备案硅巷载体14个,面积32.7万平方米。以珠江路为主轴,孝陵卫片区、板仓片区和铁北红山片区协同联动,城市硅巷有效辐射带动了玄武老校区、老厂房、老楼宇提档升级,构建起覆盖7个街道的“硅巷矩阵”,让越来越多的“创新种子”在城市硅巷里成长为“参天大树”。

硅巷“腾笼换鸟”,老城“凤凰涅槃”

向存量空间要增量价值,城市“硅巷”大幅提高了载体空间的“含金量”和“容积率”。

在珠江路东段,锦创科技产业园瞄准数字经济产业广发“英雄帖”,喜马拉雅、B站、索尼等品牌的入驻将为这里带来更多可能性;

南京硅巷烧旺老城创新火

在板仓街78号,近12万平方米的南师大玄武科技园正式开园,这是南京首个由大学老校区整体改造而成的硅巷载体。依托政校企协同共建模式,玄武区以南师大紫金校区外迁为契机,与高校深度合作,委托社会企业全面负责载体的投资改造、新建以及招商运营。一期项目总面积3.4万平方米,目前,一号楼和二号楼共计1.1万平方米已投入运营,园区保留校园既有景观和建筑形态,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对载体进行功能重构和形象提升,打造涵盖办公、商业、人才公寓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综合体。聚焦软件信息和文化创意两大主导产业,目前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已有近40家企业签约落户;

在智梦园硅巷内,政府引入5G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园区建设,已集聚以亚信科技、三百云以及边缘智能研究院为代表的众多科技型企业;

在晨光1865科技创新产业园,原本只是10栋低质低效的厂房,改造后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目前已有2栋建筑投入使用,金陵智造研究院和江苏普旭两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其中,江苏普旭在仿真、动感平台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解决这个行业原来完全被**公司“卡脖子”的难题……

一条条磁吸多元创新要素的城市“硅巷”,在南京主城破茧而出,赋予老城区更多活力,让南京城市空间与创新元素无缝衔接、深度融合,制造更多可能。

本报记者 张甜甜 报道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