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不沾荤腥(古时僧人不沾荤腥的荤是什么意思)
现在流行佛系人生,不拼不抢,与世无争。最早的佛系人生可能要算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一个更喜欢做和尚的皇帝。
萧衍是梁朝的开创者,历史教科书上必背的宋齐梁陈,其中的那个梁朝。萧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据传是汉初名相萧何的第25代孙。
早年的萧衍还不祟尚佛系人生,年轻时的他才华出众,是当时以文史学问出名的“竟陵八友”之一。武功方面,萧衍曾领兵击败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成为南齐的股肱之臣。
南北朝时有个显著的特点,开国皇帝一般还算正常,可是从第二代开始就不行了,越往后越昏聩,于是权臣们一有机会就取而代之,然后重复这个循环。
萧衍辅佐的南齐也是如此,齐王萧宝卷冤杀萧衍的哥哥萧懿。萧衍领兵诛杀萧宝卷,再立萧宝融为帝。萧衍因功被升任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完全是预备篡位的节奏。
为了使代齐自立的行为合法化,“竟陵八友”中的另外几位在官场和民间散布“行中水、为天子”的民谣,正合“衍”字,文化人造反就是上档次。在众臣的苦苦劝说下,萧衍推托几次都不行,只好受禅登基,在公元502年建立了梁朝。
梁武帝萧衍文武双全,人又非常聪明,皇帝做得还真不错。
996已经不足以用来形容梁武帝了,因为他一年四季都是五更天(现代四点到五点钟)起床开始批奏折,,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是完全正常的,当时节假日又少,这样勤奋的皇帝实在让现代的上班族们汗颜。
个人品德方面,梁武帝对自己十分吝啬,衣服被子都要洗好几次才肯换掉,不象其他皇帝只穿新衣,旧的统统扔掉。他是个素食主义者,每天只吃一顿饭,有时饿了就喝点粥充饥。吃得少,工作量又大,梁武帝最后能活86岁,显然他在养生方面是非常注重的。
梁武帝不仅工作时间长,更难得的是,他吸取了历代施政的经验教训,狠抓官员们的工作实效和廉政建设,积极提拔优秀人才。梁武帝唯恐自己被大臣们蒙蔽,下令在宫门前设立了谤木函和肺石函。
肺石函是要求大家举荐有功却未受赏,或者是有才之人。谤木函则是让老百姓给国家和自己提建议和批评的。这项措施保证了下情上达,言路通畅,施政时才会有的放矢,立杆见影。
在梁武帝的带动下,梁朝上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从他登基以来,国力强盛,国库充盈,民众安居乐业。北方诸国慑于梁武帝的声威和国势,近半个世纪不敢南犯。来自北方的大量流民无不向往能够逃往这片人间乐土。
在文武百官的歌功颂德下,梁武帝依然克己奉公,保持住良好的个人品德。他还生怕被阿谀奉承冲昏头脑,给自己换了个新年号“普通”。也许他是想提醒自己,虽然自己和梁朝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跟历代的英明君主相比,还是很普通的吧。
如果到此为止的话,梁武帝无疑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明君。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最终导致他被北方的狼活活饿死,身后也留下了无数骂名,这件事就信佛。
公元527年,即普通八年三月八日,萧衍在同泰寺出家。他像大理段家一样,不当皇帝当和尚吗?不是,因为梁武帝三天后就还俗回家了。这次经历似乎使他得到了佛祖的启示,把年号改成了“大通”,大赦天下。他开始变得不“普通”了。
