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诗有哪些(高适的诗有哪些送别诗)
唐代著名诗人在官场上混得怎么样?有稳坐钓鱼台官至太子宾客位居三品的贺知章;有贵族出身、状元及第,最高却只混到四品的王维;有官至太子少傅最高从二品的白居易;还有号称大唐头两把交椅的李白、杜甫,最高也只是六品……
他们虽有起起伏伏,但其宦海生涯却都不如高适精彩,高适45岁之前只是一个落魄诗人,有诗为证:“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在这首诗里,高适的落魄显而易见。好不容易和分别十多年的老朋友相遇,应该去喝两杯酒叙叙旧,但自己却穷困潦倒,连个酒钱都拿不出手!事实上,“落魄”正是高适前半生的真实写照。
45岁时公务员考试好不容易考上了公安局长,因看不惯当时的官场腐败,快50岁的时候辞官跑到甘肃当兵,在好友的推荐下,高适来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军中,做了一个“掌书记”。这只是个八品的小官,主要负责各种文书工作,能接触到很多重要信息,也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给日后飞黄腾达埋下了伏笔。
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很多诗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巨变:李白差点被杀头、杜甫后半生颠沛流离、王维背了个“伪官”的骂名、王昌龄莫名其妙送了命,都和安史之乱有关。但对于高适来说,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可能最多也就是个军中的小吏。这么看起来,倒像是因祸得福。
安禄山攻潼关的时候,朝廷派哥舒翰守潼关,又派了一个宦官做监军,干预哥舒翰用兵,潼关失守了,哥舒翰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潼关失守后,高适一路小跑,通知唐明皇赶紧去四川避难。唐玄宗一边逃窜,一边想办法,准备让各个王爷招兵买马对付安禄山,高适不仅诗写得好,还很有政治眼光,知道这样做后患无穷,就极力劝阻。
果不其然,等到唐肃宗即位,那些诸侯就不听招呼了,扬州的永王李璘就准备图谋不轨,李白也站错了队伍。唐肃宗启用高适,三下五除二就把李璘收拾了,李白也被抓起来了,还好在高适的说情之下才没有被判死刑。
高适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广德二年(764年)任刑部侍郎,还被封为渤海县侯,这一年他六十一岁。唐朝高官里有很多著名诗人,比如张九龄、元稹、李绅,但是先以诗人闻名,后来又做到高官的很少,高适是个很特别的例子,也算是“乱世出英雄”了。
高适的仕途虽然精彩,但让他闻名天下后世留名的却是两首诗作。一首是著名的《别董大》。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风雪天里送别友人的场景,面对如此肃杀悲凉的景象,面对着眼前老友刚刚相逢又分别在即的匆匆步履,想着老友远在他乡,以落魄之身应付生活的艰辛与人生的悲苦情境时,送别的悲苦外,更多了一层对人生落魄、世路艰虞的愤慨之情。景物描绘看似不涉人事,但所摹写的意境已足以传达出诗人此时的情感激发。
毕竟诗人有着旷达的情怀,有着豪迈的气魄,面对着如此恶劣的现实,也并未沮丧。下联“莫愁”二字轻轻一转,以信任而又欣赏的口吻劝慰激励友人,一扫离别的凄苦与伤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将更为丰富的人生体验融入其中,写得更加豪迈动人。充满乐观又写得气势如虹,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高适最著名的作品也许是《别董大》,但他真正赖以成名的,却是和岑参齐名的边塞诗。他的边塞诗,以《燕歌行》为代表。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燕歌行》里描写了边塞风景、出征军容、战争场面、战士心情,并联想到先朝名将,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复杂情绪。“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是本诗中的名句,被后世反复引用。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