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反击战(中越反击战纪实)

说到1979年至1989年的中越战争,可以说是中国现当代军事史上非常特殊的一页。原因无他,可供大多数人感知的历史宣介断代达20余年,中间出现了大段领域空白,后人欲了解无门,自然视之神秘。

不过呢,这是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对圈内者来说,关于中越战争的史料不要太多,至少几百种是留存下来了,尽管存量不多,入手成本不菲,但仍然建立了一个可供登堂入室的研究领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有相当一批中越战争纪实作品涌现,质量较高,内容丰富,令军史票友大饱眼福。

关于中越战争的资料,主要分三大类,一是军内资料,包括存档和内部出版的内参、命令、文电、日志、战例、总结、部队史等文献资料;二是纪实作品,包括当事人撰写的回忆录和综合性纪实作品;三是公开出版物,包括当年出版的一大批报告文学类作品。这三类资料中,第一类价值最高,也最难获得;第二类是近十几年出现,为第一类资料的有力补充;第三类是20多年前大量出现,宣传性较强,但史料价值较低。

十年中越战争主要为分三个阶段: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1984年至1989年中越边境两山作战,以及穿插在二者中间发生的边境拔点还击作战。本文围绕这三个历史阶段,从上述第二类纪实性资料中选取三部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略为介绍,彰其价值,权作对这段历史的总结,以飨读者,不忘英雄。

中越反击战(中越反击战纪实)

第一部:《中越战争——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上下卷),作者向本涌,原解放军广州军区部队作家。

这部作品篇幅达85万字,全景式展现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宏大历史图卷,可以说是该领域迄今为止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书参考了大量军内资料和相关史料,并汇集了许多战争亲历者的回忆,然后按照时间、地域、战争进程的顺序进行综合撰写,秉笔实录,去芜存菁,从政治、外交、军事、人物等方面运思纵横,较为详细介绍了战争决策、作战准备、部队沿革、敌我部署及重大战役战斗的过程,可以说力所能及做到了多角度覆盖,令人读后不能不感叹全书史料的系统性和丰富性,成为了军事爱好者了解1979年战争的最为全面翔实的作品。

中越反击战(中越反击战纪实)

第二部:《老山作战纪实——献给老山作战胜利三十周年》(上下卷),作者秦翔友,原在解放军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服役。

反映老山作战(也称老山轮战)的作品有很多,但大多数视角有限,覆盖面不够,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欠缺。而本书参考了解放军成都军区编写的《两山作战经验汇编》(22卷)这一权威性史料,把握5年多老山作战的整体过程,对作战背景和起因、战场构成、作战准备、收复老山、坚守防御、部队轮战、经验总结、作战思考、人物介绍、越军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和分析,史料翔实,数据难求,将老山作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全景式呈现给读者。特别是其中对于老山越军情况的介绍,更是以往罕见。可以说,要全面了解老山作战,这部作品就是最佳推荐,唯一无二。

中越反击战(中越反击战纪实)

第三部:《剑指扣林山》(上下卷),作者为原解放军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2师参战者编写组。

发生于1981年5月至7月的中越边境扣林山作战,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继续,也是3年后老山、者阴山作战的前奏和序幕。被中央军委赞誉为“创造了山岳丛林地打歼灭战的典范”。本书由参加扣林山作战的原解放军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2师老军人组团编写,广泛采访,实地踏勘,收集大量一手史料,再现了扣林山作战的决策过程、指挥艺术、隐蔽企图、大炮上山、纵深穿插、突然攻击、收复要点、坚守防御等重大事件,也揭开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可以说,本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可以说,读过上述三部作品,军史票友也能成半个专家。八一前夕,读史鉴往,感知厚重,非我辈所独有,愿同道共念之。

作者微信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