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乡村振兴(金融乡村振兴心得感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信贷、保险、期货等金融手段,不断开发金融保险等特色产品,特别是要扩大保险服务覆盖面、提高保险保障水平、筑牢防贫保险保障网。如此,方能更好满足“三农”领域的金融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某种意义上而言,农业是典型的风险产业。受限于自身的弱质性和生产周期长等特性,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较多,产量看天气、价格看市场,且一些风险难以预测,又缺乏有效的对冲手段,这也导致一些农户的收益波动较大。同时,受损农产品的风险理赔往往只有经济单一补偿一种方式。要解决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带来的农作物价格波动、农户收入不稳定等问题,不能单靠风险理赔。在这方面,保险能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个风险分散的工具,保险与农业有着天然的契合,能够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对加强农业风险管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以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茶园采摘现场。图片来源:人民网)

以“保险+期货”为例,它是近年来试行的一套新型金融工具,是在传统农业保险品种基础上的创新。这一产品本质上是价格指数保险,即当农产品期货价格跌破约定的价格,保险公司就能赔付种植户;而保险公司则通过与期货公司合作,增强抵御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能力。它使农险产品从以往的“保成本、保产量”,逐渐转向“保价格、保收入”为主,丰富了保险风险管理功能,保障了种植户基本收益,是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增强了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在云南的孟定农场,此前因连年胶价低迷,300多位胶农流失,不再从事橡胶生产,但也因此少了收入来源。中国人寿的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在当地的落地,不仅让农场的橡胶种植收益得到了稳定和提高,还通过“保收益”吸引流失的胶农重返工作岗位,让大家吃上了“定心丸”。2022年,中国人寿在全国25个省开办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为近4万户次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风险保障近7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也启示我们,充分发挥金融工具创新优势,完善金融服务,有助于提升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以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仍需不断探索创新。在农村基础保障方面,应转变视角,从过去的“精准扶贫”转为“精准防贫”,相关机构需要重点研究开发适合脱贫人口的信贷、保险等专属产品,建立起“大病保险+商业保险”长效帮扶机制,织密织牢金融保险保障网。在农业保险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应推进产品创新体系建设,围绕政策性保险、商业性保险做好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突出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的保险保障。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上,应推进政府与保险、银行等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更多可持续、可复制的农村金融创新试点,通过保险的增信功能,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统计,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作用进一步发挥。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农业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必能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助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力量。

<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