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儿童讲的英雄故事

抗日战争故事有哪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抵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和解放的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你知道有哪些抗日战争故事吗?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故事,希望大家喜欢。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智勇双全,令日寇闻风丧胆,抗日名将包森就被人们誉为真实版李向阳。包森是陕西省蒲城县三合乡义龙赵家村的农民子弟,原名赵宝森。抗日战争时期,他领导的冀东八路军13团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还曾智擒日本天皇“表弟”赤本三尼,令日寇又恨又怕,常拿包森赌咒发誓:“口不应心,出门见包森。”1939年初,日军派赤本三尼坐镇河北遵化,对冀东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包森的部下王振西被日军捕获。狂妄的赤本以为八路军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就让王振西带他去找包森,当面劝降。1939年4月,包森派七名战士到遵化东北的孟子院村附近执行侦察任务。一天上午,战士们乔装打扮成农民,在坝台上打土坯。中午时,坝台下的小路上走来三个人,战士们一眼认出,走在前边的正是战友王振西。经过坝台时,王振西小声提醒战友:“后边是鬼子和翻译。”战士们不露声色,继续打坯。鬼子和翻译走到坝台下时,战士们突然纵身跳下,用枪口顶住两人腰眼,大喝:“不许动!”鬼子还未回过神来,便成了八路军的俘虏。战士们从翻译口中得知,活捉的日本军人竟是日军唐山特务机关长、宪兵大佐赤本三尼,据说是天皇的“表弟”。赤本被俘后,日军出动大批兵力解救,还张贴布告,悬赏征集线索。日军还派人给八路军送信,要面呈“包长官”,信中说愿意用五十挺机枪、数十箱子弹换回赤本。包森看完信后笑着说:“告诉他们,讲条件嘛,两条:一是让他们滚出中国去,二是让他们投降。”智擒赤本只是包森的传奇之一。1991年2月的一天,盘山烈士纪念馆走进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一进门就说:“我是日本人,白草洼战斗的幸存者,特来拜谒包森。”这位日本老人租了一个花圈,亲手书写了一个挽联:“惊弓之鸟漏网之鱼,不死之人拜谒包森。”署名:冢月正南。1940年7月28日,包森在白草洼设伏,围歼号称“常胜军”的关东军武岛骑兵队70多人。除了一名日军开战前跑回县城报信逃脱,一名日军受伤装死逃过一劫外,其他全部被消灭。冢月正南正是白草洼战斗中的“漏网之鱼”。1941年7月,冈村宁次出任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在接连对冀东进行了三次扫荡后,因兵力不足,改调四万五千伪治安军,企图控制冀东。当年11月26日,包森率领13团一部发动了冀东第一次攻坚战;;东双城子攻坚战,全歼敌人一个营。之后,他又在刘备寨、梁子河等地重创来敌,其中歼敌最多的是果河沿大捷。1942年1月12日晚,包森得知驻玉田的治安军第二天将进燕山口扫荡,便率部连夜急行军,于13日凌晨1时布阵于遵化县西南果河北岸蔡老庄、蔡二庄一线。包森以三个连兵力正面牵制,以四个连兵力分两路连夜渡河迂回至敌后的燕各庄,形成包围之势。拂晓,战斗打响。八路军正面攻击,当即歼敌两百余人。另有三百余人,在日本教官的率领下,逃入山上的憋姑寺内,据险待援。13团3营1连久攻憋姑寺不下,包森来到阵地,无意间问3营营长耿玉辉:“老耿,你多大年纪了?”“40啦!”耿玉辉说,包森长叹一声,“确实老了,不行了!”耿玉辉受不得激将,他气得甩掉棉坎肩,把眼一瞪,拔出手枪,率领全营官兵发起冲锋,寺内日军只好摇白旗投降。果河沿大捷,八路军伤亡仅三十余人,俘虏日军八百余人。令人惋惜的是,智勇双全的包森没有看到最后的胜利。1942年2月17日,包森在遵化野瓠山与日军遭遇,日寇突放冷枪,包森胸部中弹牺牲,时年31岁。“千里击强虏,剑吼长城东。壮岁国难死,悲歌燕赵风。”这,正是包森传奇壮丽一生的写照。抗日战争故事篇2:抗日小英雄杨杨的故事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青峰岭有一个村子叫杨家村,有一个叫杨杨的小孩和爷爷相依为命。听爷爷说杨杨的爸爸妈妈都去打小鬼子去了,杨杨对爷爷说:“等我长大了以后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当打小鬼子的英雄。”杨杨有个好朋友叫阿黄,杨杨和阿黄从小玩到大的,阿黄是一条很强壮而且又聪明的大狗。那一天杨杨带着阿黄去钓鱼,天快黑的时候他们才拿着鱼杆和鱼娄回去。杨杨在前面跑,阿黄就在后面追还汪汪汪地叫个不停。突然,杨杨“噗”地一声给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就摔地上了。“哎哟!”杨杨使劲地揉着摔成两半的小屁股,“痛死我了,我的屁股啊!”