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豹坠毁(飞豹 坠毁)
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对于许多军迷朋友来说都是一款十分熟悉的装备,“飞豹”战斗轰炸机诞生于中国空军最急需更型换代的90年代,成为除从俄罗斯进口的苏-27系列战斗机之外最先进的国产战斗机。
早期的苏-27SK还是空优型号
“飞豹”战斗轰炸机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空军对地/对面打击能力的不足,在“飞豹”战斗轰炸机之前,中国海军航空兵还有能够携带直航式鱼雷的歼-6系列战斗机,而中国陆军则只能够得到空军老式战斗机的火箭弹和无制导炸弹的支援。
如果非要给当时的“飞豹”战斗轰炸机定一个想要超越的目标,应该就是法国的“超军旗”战斗机了,在马岛海战中,装备“飞鱼”反舰导弹的“超军旗”创下了令人瞩目的战绩,同时也让远在东方的中国看到了解决自己空军对面/对地打击能力不足的问题。
德国“狂风”战斗轰炸机,超低空飞行是常态
另一个原因是“飞豹”战斗轰炸机本身的气动外形设计偏向于保守,这点在老“飞豹”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甚至仍然在机翼上保留了翼刀的设计,并没有完全采用全新的战斗轰炸机设计理念。
老“飞豹”还保留有翼刀设计
这也和当时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的底蕴不足有关系,因为当时底子比较薄,虽然有更为先进的两个战斗轰炸机方案,但是最终仍然选择了较为保守的歼轰-7的设计方案,以保证“飞豹”战斗轰炸机的研制顺利。
当然,也不是说“飞豹”战斗轰炸机的设计就没有优点,其上单翼布局在当时没有理想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的让“飞豹”战斗轰炸机提高载弹量,使其单机的弹药投送量尽可能的大。
“飞豹A”的挂载能力就十分优秀
后来“飞豹A”战斗轰炸机的外挂武器点能够从老“飞豹”的5个提升到9个的水平,也和上单翼布局有较大的关系。
“飞豹”战斗轰炸机因为没有采用电脑控制的机动襟翼设计,导致气流在机翼上很容易分离,不仅让“飞豹”很容易进入尾旋,而且进入尾旋之后还不容易改出。
曾经在试验中的“飞豹B”
本来随着中国军用航空工业飞控技术的进步,是很有希望搞出一款性能更好的“飞豹B”战斗轰炸机的。但是不巧的是,现在的中国空军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性能更稳定,综合战斗力更为强大的歼-16战斗机。
“老兵”不死,只是时代已经没有给老兵更多的改进时间和机会,而曾经中国空军最强突击力量的宝座,主动只能让给后来者。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