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崇祯元年是公元几年)
从大年初一开始的三个月来,崇祯几乎每天都早早上朝,看起来是天天在紧急应对危情,而事实上,一件事也定不下来,可谓一筹莫展。宝座上的崇祯像热锅上的蚂蚁,史书描述:“天下之势,如沸如蒸”,大明王朝真可谓危如累卵。
刚刚进入甲申这年的正月初三,崇祯在德政殿特地召见了一个人——左中允李明睿。这位起于田间、出身贫寒的南昌人,此时在崇祯眼里无疑是位栋梁之材。《明季北略》记载这段问政情节,大有《史记》之风,声情并茂。
当崇祯急问御敌良策的时候,李明睿让他屏退左右,“趋进御案”,走到皇帝跟前低语道:臣自从被提拔以来,一直观察时局,广泛搜集信息,目前贼寇已逼近京都,形势危急,可谓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南迁一策,可缓目前之急”。一句话把崇祯吓了一跳,他说:“此事重,未可易言。”这么重大的事,可不是开玩笑的,他用手指指天,低声问:“上天未知如何?”李明睿说:“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意思是说只能圣上来决断了啊,如此才不至于陷入亡国危机。
可是迁都动议却遭到以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为首的朝中重臣的全力劝阻,他们冠冕堂皇、义正词严、慷慨陈词、声泪俱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完全用道德绑架了崇祯。问题在于这几位不同意南迁的大臣后来被证明无一不是胆小懦弱之人,王朝危亡之时全无血性忠贞之气,大明由这些人辅佐何以不亡呢?
向来刚愎自用的崇祯犹豫了,曾经撤换过五十多名内阁大学士的崇祯胆怯了,杀过那么多人的崇祯退缩了。自视甚高、操劳一生的崇祯在这生死攸关的大事上优柔寡断,迟疑不决,轻率虚荣,不仅误了王朝,失了江山,还最终丢了性命。
从正月初到二月下旬,两个月过去了,关于迁都之事议了无数次,却迟迟议而不决,其间崇祯的煎熬可以想见,最后他用一番漂亮的慷慨陈词结束了争议:
祖宗辛苦百战,定鼎于此土,若贼至而去,朕平日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失事诸臣之得罪者?且朕一人独去,如宗庙社稷何?如十二陵寝何?如京师百万生灵何?逆贼虽披猖,朕以天地祖宗之灵,诸先生夹辅之力,或者不至此。如事不可知,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
“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崇祯毅然选择了悲壮的结局,决计与这个王朝同归于尽,他这番慷慨赴死的决心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历史。三月十七日,崇祯凌晨5点上朝,“召文武诸臣商略”,大家沉默不语,面面相觑。崇祯哭了,群臣亦哭声一片。崇祯一边哭,一边在御案上写下了这样的字句:“文臣个个可杀”,且故意让旁边的太监看了看,又用袖子抹去。这时候,守城总指挥李国桢飞马前来,他汗流浃背,跪倒在地,哭着奏上:守城士兵都已经不肯抵抗,用鞭子把一个人抽起来,另一个人马上又趴下了。军中已经五个月没有粮食了,士兵饥饿难耐。崇祯听完,又哭着回内宫了。
《明季北略》的作者计六奇这样写道:“自洪武戊申,至此凡二百七十八年云。”
(摘自《领导文萃》2019年9月下)
稿件来源:《中外书摘》
责任编辑:萧源
新媒体编辑:芜影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