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教案)
老伴买回来一盒月饼,儿子边吃边夸:“爸买的月饼真好吃”!
老伴得意的哼起了歌谣: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哪!
儿子瞪大了眼睛支愣起耳朵,“爸 这是什么歌?”
难怪儿子不知道,这是我们小时候看的电影《啊,摇篮》里的插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于是,老伴满含深情的给儿子讲起了《啊摇篮》的电影故事。
其实,不能说它是故事,因为这部电影改编于真实事件,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它的真实。
它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一支由延安撤退的保育院队伍冲破艰险,安全撤出包围圈的故事。
1947年,延安保育院的几十个孩子离开亲生父母,由保育员们带领从延安撤退。我军旅长萧汉平接到上级命令,把营教导员李楠从前线调来,派她和警卫员丁大勇去寻找并护送这些孩子去解放区。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这些孩子每个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亮亮的父亲已经牺牲,母亲负伤,危在旦夕;丹丹是个孤儿;院生是母亲赵玉霞被丈夫王喜打出家门后生在保育院的;冬来的父母都在前方打仗。
教导员李楠来到后,看到这支队伍婆婆妈妈,拖拖拉拉,觉得不如带兵打仗痛快。过去痛苦的经历也使她回避了对孩子的爱,以至于对这次护送人物有抵触情绪。
在古长城的烽火台上,李楠看到在战争中失去妻子和儿子的萧旅长对生活充满信心,虽身负重任,但与孩子们在一起时,却显得那样天真,表现出了对孩子们真挚的爱。特别是当得知亮亮的母亲阵亡,想到她生前的嘱托,李楠的内心更是深受触动。终于,她爱上了孩子们,更理解了这次任务的深远意义。
老红军罗桂田、陕北妇女赵玉霞、14岁的小保育员湘竹,为保护、带好这批革命幼苗付出了全身心的爱。
为保护全体孩子们的安全,赵玉霞捂住了啼哭不已的自己亲生孩子的嘴,等危险过去,孩子已没有了呼吸,我想天下母亲应该都能体会此刻赵玉霞的绝望,可为了孩子们,她什么都豁出去了。幸好,孩子抢救回来了,赵玉霞喜极而泣,此刻才从悲痛中回过神来,而至痛哭失声。
小湘竹,14岁,于今来说,这还是一个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诸位想一想,咱家14岁的孩子现在是什么样子的。小湘竹却已经是一个14岁的“大人”了,洗尿布带孩子,应会皆会。也许这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可惜,在一次与敌人的遭遇战中,小湘竹也牺牲了,一个稚嫩的小生命,为保护比她更幼小的生命,陨灭了,像划过天际的一颗小星,虽短暂却灿烂。
故事的最后,在表彰保育院的大会上,孩子们亲热地称李楠为"李妈妈"。亮亮有了李楠妈妈,又有了萧汉平爸爸。院生的爸爸也已改邪归正,是一名英勇的革命战士了,一家人在革命路途中又走到了一起,其他孩子也都找到各自的家人。
我想我这个人打小就很没有出息,如今都活到这岁数了还是不改多愁善感没出息的老毛病,老伴随口吟唱的歌谣,使我不禁又两眼潮湿起来。
今天正是中秋节,也是国庆节,老红军罗桂田爷爷和红军孩子们打月饼的镜头在老伴的讲述声中浮现在我脑海,为保护孩子们,身体受伤的爷爷伤口疼的厉害,于是他让孩子们学习打月饼,自己躺在了铺着稻草的地上,孩子们边打月饼边给爷爷唱歌,几近昏迷的爷爷此时眼中的孩子们都已长大了,个个穿着军装,英姿飒爽,在这些生龙活虎的战士的歌声里,爷爷睡着了,而且永远不会再醒来了。
小时候看这部电影,尤其是罗爷爷的牺牲,我哭的衣袖都湿了,而且好多天都泪眼巴擦的,惹的娘都要揍我了,可我还是走不出罗爷爷牺牲的阴影。现在想来,小时候只知道伤心难过,而今天,在悲伤之后,更多的则是感谢了,我和我的老伴,我的孩子,在这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在这举国欢庆的国庆之夜,围坐桌旁赏月言欢,难道不该感谢小湘竹们,感谢罗桂田爷爷们吗,感谢老红军们为和平付出的鲜血和生命,是罗爷爷们,是小湘竹们,是无数这样的前辈们,他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为后世的我们开创了太平岁月。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八月十五清辉月里,焚一炉香,寄一片情,遥祝前辈英灵长存,祝福祖国和平繁荣昌盛!
(补记)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