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影评(鬼子来了影评视听语言色彩)


本文作者:Vicky刺猬







前几年看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在深夜,压抑到睡不着觉,悲痛地写下了些不是影评的评论。觉得人性就像是深海下的礁石,谁都会触礁。那场大屠杀里,大多数人选择了盲从,不管是投降的中国军人、百姓,还是举起刺刀的日本士兵。陆川的反思是真诚的,也淡化了狭隘的民族仇恨。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后来看《举起手来》,被冯小宁导演的幽默逗得捧腹大笑,但这样的电影只满足了我们的仇恨心理,根本不是真实的历史。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媚俗到了不将女人的衣服撕开就构不成画面的地步,也不想多说。


我不喜欢在一部电影里,被导演带着一本正经地找意义。它们的镜头高高在上,我的视角就得被放低。


我们用电影重现战争,是为了远离战争,而不是渲染恐惧或者仇恨。《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送信去哥本哈根》、《窃听风暴》等都是关乎战争和心灵的影片,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姜文,他调侃着,自嘲着,将镜头真正放了下来,并不批判,也不悲悯。他只是将镜头移动着,对准每个人物的内心,慢吞吞地拉近,展示,不评价。所以他的电影里,从来没有真正意义的主角和配角,人物鲜明丰满,都是舞台中央的主角,也都可以退到角落,成为配角。


《鬼子来了》正是这样的风格。具体情节我就不细说了,谈几点相关的联想吧。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1. 【挂甲台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鬼子来了,村庄被占领了。村民们被困在挂甲台,就像是被关进集中营,失去了行动自由。陆军的巡视兵和探照灯在村庄里晃着,海军的船在村边的河上成日里转着。如果只是呈现这些恐怖的气氛,或展现场面宏大的斗争场景,这电影也就沦为一场杀人游戏了。







姜文慢悠悠打开一个潘多拉盒子,让人心底里所有的私密想法,争先恐后地跑出来,让观众慢慢体会,各自找到自己的痛点。







挂甲台的老百姓,真的也挂了甲,习惯了这种被日军统治的生活。孩子们在村头等着日本兵的糖果,马大三和鱼儿在炕头男欢女爱,二脖子点头哈腰享受着良民的优厚待遇……一切都很平静。







花屋小三郎提出要感谢村民的款待,去跟海军队长要粮食来补偿的时候,他们欣然同意。可以多得四车粮食,简直让他们感激涕零。酒冢队长带着军队和粮食上岸来村子联欢,村民和日本兵勾肩搭背,喝酒猜拳。这些粮食本来就是村民自己的,现在只是拿回来,用得着那么欣喜若狂吗?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当日本兵忽然变脸,拿起武器大开杀戒的时候,现场没有一个村民想到要去反抗。唯一死的日本兵,竟然是被那个腿不能动的古稀老人掐死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为人质情结,指的是被绑架的人对于绑架者产生情感,从而被驯服。







挂甲台的村民们,就是在日本兵的统治体制里被驯服,以至于除了服从和讨好,便什么也不会做了。







2.【契约只对守信的人有用】


当花屋小三郎作为人质被看管的时候,村民们对他可谓关怀备至。管吃管喝,疗伤剃头。他们想着对待这日本子不薄,他对他们的感激是真诚的。于是当小三郎提出要回军营给村民们要粮食的时候,五舅姥爷写了一份郑重的特别之乎者也的契约书,两方签字画押。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有了这份契约,他们认为日本人肯定也会遵守约定,对他们村子报以厚恩。


最意味深长的一幕就此拉开。


军民大联欢自然成了日本兵烧杀村民的屠宰场。第一个背信弃义的,就是小三郎。他的刺刀扎进五舅姥爷的身体的时候,这个一向觉得自己德高望重深思熟虑的老读书人,睁着惊异的眼睛,好似不敢相信这是现实一样。而天真的二脖子妈,一向都认为自己行的端坐得正,日本人不会拿她怎么样,她冲上去,就成了第二个惨死的人。她的死,让一向温顺的二脖子激愤地要反抗,结果掉进了井里,被日本兵用粮食压死了。而经常从日本人手里拿到糖果的孩子,恰恰就死在了平时给他糖果吃的鬼子叔叔手里。


