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原文及翻译(晏子使楚节选的原文和翻译)
今天是第四篇关于文言文的内容,前面几篇中,我分别从文言文的诞生、发展、构成分析了文言文难懂的原因,上一篇重点说到词汇的演变是文言文中的最大难点,讲了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淘汰、词意的演变,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完全展开,今儿我再把古今词汇演变的3种主要形式,跟大家分享一下。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都是汉语,有变化之处,自然也有不变之处,否则整个语言体系都变了,用什么来保证文化的传承呢?
我们常用的基本名词都没有太大变化,比如:山、水、鱼、鸟、人、兽等等,这些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它们与稳定的语法结构一起,保证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稳定性和传承。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
也有很多词汇古今都在用,但是意义上却大相径庭,文言文之所以难懂,也正是因为这些词汇让现代人产生了误解,我们还是举例子来说明。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
南北朝时期有位狂妄的才子,名叫谢灵运,人称“大谢”。这位大谢才子和历史上大多数才子一样,都是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擅长诗文,最了不起的,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光听谢灵运这个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事迹你一定早就听说过了:
话说有一天,大谢和朋友一起喝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就开始自夸说:“天下文学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一石是十斗,大谢这一席话信息量巨大,天下之才曹植占了80%,他自己占了10%,其他所有人加起来占10%,不但把自己的偶像捧上了天,还把自己夸了一遍,顺便把天下人都鄙视了一番。
这就是成语“才高八斗”的出处。
狂妄的大谢确实有资本自夸,他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登池上楼》,诗中有绝妙语: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池塘里长满了水草,园中柳树上有鸟禽在名叫吗,这有啥好看的。
这句诗对现代人来说就有一个坑,“池塘”并非我们现在所指的小型水域,“塘”从土,其本意是堤坝,后来才逐渐引申出与“池”相近的意思,所以这句诗意思是:池子边的堤坝上长满了春草。
谢灵运这个误会还算好,唐朝诗人杜牧被误会,可就冤枉至极了。
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
杜牧本来就是个风流才子,所以他不管做什么写什么,人们不赋予一点风流故事就不舒服似的,那一首歌颂美丽秋景的《山行》,大家不约而同地“误会”成了相同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彻底被脑补成了香艳的场景。
我们抛却调侃的意思,来分析一下诗中“坐”到底何意?
根据字面意思,可以直接理解成“停下车,坐下来欣赏傍晚的枫林”,确实很通顺,逻辑也没问题,但不好意思,这里可能有点误会。
“坐”,古意是指“因为某事而获罪”,“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原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表达:
“王曰:‘何坐?(因何事获罪?)’曰:‘坐盗。’(因盗窃获罪)”
由此,后来又引申出“因某事而产生不良后果”的意思,如汉乐府《陌上桑》: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中这一段讲的是,秦罗敷长得太美,她在城郊采桑,行人看到后魂儿都丢了。行人回到家后被家人埋怨,他说都是因为看秦罗敷惹出来的!
再往后,人们渐渐忽略了后果的好坏,只作“因为”使用,所以“停车坐爱枫林晚”解释成“停下车子是因为喜爱这片枫林”,应该是目前最符合原意的理解。
谢灵运和杜牧的例子,都是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词汇,通常在古文中遇到了如果看不懂,通过查阅资料还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最可怕的是另一种情况,古今意思有差异,但又有联系,模棱两可的让人难以分辨。
3、古今意义有差异、又有联系
上面那种意义完全不同的,不懂就是不懂,查资料就能解决,但这第三类就非常棘手,通常我们自以为懂了,实际上却是以今度古,把意思完全搞错了。
以今度古:
“固若金汤”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常用于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可破,这里的“金汤”就是城池的意思,可现在有些游泳馆或温泉池,竟然用金汤来形容其装修奢侈,另外现代还有一种特有的菜品,因汤色金黄,也被取名为金汤,如金汤肥牛。
这就是以今度古的典型错误。
“汤”的本意是热水,如“赴汤蹈火”中的汤,就是这个意思,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此解释;再如“池”,最初除了作为姓氏,还指护城河,所谓城池就包括这座城市以及城外的护城河,现代除了特指,也不再作此解释。
金城汤池:
还有个成语叫“铜墙铁壁”,这铜铁都是金属,古代一般用于打造兵刃铠甲,也有极端例子,用铜铁等金属用于筑城,由此诞生了“金城汤池”一词:
“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汉书·蒯通传》
很明显,这里的金是泛指金属,而不是真的黄金,金城汤池就是指用金属修建的城墙、用沸水灌注的护城河,咱们不说这城有多坚固,单是想想那些攻城的士兵,要遇上这样的护城河,估计死的心都有了吧。
“金”这个字就是古今意义上有联系、又有差异的典型,古籍中,我们常看到某个国君或诸侯王一开心赏下属几千两金,这里的金实际上是铜;再往后,金也有银子的意思,如《聊斋志异》中,常见说某人得金XX两,这其实是指得到银子。
但在古代,金子又确有黄金之意,所以我们在读古代诗文时,看到“金”,一定要结合实际内容,再查阅资料,搞清楚到底是金、银或是铜。
总结
总的来说,古今词意的演变就以上3中情况,一是基本不变的,在古文中我们可以轻松读懂;二是完全不同的,没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肯定读不懂,但查阅资料很容易搞明白;三是模棱两可的,这种最麻烦,容易以今度古,你以为懂了,其实搞错了。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讲这些只能帮助大家了解文言文的形式和结构,并不能使人在一夜之间贯通古今,如果你对古代的文化和历史感兴趣,还是要自己多多加油哦!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