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宝宝教育(一岁半宝宝教育的八大重点)
培养正常儿童,家庭教育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王营
家庭教育专家傅国亮先生曾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家庭教育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家庭教育总是不关注培养正常儿童?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家庭教育要倡导培养正常儿童,而不是“超常儿童”。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许多家长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值,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人中龙凤,而不是一个普通人。对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锐抨击过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他提出,“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贡献给老百姓”。所谓“人中人”,就是一个正常的人,而非人中龙凤。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名正常的儿童呢?根据作者提出的观点,我认为,需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一是要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不可拔苗助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宜操之过急,让孩子做一些超出现有能力范围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能从家长自身的意愿出发,让其从事不符合他年龄段的活动,故意制造出所谓的“神童”。作者在文中援引了印度干预“造神童”的事件:
三是要塑造阳光儿童,培养儿童乐观和坚强的品质。人生仿佛《西游记》隐喻的一场“西天取经”,道路遥远,跋涉艰难。儿童成长的“西天取经”,也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面对漫漫人生、面对坎坷曲折,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精神永远是照亮人生之路的心灯。
四是要培养孩子具有美好心志,让儿童具有独立意识。作者认为,自立儿童是具有美好心志的儿童。儿童自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是我的事我做主。
现实中,许多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家务活从不让孩子插手,孩子自己的衣服脏了,也完全由父母代洗,上下学都是由父母车接车送……这样的养育方式培养了许多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没有主见的“巨婴”,即使孩子上了大学或参加了工作,也需要父母的照顾和陪伴。以这种方式养育孩子,不仅难以使其成为一个正常儿童,将来也很难说能成为一个正常人。因此,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让孩子从劳动中寻找乐趣,并通过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