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的后人(蔡锷简介)
1916年10月30日,滂沱大雨,民国元勋蔡锷在这天陨落了。
消息传开来,举国悲痛,梁启超,康有为等名人纷纷为其英年早逝写下挽联。
孙中山对其评价到: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随后,蔡锷被以国葬之礼葬于岳麓山上,是民国时期的国葬第一人,至此归葬岳麓山也成为了对湘军烈士的最高礼遇。
对于大夫人刘侠贞,蔡锷更多的是感激,不仅是因为刘侠贞是替蔡锷照顾父母,还因为她是替姐刘长姑嫁给蔡锷的。
蔡锷年幼时家境并不是很好,经常跟着父亲蔡正陵,四处奔走做点小买卖。
而刘家当时在邵阳当地有钱有势,原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
可是刘家老爷刘辉阁看见正在跟着父亲卖豆腐的四岁蔡锷,见其小小年纪聪明伶俐有担当,且样貌不俗时便有了与其结亲的想法。
蔡锷很感激刘森英的解围,于是在新婚之夜,便给她改名侠贞,寓意她的侠义和忠贞之举。
两人婚后美满,但蔡锷的眉间却始终有不可化解的凝重。
刘侠贞明白丈夫的远大抱负,在她的鼓励下蔡锷舍弃小家,外出寻求救国的出路。
自此,蔡锷与大夫人刘侠贞聚少离多。
在大部分时间里,蔡锷都在四处打仗,而刘侠英便在家里照顾长辈,有这样一位贤内助使得蔡锷在外征战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袁世凯
“将军,北京城四处是密探”。
蔡锷缓缓转过身幽幽开口说道:“走不脱了,我要保住云南这股力量”。
他知道若是《二十一条》一承认,中国之大恐怕连住的地方都不再有。
蔡锷虽然被软禁但是并没有放弃救国,一边与袁世凯周旋,一边在严密在袁世凯监视下暗中联系同盟会爱国人士,谋求爱国出路。
中国人不都全是俯首称臣的软蛋。
在京的时间里袁世凯时不时叫蔡锷谈话,试探蔡锷对袁世凯即将要称帝之事是否持支持态度。
在与蔡锷的谈话中处处透着圈套。
蔡锷生前穿过的衣服
“梁启超,是你的老师,所以我想向你请教,他怎么知道,我就不肯维持共和?”
“文人,论古至今,总统可听也可不听”
袁世凯又道:“少数南方将领也有吃咋风云的一世之雄”。
面对袁世凯的咄咄逼人,蔡锷立马问到:“总统这么看得起谁?”。
袁世凯笑着看向蔡锷:“就是你啊”
“我一个卸职都督,手无寸兵,人微言轻”
“可是有人说你是云南陆军的灵魂!”
蔡锷无言以对,正当两人陷入沉默时,袁世凯的秘书从外面进来。
梁启超
袁世凯走到蔡锷身边并把手轻轻拍着蔡锷的肩上并语重心长地说道:“皇帝我绝不会做,但是万一有一天我不得不担任起天下兴亡的重任,这个时候,就要仰仗你喽!”
蔡锷并未回答,他只默默地敬个礼后转身离开。
蔡锷当然听得出,袁世凯的言外之意,从始至终蔡锷都不赞同袁世凯称帝,践踏革命成果。
那是多少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胜利啊!京城留不得了,蔡锷在心里暗自谋划离开。
袁世凯
设计离京
袁世凯见蔡锷依旧未能表态,便安排眼线“小凤仙”安插在他的身边,时时刻刻试探蔡锷。
蔡锷明白要想逃离,只能让袁世凯先放松警惕。
蔡锷便在该女子面前表现得庸俗无为,每天混迹在八大胡同中,仿佛真的沉迷于此女之色一样。
蔡锷的两个夫人以及老母亲非常的配合,经常在大庭广众下给蔡锷难堪,甚至冲到青楼去砸东西。
事情闹大以后,蔡锷表现得暴跳如雷,将阻碍自己“前途”的母亲以及长子一干人送回湖南老家。
而刘侠英一直照顾着蔡锷母亲,自然也送去湖南。
小凤仙
在此之前蔡锷已将自己和潘蕙英的长子蔡端记名在刘侠贞名下,由刘侠贞抚养。
又将“爱争风吃醋”的潘蕙英和其余孩子们一起送到了昆明,此时在京的蔡锷只剩下自己了。
他看准时间,设计离开北京,以治疗喉疾为由,东渡日本,后又走水路绕路到达云南。
至此开始掀起“护国讨袁”的旗帜。
而这时的蔡锷已经药石难医了。
潘蕙英深知蔡锷的身体已经扛不住了,潘蕙英便带着孩子到蔡锷身边陪着他,两人也许下“若是革命胜利便永不相离”的誓言。
英雄故去
1916年3月,袁世凯顶不住压力,取消帝制。
多明媚的春天啊,祖国,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蔡锷终于可以卸下重任和爱人在一起获得短暂的黄昏与清逸。
然而蔡锷的喉疾每况愈下,为求治,潘蕙英与蔡锷一起共赴日本。
潘蕙英一路悉心照料蔡锷,到达日本福冈,以为能够有所希望治疗喉疾的蔡锷,却在到达日本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接受注射新药治疗时,痛苦的死去。
潘蕙英心如刀割,痛苦万分,她含着泪剪了蔡锷一缕发编入自己发髻中,并发誓终身不嫁。
蔡锷去世这年她才22岁,她下定决心终身不嫁后,带着次子蔡永宁与小女儿蔡淑莲一起在云南老家,以教书为生。
蔡锷在世时给潘蕙英写的信成了潘蕙英全部的精神依托,在往后的余生里她反反复复研读,那些信件即使过了历经岁月,也依然能够感受到蔡锷的爱意。
“蕙英贤妹青睐”,每当被生活压得疲惫不堪的潘蕙英,看到信开头的这六个字时,便能感到暖意涌上全身,驱逐疲惫,日子再苦也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蔡锷和潘蕙英有多相爱?