到死的时候,他们都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这样善良地对待日本士兵,却遇到了如此的恶报?为什么他们救了小三郎,却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这太不公平了。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去讲求公平正义,像极了美羊羊去恳求灰太狼不要吃掉她一样,没有任何意义。契约只对遵守的人起作用。对没有任何原则的日本士兵,所有善良的愿望都是自欺欺人。







1970年12月7日,当时访问波兰的西德总理勃兰特,默默跪倒在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1995年6月,统一后的德国总理科尔,再次跪倒在以色列的二战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







日本对这段历史的态度,并没有让我们看出同样的诚意。


3.【没有制约的权力是罪恶的根源】


挂甲台分别被两个日本分队管理,海军小分队和陆军小分队。平日里,陆军小分队在村子巡视驻防,海军小分队则在河上巡逻。井水不犯河水,很少往来。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有一天,两个日本海军爬上村子,想改善一下伙食。他们初次来到陆军的地盘,有点怯意。一个士兵告诉另外一个,对待中国人就要当猪看,越粗暴无礼,他们就越听话。







这两个士兵的虐待实验立即开始。他们先给一个村民画个圈,让他待在里面不许他走出去,然后进村抓鸡,耀武扬威地吃完马大三炖的鸡肉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以后他们对村民的态度会更加恶劣。因为他们坚信中国人惧怕日本人,也不会有任何的反抗。普通士兵如此,也就不奇怪酒冢队长拥有更大的权力,他当然会更肆无忌惮。







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告诉我们,当权力迅速膨胀,曾经彬彬有礼的大学生狱警会对自己的同学虐待折磨,百般侮辱,将一个模拟的监狱变成真正的地狱。而被剥夺了权力的学生囚犯们,从心理上被摧垮,认为自己真的有罪,从而忍受一切非人的待遇。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中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是长平之战,秦国将领白起活埋四十万赵国俘虏。再加上其它战役里被杀的人数,他一生杀掉145万人,是真正的杀人恶魔。但在历史书里,他却是战功赫赫的猛将。







当一个人享有了绝对权力,他就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独裁。希特勒,墨索里尼,秦始皇,都应该能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制约权力的,绝不是个人的道德,只能是制衡的制度。不给一个人,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国家绝对的权力,就会减少战争的频率。







那些挥舞着砍刀冲向无辜百姓的,真是穷凶极恶的歹徒吗?他们也是为人子女,曾经也有善良。但当有一天拿起凶器,有了剥夺别人生命的机会时,杀人的快感就淹没了一切良知。







压垮人道德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就是权力。权力的制约,只能是多方力量的平衡。个人如此,国家之间,更是如此。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4. 【闹剧,在一个笑里收场】


影片的最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酒冢的军队也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大义凛然的国军将领高某人,在驻扎挂甲台后,举行了两次公判大会。







第一次,是当众杀掉翻译官董汉臣。作为日本人的翻译,董汉臣从始至终并没有做过大奸大恶的事。为了在夹缝里生存,他故意翻译错两方的对话,以自己的力量尽量避免双方的冲突。







但我们国人的态度,一向都是对外怀柔对内肃清。作为众矢之的,他的死无可避免。虽有点委屈,倒也不很荒唐。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第二次公判,最荒唐的一幕,就是马大三的死。从日本人的屠村里幸免于难的马大三,从不敢杀人的马大三,这一次拿起斧头,冲向了俘虏营。他砍死了两个日本兵,追得酒冢队长向国军大喊救命。







最后,马大三被国军抓获,绑在刑场上。他的罪名很大——肆意破坏和平环境,公然违背斯坦福条约,扰乱治安,营造恐怖。是伪抗日之劣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高某人下令由日本士兵来行刑。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在了花屋小三郎身上。他洗干净战刀,弹掉马大三脖子上的苍蝇,非常认真规范地执行了命令。






姜文最好的影片,无疑还是《鬼子来了》








马大三的头被砍下,咕噜噜地在地上转了几圈。随着他眼睛所到之处,电影的黑白画面变成了彩色。他的头落在地上,满脸都是土,咧开嘴巴,笑了。这个笑,笑得很狡黠,不言而喻,含义深刻。一场闹剧就此收场。







对于这段沉重的历史,中国人将一直呐喊,永远纪念。但到目前为止,作为战胜国,国家应得的补偿,民间发起的控诉,并没有得到日本和全世界舆论的支持。所以,我们还需要添加更为详实的被害人信息,为这段历史留下不可反驳的证据。







一个个具体的人,永远比数字更有说服力。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