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是什么兵器(十大最锋利的刀)
文|郭晔旻
良渚文化的玉钺,出土于浙江杭州反山,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带神人兽面雕刻的玉钺
良渚文化或可称得上是“玉文化”。其玉器数量之丰、品类之多、制作之精,在中国史前文明阶段,无出其右者。就目前已知的考古资料而言,东亚大陆的玉器最早出现于距今8000年的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中。此后,距今7000—6000年前后的“河姆渡文化”遗迹也出现了玉器,但基本上都是小件装饰品。而田野考古表明,几乎所有“良渚文化”遗址都有玉器,甚至许多小型墓葬也有小件玉质饰物随葬。“良渚文化”玉器的器型有30多种,以大型礼器为大宗,小件装饰品退居次要地位,这是“良渚文化”玉器与以前各种史前文化玉器的主要区别。仅1949年以后考古发掘的“良渚文化”玉器,以单件计算已超过6000件。
有趣的是,甚至良渚玉器的收藏历史也已经超过2500年。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苏州严山吴国玉器窖藏,在大量东周玉器中,已混杂着良渚文化的玉钺、玉琮与玉璧。而南宋官窑烧制琮式瓷瓶形制也属良渚文化,表明宋代皇家收藏着良渚文化玉器。此类玉器工艺极为精致,成书于清代末年的《古玉图考》称之为“周汉古玉”,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考古成果与碳14测年科技手段的共同帮助下,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良渚文化玉琮,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概良渚先民已经发现,玉的质料与寻常石头不尽相同。其温润的手感,坚硬的质地成为古人眼中的凝天地精气的一个通天通神的符号。而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则是良渚先民所崇拜的神灵,是他们精神文化的核心,他们相信这种纹饰具有感神通灵的法力,以其随葬具有辟邪、祈福的功效。在多处良渚文化墓葬中,玉琮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都比较固定(早期集中在手臂手腕胸部腹部等位置,晚期则是下半身),证明了玉琮在使用上具有比较严格的规范。这就暗示了玉琮所占据的地位和玉琮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玉琮地位无疑是重要的,很可能与祭祀和神明有关——因为惧怕神明的惩罚,所以玉琮才不能也不敢胡乱使用和摆放。
相比之下,玉钺则罕见得多。“钺”与“斧”的区别在于斧刃较钺为窄,钺刃较宽大,呈弧形,似新月。《说文解字》所说的“大者称钺,小者称斧”则是后世的理解了。物以稀为贵,玉钺在良渚文化中的地位极为显赫,即使在出土大量玉器的余杭反山遗址,玉钺也仅见5件。这与玉璧125件,玉琮21件相比简直不可以道里计。而这5件玉钺分别出于5座规格较高,随葬品较多的大墓,每座仅1件。迄今发现的良渚玉钺皆磨制甚精,但大多素面,如1987年2月余杭长命凤山出土的玉钺,长14.8厘米,刃宽11.3厘米,厚0.9厘米,上部中间有一径为 1.4 厘米的对钻圆孔,钺体呈牙白色,带黄褐斑及青灰色筋条,做工精细。由于出土的“良渚文化”玉钺均无使用痕迹,因此可以断定不是实用兵器,而是作为军权象征的权杖,为将帅所独有。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