影视剧中蔡锷与小凤仙
潘蕙英一人带着两孩子虽然吃力但是却没有松懈对子女的教育,两孩子很优秀,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潘蕙英在时常以蔡锷的事迹教育着子女,告诉孩子们务必要承袭父亲遗志,热爱祖国,长大要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长大后的蔡永宁考入北京辅仁大学,他对革命事业也如他父亲蔡锷一样热血上心。
后来他为了更好地为祖国做贡献,毅然云南富滇银行担任副总经理的职位辞职,转而在东北大学担任讲师。
蔡淑莲也顺利的进入浙江农业大学,而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为中国微生物研究做着自己的贡献。
若问蔡淑莲和蔡永宁关于他们父亲的印象,他们会自豪的说:“辛亥年云南起义的都督,风云一时的共和伟人,蔡锷将军,每当听母亲提起父亲的光荣事迹时,我们就感觉父亲从未远去”。
而跟着刘侠贞的蔡端想了解父亲的事迹只能从别人口中打听。
或许是因为刘侠贞介意蔡端并非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刘侠贞从来不跟蔡端提起蔡锷的事。
出于对父亲的渴望,蔡端心里与刘侠贞产生了一次隔阂,但不妨碍他对刘侠贞的尊重。
一切都因为刘侠贞值得。
在蔡端十多岁的时候刘家也家道中落了,而蔡锷的弟弟蔡松垣败家,把蔡家家底败光后又将蔡家房产作为抵押。
没了住所,刘侠贞带着蔡锷母亲,蔡端和蔡铸莲一起住进了,长沙南门外天鹅堂樟树园的一号的狭窄住所,自此艰难度日。
蔡端一直很懂事也很聪明,他感念刘侠贞的养育之恩,从来不提自己生母潘蕙英,更是在心里立下了照顾刘侠贞和长姐蔡铸莲一辈子的决定。
努力生活的同时,蔡端心里藏着渴望了解父亲蔡锷的秘密,一藏就是近二十年。
大学期间,蔡端才拥有足够的资料搞清楚了父亲蔡锷的全部历史。
他渴望像父亲一样不愧于心、为国尽忠,毕业后他选择在中**交部工作。
从此,他和同在外交部的姐夫石潮白在合作中加深了友谊,也在合作中为中**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在蔡端成长的同时,刘侠贞却年老病重了。
刘侠贞在看到蔡端,衣不解带的悉心照顾时,隔阂在他们母子之间的芥蒂烟消云散。
她拉着蔡端的手说道:“她毕竟是你母亲,你想找她就去吧。”
刘侠贞嘴里说的“她”是指潘蕙英。
这个勤勤恳恳的女人或许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意识到,蔡端把她当做了亲生母亲。
结语
秋的后半夜,下着茫茫细雨,刘侠贞躺在病床上,眼前慢慢浮现那天结婚的场景,他,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婚礼的礼堂上局促不安,眼里尽是无奈。
转眼,新房里,他用着轻快的语气里说着感谢解围的话。在合婚书上写下刘侠贞这三个字,说是为了记住我今日的侠义与忠贞……
刘侠贞这个将自己一生献给蔡家的女人,在秋雨打叶声中去世了。
她的一生虽说没有轰轰烈烈地爱过,但是一生都忠贞于蔡锷,于蔡家照顾公婆,养育孩子,当得起,好儿媳,好女人,好母亲。
在刘侠贞的去世后,让蔡端更加意识到亲人的重要,随后他便与生母潘蕙英团聚,一家人都很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可惜的是,1956年潘蕙英也离开了人世。
她走得时候带着笑意,带着对蔡锷四十多年的思念离开了。
但她与蔡锷之间的爱情故事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一封封记载他们之间感情的家书,永远封存在国家博物馆,成为一个时代爱国的记忆。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