这个时候阿黄“汪、“汪”“汪”地在后面叫着,杨杨还以为大黄是在笑话他,站起来拍拍屁股,气鼓鼓地说:“臭阿黄!快点走拉,天都要黑了,再不回去爷爷要骂我的。”说完就往前面跑去,可是阿黄还是在叫个不停。“诶!阿黄是怎么了?平时它不是这样的啊?”,杨杨觉得阿黄很奇怪。又跑回去了,阿黄就站在杨杨刚才摔倒的地方,这时天已经黑了,杨杨模模糊糊地看见地上又什么东西,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于是,杨杨就蹲下去,把脑袋凑的近近的。“妈呀!死人啊……”,杨杨大声地叫道,猛地向后一退,“噗”地一下又给摔地上了。你猜杨杨看到了什么,杨杨看见一个满身是血的人,吓得不得了,爬起来就跑。这个时候杨杨想到:“也许那个人没有死呢?”于是,杨杨又慢慢地走回去,蹲下来,用抖个不停的手推了推那个“死人”。“喂!你死了吗?”杨杨怕怕地问到。但是那个“死人”动也没动,这个时候杨杨已经不是那么害怕了,他鼓起勇气把耳朵凑到那人的胸口,听见他的心还在跳。于是,杨杨回头对阿黄说道:“阿黄快去叫爷爷。”阿黄听见杨杨的话,马上就向家里跑去。这个时候杨杨才看见他穿着八路军的军装。过了一会,那个人醒过来了,他看见杨杨蹲在身边,断断续续对杨杨说到:“小朋友….你…你帮我把这竹筒…交给游击大队,它很重要……”八路军叔叔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叔叔,叔叔,你醒醒,你醒醒啊……”杨杨拼命地摇着八路军叔叔,可是,八路军叔叔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小杨杨哭得很伤心很伤心,这个时候阿黄带着爷爷来了,杨杨扑到爷爷的怀里,大哭着:“爷爷,八路军叔叔死了,他死了拉…..呜呜呜

适合儿童讲的英雄故事

呜……”爷爷也摸了一把泪水,对杨杨说:“好孩子,别哭了,你不是说要当打鬼子的英雄吗?英雄就不该哭鼻子。”爷爷说完后,杨杨不哭了,他要当打鬼子的英雄,把可恶的小鬼子赶出中国。第二天,杨杨和阿黄从村长那里知道了游击大队在哪里,于是,杨杨带着阿黄就去找游击大队了。他们走了很久,这时候杨杨突然看见前面有小鬼子的巡逻队,聪明的杨杨知道跑是没有用的,他跑不过小鬼子的,于是,杨杨马上把八路军叔叔交给他的竹筒交给阿黄咬着,杨杨趴着阿黄的耳朵说到:“阿黄,你快跑,去找爷爷,千万别让小鬼子抓着你了。”勇敢的杨杨让阿黄带着竹筒跑了,自己却留下来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这时候小鬼子看见了杨杨,拿着枪就过来了,他们用枪指着杨杨,问杨杨:“小孩,你的,知道八路的在哪里?”“哼!”杨杨把脑袋转向一边,理也不理小鬼子。小鬼子见杨杨不理他们,气的大吼:“八咯牙鲁,你的,说不说?不说,死拉死拉的;说了,我让你走。”杨杨把头转过来,对着小鬼子勾勾手指,笑着说到:“你过来啊,我告诉你。”小鬼子听杨杨这样说,大笑道:“哟西,你的,良民的”说完就走到杨杨身前,弯下身子,看着杨杨说:“说,赏赐大大的有。”杨杨对着那个小鬼子的脸狠狠地给了他一耳光,然后对着小鬼子说:“呸!”那个鬼子一下子气得跳了起来:“八咯牙鲁!”对着小杨杨一脚踢去,把小杨杨踢到了,摔在了地上。残忍的小鬼子不会放过杨杨,他对着地上的杨杨狠狠地踢着,一脚又一脚,直到杨杨昏死了过去。后来,鬼子走了,只有杨杨还躺在地上,满身的血,昏迷不醒。阿黄跑回去找到了爷爷,把那个竹筒丢在了爷爷的脚下,对着爷爷狂吠着,咬着爷爷的裤脚往外拖。爷爷看见了脚下的竹筒,知道爷爷肯定出事了,他捡起地上的竹筒就跑了出去。刚跑出门,爷爷停了下来,他想到着个竹筒很重要应该先把它交给游击大队才行。于是爷爷找到了村长,让村长把竹筒给游击大队送去。这时候爷爷跟在阿黄后面飞快地向跑去。当爷爷跑来的时候,我们的小英雄已经满身是血的躺在地上了,爷爷蹲下去,扶起杨杨:“孩子,孩子,你醒醒,你醒醒,别吓爷爷啊”杨杨慢慢地睁开眼睛,看见是爷爷,问:“小鬼子走了吗?”“嗯!小鬼子已经走了,孩子,你别说话,爷爷代你回家去。”爷爷摸着眼泪说道。杨杨不放心竹筒,又问道:“那竹筒呢?”爷爷回答说:“我把它交给了村长,村长会把它交给游击大队的,你放心吧”爷爷说完就背着杨杨向家里走去。后来,游击大队的八路军叔叔找到了杨杨,他们对杨杨说,那个竹筒里装的是关于小鬼子据点的情报,多亏了杨杨保护了那份情报,才使得游击大队能轻松地攻破小鬼子的据点,他们夸杨杨是个勇敢的小英雄。从那以后,村子里的人都叫杨杨是“小英雄”。抗日战争故事篇3:马本斋的抗战事迹马本斋(1901;1944),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学名守清,1901年出生在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本斋东村)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仅读过两年私塾。16岁时曾到张家口、多伦一带谋生。后到东北闯荡,投身奉军,并进入东北讲武学堂深造。毕业后,到张宗昌部任排长,后又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张宗昌死后,其部由刘珍年掌握,后被国民党收编。1935年,马本斋因不满东北军的不抵抗和旧军队的腐败,毅然辞官回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的铁蹄踏进了东辛庄,马本斋的大哥被日军枪杀。