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把梁朝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梁武帝自己吃素,为了表示虔诚,于是命令全国的僧侣和菩萨也必须要吃素。佛教从印度传来时,并没有要求僧侣必须吃素,戒荤实际指的是葱蒜等刺激性食品,僧侣只要自己不杀生即可,吃肉是允许的,连敬恭给佛祖的祭品都是有牛肉羊肉的。
从此,中国和尚再也不能吃肉,连佛祖的祭品也改成面团捏的牛羊,可能这就是馒头的起源。
在梁武帝时期,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南国四百八十寺”,这个完全是当时建康都城的实景,僧尼十余万,资产无数。
为了事佛,梁武帝后来又有三次出家为僧,为了把他劝回来,大臣们只好花钱为他赎身,弄得好象皇帝被绑了票,全国上下凑钱把他赎回来。三次赎皇帝总共花了四亿钱,都捐给了佛寺得了利。
梁武帝年轻时是儒生,后来怎么信佛到如此地步呢?这可能是与萧家的往事有关。
萧衍接替的南齐皇帝萧宝卷,是个残暴的昏君。萧衍与他的亲戚关系其实离得很远,重用萧衍的主要原因是萧宝卷已经把自己的近亲都杀光,手下没人可用了。
接受萧宝卷的教训,梁武帝对自己的亲戚非常宽容,有罪不罚。可即使这样,次子萧综仍然叛逃到北方,还认东昏侯为父,撇清与萧衍的关系。
另一个,萧衍的六弟萧宏,竟然串通萧衍的大女儿合谋刺杀萧衍。
这两个近亲的背叛让萧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想从佛经里面寻求解决之道,感化世人。所以他带领全国民众信佛,想把梁国建设成极乐世界。梁武帝的本性是善良的,只是方法有点极端了。
如果换作大一统的王朝,梁武帝这样跑偏可能还不至于失控,遗憾的是,当时长江以北几百年乱局下来,遍地都是虎狼之辈,侯景就是其中之一。
侯景是羯族人,北齐的将领。他向梁朝投降时,本来很多大臣认为他靠不住,不肯接纳。梁武帝却坚持要接收侯景,原因是他做了个吉梦,梦到中原牧守皆来投降,侯景正好应了这个景。你说梁武帝能不高兴吗,难不成真是佛祖显灵了?
侯景投降后一直在积蓄实力,阴谋造反。有人告发,梁武帝也不以为意,坚持以德服人。结果侯景借着向王谢豪门求婚未成,终于起兵造反。五十年的和平已经使梁军失去了战斗力,加上叛徒的出卖,侯景攻入建康城直面萧衍。
侯景手里有了皇帝和太子,不仅没杀害,反而想以皇帝的名义把持朝政。梁武帝不肯配合,为了不肯背上弑君的名声,侯景就断绝饮食供应。公元549年五月初二,梁武帝被活活饿死,时年86岁。
侯景也没能得意太久,最终被梁将陈霸先和王僧辩所灭,侯景的尸体被建康城百姓争相分食,连骨头也没剩下一块。侯景留在北齐的四个儿子也被用大锅热油活活烹死。
梁武帝萧衍原本应该是一代名主,只可惜早年的成就让他迷失了,一心事佛,对侯景这样的虎狼之辈也讲慈悲为怀。殊不知,佛祖也曾讲过,行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梁武帝因事佛而国破身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的君主把佛道等宗教严格限制在世俗之外,更不许干涉朝政。尤其是到了明代,哪个皇帝若是迷上烧香,大臣们是真敢以死相谏的。
梁武帝做滥好人,结果被亲族背叛,这个反面榜样使萧家后人对亲族特别狠,骨肉相残毫不手软,史书上劣迹斑斑。最后却成全了一个人,明成祖朱棣。那是因为朱允文不愿跟萧氏一样留下骂名,便命令军队不准伤害朱棣,才使得朱棣多次以身犯险,扭转战局,直至靖难成功。
对于中华文明而言,侯景占领建康城后,几乎杀光了王、谢为首的江南士族,东宫数万卷皇家藏书被付之一炬,很多孤本从此失传,中华文化出现了断层。等到后来陈朝时,写出来的国书竟然连北朝都看不上。当年北朝一向是被南朝视为蛮夷的,现在反而颠倒了。幸运的是,中华文明从隋唐开始,再次繁荣了起来。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