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纬地之才(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鬼神不测之计包藏天地之志)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35年1月15日,遵义子尹路一幢两层的花园洋房。

一场载入史册的会议在这里举行,这是决定红军命运的一次会议。

在持续3天的会议中,红军的主要将领大部分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有人欢喜有人愁,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最高领导人博古。

因为,短短的三天时间,这位年仅28岁的年轻人就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起落。

遵义会议后,周公与博古彻夜长谈:和蒋氏斗,你我都不是对手

遵义会议会址

博古,原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与将领林彪、粟裕、萧克等人同岁。

秦邦宪出身于书香回家,虽然父亲早亡家境衰落,但是秦邦宪还是顺利读完中学考入上海大学,在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人影响下加入了组织,并在19岁时经受住了被捕入狱的严峻考验。

被组织营救出狱后,秦邦宪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并认识了颇受莫斯科青睐的王明(陈绍禹),后来和洛甫(张闻天)、王稼祥、凯丰(何克全)等人成为“28个半布尔什维克”。在苏期间,秦邦宪取了一个俄语名字“博古诺夫”,四年后回国,即化名“博古”。

当王明在莫斯科支持下扶摇直上时,博古在组织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1931年10月,王明离开上海,出任驻莫斯科代表。临行前,特地将24岁的博古安排进核心层,还推心置腹彻夜长谈。而王明到苏联以后,博古又成为国内接受莫斯科指令的唯一人员。

1933年初,顾顺章的叛变让上海的地下组织无法继续生存,博古等人离开上海前往江西苏区,途中结识了莫斯科派来的顾问李德。博古被推举为最高负责人后,把李德推到了最高军事指挥的位置。

遵义会议后,周公与博古彻夜长谈:和蒋氏斗,你我都不是对手

李德

但是,只会机械执行王明指令的博古对军事一窍不通,而没有实战经验的李德又是一个吃洋面包的“赵括”,两个对苏区和红军一无所知的人绑在一起,注定了只会给苏区和红军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让主力红军被迫走上漫漫转移之路。

起初,军事指挥“三人团”李德、博古和周公负责,但是过了四道封锁线尤其是湘江一战,红军损失大半,苏区出发时的8.6万人只剩3万余人。面对被鲜血染红的湘江和漫山遍野的尸体,被悲痛、负罪、内疚和惶恐等复杂情绪包围的博古下意识地举枪对准太阳穴。

路过的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一声断喝,博古一愣神枪被夺下。年长八岁的聂荣臻耐心地劝告他: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冷静敢于负责任。正是聂荣臻这一番话,给了博古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但是,此刻红军上下对“三人团”的质疑达到顶点,而博古的战友洛甫和王稼祥都站到了主席一边。遵义会议上,周公率先作了自我检讨,这让“三人团”的老大博古措手不及。

主席对“三人团”第五次反“围剿”所犯的错误做了概括: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和撤退中的逃跑主义。这一发言得到洛甫、陈云、王稼祥的支持,也得到朱老总、刘伯承、聂荣臻等红军将领的拥戴,支持博古的只有同一战壕的凯丰(何克全)一人。

遵义会议后,周公与博古彻夜长谈:和蒋氏斗,你我都不是对手

长征途中的周公、主席和博古

遵义会议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改由周公、王稼祥、主席三人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为了保持红军领导层的稳定性,遵义会议同时决定博古留任。

但是,心神不定的博古完全不在状态,洛甫提议由主席担任负责人。

主席考虑到红军的团结和稳定,认为有“明君”特质的洛甫担任组织负责人更为妥当,自己可以做一些具体工作。同时为了做好博古的工作,建议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周公亲自和博古做一番长谈。

对于博古来说,周公对于他是一个既爱又恨的角色:

说“爱”,是周公先后辅助了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和自己,而周公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始终甘于人下默默做事;说“恨”,是因为关键时刻周公向理不向人,让自己和李德处于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所以,当看到周公趁着夜色来到他的住处时,博古似乎有一丝的诧异。

周公没有和他谈工作,而是关切地询问他吃不好、睡不好的原因。周公比博古大9岁,十年前就被中山先生委以重任,协助蒋氏筹建黄埔军校。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南昌起义,都是周公领导。

博古似乎悟到了什么,痛快地让周公有话直说,不用拐弯抹角。

遵义会议后,周公与博古彻夜长谈:和蒋氏斗,你我都不是对手

陈独秀

见博古如此爽快,周公也单刀直入:我们的对手是蒋氏,在我看来,此人极难对付,除了毛,包括你、我谁也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为了革命事业,我们应当共同辅佐他担任最高负责人。”

见博古若有所思,周公顺势说到:“你我都是吃过洋面包的人,但是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理想主义过多而对国内的情况了解太少。以前我辅佐过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或者书生意气,或者英年早逝,或者叛变投敌。而从革命实践斗争来看,你、我都不适合当领袖。”

遵义会议后一直有些心灰意冷的博古,也被周公的坦诚相见所感动,默默点了点头。

周公见他已有所松动,就和风细雨地和他聊起了自己所熟悉的陈独秀、瞿秋白和向忠发:

陈独秀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元老”。周公本人也是在陈独秀《新青年》感召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周公身边几人被巡警打死,陈独秀闻讯马上派人前来探视,得知周公安然无恙这才放心。

但是,陈独秀始终没有认清蒋氏真面目,“中山舰事件”、“上海三次武装起义”和“四一二事变”之后,有三次向蒋氏反击的机会,但毛同志、周公等人的正确建议,都被陈独秀一一拒绝。

陈独秀被莫斯科解除职务后,瞿秋白、李立三、项英等人或者担任组织负责人,或者担任军事负责人,但是,都不是蒋氏的对手。至于混进革命队伍的向忠发,后来的事实证明其节操碎了一地。

遵义会议后,周公与博古彻夜长谈:和蒋氏斗,你我都不是对手

杨之华、瞿独伊、瞿秋白

周公的彻夜长谈,终于让王明的“铁粉”博古醍醐灌顶。

博古终于明白,红军要找到正确的出路,要有一个光明的前途,组织要战胜阴险狡诈、实力强大的蒋氏,没有正确的领导是不可想象的,而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被誉为“美髯公”的周总在外事处理上纵横捭阖,一夜之间就让博古心服口服,从心底接受了主席取代自己和王明,领导红军继续前行的事实。而湘江战役唯一的好处,就是大功率电台被敌军炸毁,红军与莫斯科失去了联系,只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遵义会议后,周公与博古彻夜长谈:和蒋氏斗,你我都不是对手

1934年2月5日夜,也因为博古的下台而被载入史册。洛甫(张闻天)暂代总书记一职,而主席重新回到红军的指挥岗位,并用“四渡赤水”的神话,演绎了绝地反击的经典案例。

从此,红军在主席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到陕北,走向西柏坡,走进北平。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