同年10月,义愤填膺的马本斋毅然组织本村青壮年七十余名,组成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举起抗日大旗。1938年初,马本斋同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会”取得了联系,率队参加八路军。他率领的回民革命武装被命名为“回民教导队”,马本斋任队长,活动在河间、沙河桥一带。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回民教导队编入野战部队,更名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郭陆顺任政治委员。1939年初,日军占领华北大部分地区。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仍然坚持在河间、青县、沧县一带进行抗日武装斗争。2月,在沧县至河间的公路上伏击敌人汽车十九辆。3月,配合八路军一二○师消灭了第六路土匪武装。1940年5月,马本斋在衡水附近的康庄战斗中,运用伏击手段,在40分钟的战斗中,一举歼灭日伪军八十余人。此战得到冀中军区的表扬,授予“能征善战的回民支队”的锦旗,毛泽东专门题词“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回民支队在冀中平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1941年,冀中抗日根据地进入严重困难时期,回民支队继续转战于清河、交河和子牙河以东等地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常常给予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日本马本斋侵略者对其恨之入骨,采取各种手段企图消灭回民支队,逼迫马本斋投降。8月,敌人包围了东辛庄,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威逼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皇军”,享受“荣华富贵”,但马母坚贞不屈,痛斥日军的罪行,揭穿敌人的阴谋,并以绝食的方式进行抗争,于9月7日从容就义。得知母亲牺牲的消息,马本斋强忍悲痛写道:“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祖国就是我的家,党就是我的母亲,为了他们,我决心献出我的一切!”在1942年冀中“五一”反“扫荡”作战中,回民支队转战于冀鲁豫和鲁西地区。马本斋被提升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3年,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以山东濮阳县的八公桥为中心,不断向四面扩张,蚕食抗日根据地。马本斋创造性地提出了“牛刀子剜心”战术,即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打掉敌人总部八公桥,然后再以得胜之军清扫外围据点。11月14日,马本斋率回民支队从尚和、昆吾一带出发,16日夜到达八公桥附近,同友邻部队一起包围了敌人的司令部,俘虏孙良诚的参谋长和特务团长,特务团一千六百余人缴械投降。敌人的八公桥总部被打掉之后,八路军主力掌握了山东敌后战场的主动权。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畏牺牲,奋勇杀敌,进行了大小战斗八百七十余次,歼灭日伪军近三万八千人,使敌人闻风丧胆。1944年初,回民支队奉命调往延安。但是,多年的艰苦战斗生活,使马本斋积劳成疾,不能随部队一同前往。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病逝,终年43岁。马本斋逝世后,延安各界三百多人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挽联“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题写了“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的挽联,周恩来题写的挽联是“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林伯渠、李鼎铭共挽“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鲁豫山河增色;奉教义承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马本斋烈士的功勋,中央决定将河北省献县东辛庄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乡”,将烈士的遗骨迁葬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供后人凭吊瞻仰。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