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鸟的含义(誓鸟的含义是什么冤禽的含义是什么志鸟的含义是什么)

#头条创作挑战赛#

李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谈到精卫填海励志故事,代表中国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来看看最早见于《山海经》的精卫填海故事,都讲了什么内容?
山海经:刑天舞干戚

而后的精卫形象又倾向于“志士”形象。

志鸟精卫:同命运抗争志士

任昉在《述异记》中载:“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状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以上“鸟誓”“ 志鸟”这些词,明显带有作者个人感情,把微小的精卫与“堙东海”这一看似完不成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即表现出了强烈的复仇决心,又传达出了勇于同命运抗争、百折不挠的人格力量。
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有诗:“遥裔双彩凤,婉变三青禽。往还瑶台里,鸣舞玉山岑。以欢秦娥意,复得王母心。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唐代元稹《有酒十章》:“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播。”

北宋秦观的《浮山堰赋》云:“螳螂怒臂以当车兮,精卫衔石而填海。”

明代刘基《登高丘而望远海》云:“精卫衔石空有心,口角流血天不知。”

每一个怀揣抱负,又理想破灭的志士们似乎在精卫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民族气节:亡国危难时抗争领袖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悼念南宋丞相陆秀夫的诗句,描述了陆秀夫在江山易代时痛心疾首的愤恨,又将不惜抛头颅、酒热血的气节,与精卫填海的抗争精神相比喻,可歌可泣。
陆秀夫雕像

陆秀夫在1256年(南宋宝祐四年)与文天祥同登进士榜。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第二年2月,元军大举南犯,陆秀夫辅弼幼主驻军崖山抗元,不幸战败,驱妻、子入海后,即打算怀揣玉玺,负帝壮烈投海。投海之时,陆秀夫对年仅八岁的皇帝说:“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然后毅然抱幼帝跳海自尽,终年44岁。

诗人俞德邻悼念陆秀夫的诗句:“杞国天将压,苍梧云正愁。龙胡垂可挽,鱼腹葬何忧。万死丹心在,千龄正气收。元知精卫忿,今古不能休。”

精卫填海的故事自流传以来,不断地增加精神内涵,从个人复仇,变成集体自比抒发不得志,再到国家危亡时的遗恨和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的神话故事总是带着普世的大情怀。

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